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

張真[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
張真[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真,女,湖北省仙桃市人,中共黨員,中學政治高級教師、特級教師。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後到華中師大一附中任教,歷任華中師大一附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常務副校長,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任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黨委書記,2011年2月至今,任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

基本信息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校長簡介

張真生於1955年,現任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張真生於1955年,現任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

1984年月10月開始擔任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各個領域中的職務,工作兢兢業業,卓有成效,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她主管的學生德育工作中,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健全德育運行機制、創辦學生業餘黨校、開闢學生心理輔導、進行全方位磨鍊教育、實行學生品德“內化教育”和“養成教育”等等。她的創新教學在全省起到了示範作用,在全國同行中有較大影響,成為華師一附中辦學的重要特色之一。
1996年開始,她協助李水生校長同全校師生一起投入到深入開展素質教育,試行“素質學分制”的改革實踐中,以紮實的工作和階段性的成果得到李嵐清副總理的認可和國家教育部的關注及社會上的廣泛好評。
在教育實踐基礎上,她肯於鑽研、善於學習,近年來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教育教學論文二十餘篇,參加了六次省級以上正式出版的教育刊物的主編和撰寫工作。擔任了湖北省教育學會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武漢市中國小心理輔導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中國小學生心理輔導研究協助組副組長等社會職務,參加了兩項教育部“九五”重點教育課題的科研工作。
1990年至1994年多次被評為武昌區優秀德育工作者,1990年被評為武漢市德育工作優秀教師,1992年被評為華中師大優秀黨員,1995年由湖北省高工委評為“優秀黨員”,同年補評為華師“三育人”積極分子,1996年獲“建行杯”優秀校長稱號,華師“重視共青團工作領導獎”,1998年獲湖北省第五批中學特級教師榮譽職稱。2006年5月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個人事跡資料

女校長的“三十六計”

作為一名女校長,張真雖“久經沙場”,可還是碰到了不少棘手事。2001年,上級對當地的教育資源進行規劃和調整,決定把華中師大二附中併入一附中。訊息一傳出,張真心頭就在盤算,二附中併入學校後,學校的面積將大大拓展,能解決多年來制約學校發展的空間瓶頸。 按照計畫,原華師一附中的部分學生必須到洪山校區(原二附中)學習。這一舉動卻招致了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對,家長們擔心孩子到洪山校區上學後會影響學業

校長、黨委書記:張真校長、黨委書記:張真

令張真沒有想到的是,家長們先後到有關部門上訪5次,並不斷來學校“講理”。學校搬遷的那天中午,數十個家長守在校門口,“從校門到辦公大樓僅500米的距離,而我整整花了幾個小時才回到辦公室。家長們攔住我的車,我下車後,他們又拉住我的手。那時我的心也在顫抖啊!”張校長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

當天下午,張真召集全體中層幹部以上人員開會,決定把學生搬遷到新校區的同時,同年級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整體搬過去,並安排學校領導幹部分頭到學生家裡,一個個地給學生家長做思想工作,講明學校的計畫。“搬遷如果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那也是砸牌子的事啊!”張真很理解家長的想法,但也希望他們能夠理解學校的真正用意。

當年9月份,原一附中高中一年級的所有學生都搬到洪山校區學習,同他們一起搬過去的還有整個年級組的教師。

與家長們的“糾纏”,讓張真心感疲憊,搬遷也使學校遭受到特別多的非議。但從學校長遠發展來看,她獲勝了。4年過去了,如今的華師一附中洪山校區已建立起了新的教學大樓,教育教學質量也和老校區一樣好。

心理教育:與學生鬥智鬥勇

做了20多年的德育副校長,張真已記不清自己做過多少學生的思想工作了。作為女人,作為母親,她善於從細節中捕捉學生的心態,讓學生主動地轉到正常軌道上來。

曲圓(化名)是學校2001屆高中畢業生,張真與他有過6年“鬥智鬥勇”的交鋒。曲圓是一個怪才,而張校長卻可以“以怪制怪”。

1998年,曲圓還是學校國中部一名初三學生,可他已是武漢市的名人了,因為他代表學校參加國家比賽得過奧賽金牌。然而,就在這樣一個聰敏的孩子身上,卻有一些怪異的舉動。

1998年6月,正值暴雨襲擊整個江城的時候。曲圓的家長匆忙趕到學校告訴班主任,曲圓不願意再上學了,家長怎么勸也沒用。

經過一番尋找,老師們在體育館找到了小曲。張校長從側面了解到,原來曲圓頭頂著“金牌”的光環,心理壓力過大,擔心中考的時候考不上華師一附中而受到旁人的恥笑。家長几經勸說,再“威逼利誘”,都沒法讓孩子冷靜下來。父母擔心孩子會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只好答應孩子,不再讓他上學。

而張真沒有放棄。她建議曲圓的父母帶孩子外出遊玩一段時間,先把心情冷靜下來。並和胡水生校長商定,答應曲圓,不管他考得怎么樣,都讓他進學校讀高中。

兩個星期以後,從外地“清腦”回來的曲圓沒有了壓力,放鬆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結果不用張真開“綠燈”,小曲也考進了華師一附中。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么一帆風順。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曲圓告訴班主任,國外自學成才的人比比皆是,他願意用自學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

張真知道曲圓的“毛病”又犯了,再次依從了曲圓,讓他一個人在家學習一個學期,只要求他期末的時候必須回學校參加考試。一個學期以後,小曲的成績已出現明顯下滑。第二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小曲要求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課,給自己一個回心轉意的台階。直到高三的時候,曲圓才又回到學校,投入到高考中去。

曲圓的父母對張校長是又敬又愛,十分感激,“要不是遇到這樣的校長,我們的孩子早已成為了社會上的廢人”。

“每看到一個孩子能夠打開自己的心結,過著正常愉悅的生活,我就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說到這,張真臉上露出了微笑。

選修課:不浪費每一處資源

學分制”作為一種教育管理理念已提出多年,而教育專家們對它的認識和界定卻各有自己的理解。1996年,作為湖北省視窗學校的華師一附中,開始探索素質學分制這一重大課題。

直至2003年,武漢市教育局借鑑華師一附中的方法,在條件比較成熟的31所學校進行學分管理的試點。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少數學校仍在觀望、等待。然而,當年是什麼原因促使華師一附中進行素質學分探索的呢?張真的聰明之處在於抓住了學校豐富的教育資源。

但是,豐富的師資、優質的學生、良好的品牌,每個省市都有一大批重點中學具備這樣的條件,但有膽量放手實行素質學分管理的學校卻微乎其微。

試行初期,許多家長和老師並不贊同,甚至有些教育界的同行也不是很認可。“以空對空誰都可以,有中考、高考這兩根弦,任何模式都只會是表面工夫。”湖北水果湖某國小校長說。

面對眾多非議,時任副校長的張真協助校長鬍水生用實際行動來充實“學分制”的內涵。從最初的課外活動課,到社會實踐必修課,最後在全校範圍內形成選修課程制度,華師一附中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逐步建立起來了。

學校推行學分管理以後,音樂教學一直是選修課中的特色課程。張真說,這得益於李嵐清副總理來學校視察後作出的指示。

199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第一次視察華師一附中。他極力推崇音樂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對人生高尚情操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別看音樂只有簡單的幾個音符,可它能譜寫出無數優美的樂章。對藝術充滿情感的人群,犯罪率也會大大降低。”

李嵐清的講話給了張真很多啟發,她決定和同事們一起,在華師一附中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革命。在隨後的幾年內,華師一附中推出了一整套以課程學分實踐素質教育的做法。

1998年,李嵐清副在武漢視察了幾所學校之後,一直眉頭緊鎖。他深沉地說,素質教育可不是熱熱鬧鬧光好看就行,而應該實實在在地深入下去做文章。當他再次踏進華師一附中,看到學校實行素質學分管理兩年來所取得的成果,不禁高興地說:“這才是素質教育!”

從1998年開始,學校增設了科技選修課,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2001年,湖北省全面實行國家新課程計畫,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招生擴大,學生層次差異也拉大了。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華師一附中開設了學科類選修課,全面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2003年,國家推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使華師一附中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改革方向。張真和同事們一起,結合多年課程改革的實際,重新制訂了學校課程方案,對各領域的課程進行了規範。

“判斷一所學校是不是搞素質教育,課程要求就是硬性條件。”張校長說。目前,華師一附中把所開課程分成了三個層次:國家基礎課程、校本必修課程、校本選修課程。時至今天,該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就有46門之多。

榮譽

華中師大一附中被評為“2007中國百強中學”,人大附中、上海中學等一批知名學校榜上有名。張真校長入選《中國傑出校長》。

名言

張校長有一句名言:教育傳承著文化,決定著未來,教育的責任使華師一人都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戲劇評論家

原名天璞戲劇評論家。山西臨汾人。

相關介紹

1940年畢業於輔仁大學。1942年後,在江安戲劇專科學校任教。1947年在北平參加祖國劇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戲劇報》、《劇本》月刊副主編,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編導話劇《嫦娥》。著有《戲曲人物散論》、《古為今用及其它》等。

教師張真基本信息

張真張真

姓 名:張真

任教專業:理學-環境科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 別:女
所在院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本人簡介

女1971年生,目前擔任環境經濟學(碩士學位專業課)教學任務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
代表性著作:《法制建設與社會治理叢書》之《發展與評估》
代表性論文:“人口與資源環境”“中國城市化與現代化發展”
專業(網站用):工學-能源動力類
所教課程:環境經濟學
研究方向: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主要成果

譯著
1 《生活在極限之內戴星翼 張真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書摘》2002年第9期原文1000字左右摘引介紹)
2 《炎熱的地球》 戴星翼 張真 程遠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第4、5章)侯元兆譯著主編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4 《底線—通過人員與組織創造價值》艾斐 孟立慧 張真譯 萬卷出版公司2004年7月出版
著作
《法制建設與社會治理叢書》之《發展與評估》 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叢書》獲得2002—2003上海市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之著作類一等獎
編著
1 《環境學詞典》(環境經濟學部分詞條) 科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2 《經營智典》 戴星翼 楊代友 張真 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科研項目

已完成的課題
1.福建省永安市人力資源研究,永安市政府,2004,負責人
2.上海市“十一五”規劃之社會發展部分,上海市發改委,2004,參與
3.楊浦大學城建設的人口與發展戰略,楊浦區政府,2003-2004,負責人
4.浦東新區機關作風調查,浦東新區政府,2003,負責人
5.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報告,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2003,主要參與人
6.《環境經濟學》教材編寫,復旦大學研究生院,2002-2004,主要負責人
7.上海市出生人口素質研究,上海市衛生局,2001-2002,主要負責人
8.上海市社會救助研究,上海市民政局,2001,負責人
正在進行的課題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2008,子課題負責人
2.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方法論研究(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2005-2007,子課題負責人
3.上海城市生活垃圾減物質化研究,上海社科基金,2005,負責人
4.上海世博會期間的環境承載力研究,上海社科基金,2006,主要參與人
5.上海郊區流動人口居住模式研究,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2006,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