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灣街道辦事處

張灣是鎮建制,後來襄州成為襄陽市(原襄樊市)的一個區的建制以後,張灣則改為辦事處的建制。現稱謂“襄陽市襄州區張灣街道辦事處”。

簡介

張灣,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在襄陽城東北約7公里處,在襄州(原襄陽)還是縣的建制時,張灣是鎮建制,後來襄州成為襄陽市(原襄樊市)的一個區的建制以後,張灣則改為辦事處的建制。現稱謂“襄陽市襄州區張灣街道辦事處”。

張灣是鄾子(you鄾,古地名)附近(約0.5公里)的一個小村莊,建國初期(20世紀50年代)以前,鄾子一直是當地的鎮級政府機構所在地,是與其他城鎮(如呂堰驛、劉集、雙溝、東津、樊城)貿易的集散地,是古代河南南陽、新野等地至漢江中下游沿岸各城鎮直至漢口的貿易、文化交流的集結點,是古代襄陽“南船北馬”的重要碼頭,是舊時樊城的東大門,是當地的政治、經濟中心。20世紀50年代以後,當地政府取鄾子附近村莊“張灣”的名稱代稱“鄾子”,自此鄾子便稱之謂張灣了。

歷史淵源

鄾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鄾國國都所在地。鄾為曼姓國,商王武丁曾封季父於河北(指漢水的北岸)曼,鄾為其後裔。周時居此,為鄧的附庸,後滅於楚。

周桓王十七年(公元前703年),楚國派道朔前往鄧國出使,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鄾國人的襲擊,結果財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殺。

楚王聞訊大怒,派大將斗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鄾國。由於鄾國與鄧國互為姻親,鄧國即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鄾國,爆發了著名的“楚巴與鄧之戰”,經過三次進退後,楚巴聯軍前後夾擊,打敗了鄧國,滅了鄾國。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發生在襄陽地區最早的一次戰爭。

十五年後,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楚文王舅舅的鄧國侯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廷上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但鄧侯認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不會再危及鄧國的,因而固執己見,不聽勸告。

結果,楚文王征伐完申國後,在返回的時候再次攻打鄧國,鄧國終於被楚國滅掉。也算替大夫道朔報了仇。

基礎設施

(1)公路交通

城區綠化華中動脈--襄渝鐵路及焦支鐵路在該轄區交匯並設縣級客貨站,省道漢十公路,劉集機場,204、205、206三條國道,漢十、襄荊兩條高速公路,四條省道。境內漢水、唐白河縱貫南北,硬化路85.2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公車。

(2)電力通訊

設供電站一處,職工43人,有35千伏變電站一處,高低壓用電線路311.5公里。近年來,該轄區加大投入,進行了低壓電網改造,用電質量明顯提高。境內設網通公司兩處,架設通訊光纜80公里,全轄區電話用戶發展到1.2萬戶;移動門市1處,聯通門市3處,均實現了信號無縫覆蓋。

現狀

張灣是襄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丹鐵路、焦枝鐵路、武安鐵路、316國道、218省道穿境而過,劉集機場坐落其中,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已經建立的襄陽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新建的深圳工業園為該轄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張灣辦事處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重點工程來抓,挑選精兵強將組成招商引資專班,採取“區位招商、築巢引商、環境攬商、服務留商、全員找商、出去請商”和企業改制等方式進行全方位招商。抓住商務部確定襄陽為國內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有利時機,把沿海有意向內地發展的規模大、效益好、輻射廣、支撐力強、拉動力明顯的大企業引過來。出台了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並與各個社區(村)簽訂《招商引資責任書》,明確獎懲政策,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計畫。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將民營經濟與全鎮花生產業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相結合,引導農民從事加工、運輸和銷售;將民營經濟發展與解決“城中村”剩餘勞動力相結合等,全年解決近萬人就業。目前,形成了以余揚汽車為主的汽車配件生產銷售業;以國邦物流為主的物流配送,以劉集花生大市場為主的農產品深加工,以斯維奇為主的食品飲料加工,以俊天紡織和富利達為主的紡織服裝;以環保泡沫鼎新和洪興悅為主的新型建材,以興遠裝飾和騰飛大廈為主的居民服務等七大產業。帶動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