張紅娟[副教授]

張紅娟[副教授]

張紅娟,女,江蘇無錫人,理學學士(南京大學);教育學碩士(多倫多大學);現任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獲得過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優秀教學獎(1998年)等獎項。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1988.9—1992.7:南京大學化學系本科(套用化學專業)。

2、1998.9—2001.7: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碩博聯讀(比較道德教育專業)。

3、2001.9--2003.7: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碩士(教育哲學專業)。

4、2004.1--至今: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博士(教育哲學專業)。

1、1992年7月- 1996年4月:南京大學化學系。

2、1996年5月至今:中山大學教育學院。

主講課程

本科生(公選課):人生修養導論,思想道德修養。

研究生(碩士):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研究生專業英語(當代西方道德哲學方向)。

課程班: 當代教育哲學。

主要貢獻

1)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roles in a pedagogy of caring,”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Volume 36, Number 4, December 2007)。

2) Understanding Others: Enlarging Iris Murdoch’s Idea of Moral Atten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PESA),2007年年會會議論文。

3) “(某些)品德教育對自由主義民主的危害”,譯文,《開放時代》,2006,9,第1譯者。

4) “根深蒂固的自由主義和壓迫性的社群關係——道德教育主體面臨的一個兩難困境”,譯文,《開放時代》, 2006,1,第1譯者。

5) “The Changing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book review),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4, No.3, Sept. 2005).

6)“Deyu as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deological fun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5, No. 4, Dec. 2004). 通訊作者.

7) “尼采美學的人生啟示”,《廣東社會科學》,2000, 1。

8) “嶺南文化的靈活善變與廣東經驗”,《現代哲學》,2000,1,第1作者。

9) “真愛人生”,《古今人生路》,pp.499-524,張孝宜,李萍,鍾明華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知識經濟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學術研究》,1999, 11。

11) “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思想教育探索》,1999, 1。

12)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 《改革與實踐》,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13) “世紀之交的德育與社會環境芻議”,《廣東社會科學》,1997,4。

1、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和諧社會視閾下的人際關係研究》,課題負責人。

2、 教育部思政司委託項目《高校教師的素質結構及發展特徵研究》第2參加者。

1、2008年4月: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的第3屆亞太地區道德教育聯合會(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發表論文“Moral Attention: Bridg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roup in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2、2007年5月:在中山大學教育學院舉行的第2屆亞太地區道德教育聯合會(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發表論文“Difference in Harmony: The potential for dynamism and conflict in Chinese social relations.”

3、2006年10月:在日本Reitaku大學道德科學研究所舉行的第1屆亞太地區道德教育聯合會(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發表論文“Developing Civic Mor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4、2006年7月:在瑞士舉行的美國道德教育學會第32屆年會(The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32th Annual Conference)發表2篇論文(1) “The Intersection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Deyu as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2)合作發表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Approach".

5、2006年6月:在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辦的“培育民主素質的道德及公民教育教學策略”國際研討會上發表論文“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Community Schools”.

6、2004年11月:在美國道德教育學會第30屆年會(The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30th Annual Conference)“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論壇中發表論文。

7、2004年3月: 在加拿大舉行的北美教育哲學協會(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Agency after Foucault” 論壇中發表論文 “Woven from Identities, Weaving with Agency.”

獲獎記錄

1、1998年,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優秀教學獎。

2、1999年,獲安泰獎學金。

3、2000年,在由中山大學教務處組織,學生匿名參與的全校公共課教學質量評估中,所教四個班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均被列入教學質量前10%名單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