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天津市道德模範]

張文海[天津市道德模範]

張文海,男,漢族,1976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海南項目經理部經理。 張文海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天津市道德模範等稱號。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人物事跡

他秉承為國築島的信念開赴南海施工。3年時間,帶領團隊克服極端條件,不辱使命完成數個島礁建設,用責任與擔當,詮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人生價值築在了祖國海疆。

2014年年初,張文海臨危受命參加我國首例遠海大規模島礁建設項目建設。工程遠離大陸,施工視窗有限,自然條件惡劣,高溫、高濕、高鹽、高輻射,缺水、缺土、多突風的“四高兩缺一多”氣候條件令人生畏。張文海與團隊剛接手任務時,只知道大致經緯度,沒有海況氣象資料,沒有施工經驗。面對困難,張文海沒有退縮,帶領第一支拓荒隊伍抵達人工島進行勘測。島上條件極差,大型船舶無法停靠,只能換乘兩米多的小舢板,借浪頭高度躍過外沿——沖不過去就會摔在深海里。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張文海身先士卒,率先踏上小舢板,冒著風險開足馬力衝上吹填好的沙灘,就這樣,第一批隊員跳上了一無所有的人工島,施工局面由此打開。

工程開始,艱難挑戰接踵而至。島上的生活設施極不完善,宿舍不夠,大家夜宿擋浪牆;淡水極缺乏,大家以空調水洗漱;蔬菜不足,大家以黃豆梅菜充飢。島礁上,夏日地面溫度有時高達50攝氏度,頂著酷熱和強紫外線施工,張文海多次中暑,經受了生死考驗。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張文海帶領著40多人組成的團隊,每項節點的完成都付出數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努力,每個“第一”都為後續隊伍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戰勝了“四高一多”的環境挑戰,用勇氣和擔當站穩腳跟。

3年來,張文海堅持每天提前1小時到崗,半年內10次登上人工島,最長一次駐守時間4個多月。由於長期高壓作業,張文海落下了胃潰瘍的毛病。身體條件本不允許進行繁重的工作,但他仍堅持每個區域都親自查看驗收。

3年間,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張文海帶領一批批參建將士日夜鏖戰,完成的工程量是國外同類施工45年工作量的30倍還多,建成的一座座順直的碼頭可以停靠萬噸級巨輪。

人物榮譽

張文海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天津市道德模範等稱號。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