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土家老院子

歷史簡介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位於張家界市城區永定大道彭家巷地段、鴛鴛灣大橋東端,始建於清朝雍正初年,屬典型的封火牆庭院式建築,為原大湘西名門大戶田氏族人五大槽門之一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張家界土家老院子
,共有大小居室三十一間,深庭重院、布局嚴謹,室內陳設,不改舊貌,所藏珍品,多為稀罕之物。現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田氏先祖田承滿在北宋年間官居極品,曾以統撫銜代朝庭管束湘西諸士司,自北宋至元未明初,田承滿以下共七代世襲統撫、二品靖邊大夫,後有六代世襲三品都統元帥、土酋太師,田氏先祖文創"紫荊書院",武開"白鹿武館",傳播儒家文化,弘揚鬼穀神功,歷經三朝,形成歷史上湘鄂渝邊境名副其實的文化教育中心。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歷代掌門人嚴格遵循"詩書留後、孝悌傳家"的祖訓,奉儒學為經典,視"崇文、重教、載道"為家庭經營理念,門風沿襲、家道傳承,形成了持續發展的人才群體。老院子自清雍正至民國共綿延六代,計有男丁百人,獲取功名者達四十三人,其中,文武秀才十三人、舉人一名、翰林院大學士(相當於中科院院士)九人、四品京官二人、四品以下官員十人、女眷中皇封恭人四名、另有北伐將領二人,現世的後輩子孫多為教、科、衛三界知名學者。老院子末代之一的田奇雋是新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長期主持全國礦產資源委員會的工作。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抗日戰爭時期曾隨避亂西遷的長沙兌澤中學在老院子就讀過。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自二零零六年六月面向市場開放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高度好評,專家學者讚譽它是"文化之魂"、"成功的人才搖籃",對今天的社會教育、親職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鑑作用,不少望子成龍的遊客領著子女前來頂禮膜拜求取教子經。旅遊業人士則認為老院子是稀缺的文化旅遊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具有高品位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教育價值。如果能全面恢復田氏家族五大槽門的原貌,形成規模,必將對張家界的自然景觀形成強勢互補。

文化價值

張家界老院子是一座具有千年文化底蘊且保存完好的土家豪門古宅,以其深厚的多元文化內涵,典型的湘西建築風格,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在張家界地區的唯一拍攝地,遊客參觀老院子後評價很高。

民居文化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的土家民居文化。現存建築始建於宋真宗年間,於清雍正初年進行較大修復,是典型的四合天井烽火牆式土家建築,現存老屋共用了820根椿木,100多名工匠花了近3年時間才得以完工,三層堂屋,四個天井,四合圍牆,坐南朝北,東西對稱,布局嚴謹,磚木結構,渾然一體。其“八斗天窗、七星耀斗”的採光、通風模式是世界建築的絕唱!

儒家文化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的儒家文化。老院子的主人從北宋宋真宗年間就開始興辦教育,於1048年創辦了紫荊書館,於1352年創辦天門書院,在1940年將書院和長沙兌澤合併。從雍正年到民國,獲取功名著達43人,北伐名將2人,現世的後輩子孫多為教、科、衛界知名學者。老院子的主人三星高照,長盛不衰,與老院子的“詩書留後、孝悌傳家”的儒家文化是分不開的。值得提出的是:前任總理朱鎔基、中科院院士田奇鐫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飲食文化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的傳統飲食文化。老院子的田家是從重慶遷移過來的,而且長期在朝廷為官。大湘西菜餚的特點燒、烤、煮、炸、煎、炒、醃、泡聚集了京菜、川菜、湘菜等眾多口味,與老院子的田家是絕對分不開的。

風水文化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的道學、風水文化。假如把張家界市區比作一個很大的太極的話,那么,澧水河就是太極中間的“S”,老院子就處在太極的陽面,金盆東闊、太極西繞、筆陣南開、官轎北起是老院子風水的真實寫照。

收藏文化

張家界土家老院子的收藏文化。老院子的收藏種類繁多,陶瓷、古床、銅器、銀器、麻紗、字畫等在收藏界比較有價值的達14370件,其價值已達10億元人民幣。那有1037年歷史的土家民居建築,那深入老院子每一代兒孫的儒家文化,那結合京、川、湘各家菜餚之長的湘西土家菜,那在老院子無限延伸的道學、風水文化,那老院子每一代掌門人執著的收藏文化,都在見證及福佑著老院子的滄桑的歷史及光輝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