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冰

張勝冰

ation an an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簡介

張勝冰教授在講課
199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生於緊鄰俄羅斯的邊境小城滿洲里市,後隨父母到了南方。自1984年起至2002年,在雲南大學工作和任教,先後任人文學院中文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期間曾擔任雲南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1999~2002),隨後前往廣州高校任教和定居。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文化產業系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省文化產業品牌研究基地副主任、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文化產業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文化研究、文化產業等。在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等國家和省級出版社出版著作10餘部,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1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權威刊物轉載、摘編,學術觀點曾被《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中華美學學會通訊》、《深圳大學學報》、《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光明日報》等國內重要期刊介紹和引用。科研成果曾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
近年多次應邀到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悉尼大學、德國皮爾尼茲古堡、韓國國立木浦大學等進行學術訪問、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應邀參加國內各種重要學術會議和文化產業項目評審,擔任評審專家。

承擔項目

1.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與中西部城市文化產業模式比較,2007~2008,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年度研究項目,主持人。
2.青島文化的歷史文脈對城市文化精神的影響,2006~2007,青島市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
3.青島打造現代文化名城對策研究,2005~2007,青島市“雙百調研工程”項目,主持人。
4.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文化產業學科前沿問題研究,2006~2008,中國海洋大學文科創新團隊工程項目,主持人。
5.青島文化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及其產業化前景研究,2004~2005,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項目,主持人。
6.青島市文化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究,2005~2006,青島市文化藝術科學重點項目,主持人。
7.西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與套用開發,2001~200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項目主持人。
8.藝術人類學與西南少數民族藝術哲學,1997~2000,雲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
9.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1996~199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承擔人。
10.西南少數民族器物文化研究,1995~1997,雲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
11、青島文化發展戰略研究,2007.3~2007.10,青島市委宣傳部重大理論課題,課題組成員。
12、青島市“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2007.4~2007.12,青島市委宣傳部,專家組成員。
13、青島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委宣傳部,專家組成員。
14、東營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東營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局,主持人。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
1.《從遠古文明中走來——西南氐羌民族審美觀念》(獨著),中華書局,2007年。
2.《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獨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
3.《詩性與理性——中西文學批評理論的本體精神透視》(獨著),雲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走進民族神秘的世界——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藝術哲學探究》(合著,第一作者),民族出版社,2004年。
5.《民族文化學》(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6.《世界文化產業概要》(合著,第一作者),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7.《實用美學》(合著),雲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8.《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合著,第一作者),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
9.《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系列教材》(主編),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
10.《民族文化學論集》(副主編),雲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11.《民族藝術與文化產業》(合著,第一作者),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年。
12.《中國文化產業》[第一輯](執行主編),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年.
代表性論文:
1.《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倫理觀念》,載《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17期摘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4第11期全文轉載。
2.《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的現實困境與相關理論的探討》,載《思想戰線》2001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02年第2期長篇摘錄。
3.《接受美學與“道”》,載《思想戰線》1998年第1期,《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有評述。該文被引用較多。
4.《環境倫理觀念對少數民族生活方式的影響》,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該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併入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5.《中國詩學與美學精神的融通性——兼論中國詩學中道家思想資源的意義》,載《滄海求珠》,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6.《我國東西部地區文化產業之特點與發展模式》,載《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第1期。入選山東大學編的《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鑑》年度重要論文。
7.《滇文化與民族區域文化》,載《思想戰線》1993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民族研究》199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8.《少數民族原始詩學與漢語詩學的關係》,載《民族藝術研究》2004年第6期。
9.《圖騰藝術的神秘性及其象徵意義演變》,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0.《道與中國傳統詩性批評》,載《學術探索》1998年第6期。文章觀點被多處介紹。
11.《從文化上看中國現代文學中灰色人物形象及美學蘊涵》,載《中州學刊》1987年第6期。
12.《論近年來小說創作觀念及表現形式的變化》,載《思想戰線》1986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86年第9期全文轉載。
13.Yunnan Culture and Cross-Frontier Cultur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cang-mekong River Area, 1994.
14.《從原始歌謠到民間史詩》,載《民族藝術研究》2002年第2期。
15.《頓悟與直覺:中西藝術思維的文化哲學分析》,載《思想戰線》198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教育部主辦)1990年第2期摘要。
16.《對當代文學批評中科學主義的檢討》,載《雲南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17.《論地理環境因素對西南氐羌民族審美觀念的影響》,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8.The Merging of Southwestern Culture of China and Cultures of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Fouth Yunnan University & La Trobe University Joint Research Conference. 2001.
19.《文化產業管理:對一門新興專業的探索與思考》,載《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20.《造型藝術反映的生殖信仰與少數民族生育文化》,載《傳統文化與生育健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21.《後現代語境與新潮文論》,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22.《青島文化的歷史文脈對城市文化精神的影響》,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入選《2008:青島社會科學》。
23、《青島文化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究》,載《青島文化建設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
24.《產業化視角下的文化資源開發:問題及其解決方案》,載《中國文化產業》第一輯,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獲獎情況

1.《詩性與理性》,獲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
2.《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倫理觀念》,獲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
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倫理觀念》,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
4.《民族文化學》獲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
5.《滇文化與民族區域文化》,獲雲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7年。
6.《美·藝術·審美 》,獲雲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
7.《從遠古文明中走來》獲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
8.《世界文化產業概要》獲中國海洋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2008年。
9.《青島文化的歷史文脈與城市文化精神的形成》獲青島市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2008年。
10.1999年獲雲南大學香港伍達觀優秀教師獎。
11.1997年獲雲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2.1995年獲日本世川良一優秀科研獎勵基金二等獎。
13.2004年獲中國海洋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