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晶平

延晶平,1944年1月5日生,陝西省緩德縣中角鄉延家川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中國錢幣學會會員,陝西省錢幣學會理事,《中國西部城市金融》刊物責任編輯,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和陝西省印刷協會會員,陝西省包裝裝潢印刷專業協會評審,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工作經歷

1965年7月——1966年,分別在陝西省寶雞縣鉤渭公社和通洞鄉公社參加農村社教;
1967年3月在寶雞市人民印刷廠工作,當過工人,車間副主任、主任、黨支部書記、廠技術科科長、企管辦主任;1991年企業合資後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
從1986年——2000年,多次評為廠模範共產黨員、印刷行業先進工作者、省輕工業企業管理優秀工作者。其兩篇論文榮獲寶雞經委、省包裝印刷技術協會優秀論文三等獎和現代管理成果三等獎,並刊登在1990年《陝西印刷技術》第二期刊物上。

研究成果

其一:研究和收集中國古錢幣
延晶平從1984年開始至今收集整理了西周貝幣、先秦半兩錢西漢五銖、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等朝代銅、鐵古錢幣,其中收集出土的北宋鐵錢,其品相外觀整潔如新,字跡清晰無銹痕、種類之齊全完整,堪稱一流。

乾元重寶乾元重寶
在從事古錢幣的研究中,撰寫了《寶雞出土建炎通寶錢樹》、《先秦時期秦國金屬鑄幣、流通起源試探》、《試探北宋鐵錢與鳳翔斜谷置監的關係》、《青銅斧、錛屬西周統一的稱量貨幣之一》等報導文章、論文有五十餘篇。分別收集在《中國錢幣》、《西部金融》錢幣研究增刊、《陝西金融》錢幣專輯,《文博》、《考古與文物》、《收藏》等刊物雜誌上。其中《寶雞出土北宋鐵錢化驗與分析》、《圓孔半兩應是秦半兩的始祖》等六篇論文,榮獲陝西省錢幣學會優秀論文科研三等獎。
延晶平在從事二十六年的中國古錢幣研究中,先後填補了中國古錢幣歷史上的空白,提出了五個第一次;
第一次(1985年)發現和發表了,凡是在寶雞地區出土窖藏的成噸北宋鐵錢,在埋藏時其頂部均是用鐵水澆灌後封存;
第一次(1986年)測試出和發表了出土的北宋鐵錢中有帶磁性的鐵錢,有準確的出土地點、出土時間、出土重量、出土品種和科學的挖掘報告;
第一次(1986年),用科學儀器科學分析,揭示和發表了北宋鐵錢的金屬成份和金屬分析;
第一次(1989年),揭示和發表了王莽鑄造的銅餅錢,其外部是銅,內部是鐵的特殊鑄造技術和鑄造工藝。
第一次(2002年)發現和發表了西漢五銖錢穿上有一“月牙”形狀,對這一新的品種,命名為“月牙五銖”。
老延與奇石老延與奇石
其二:延晶平近十幾年,開始愛好和收集各類奇石、水晶、雨化石、原礦石、結晶黃銅礦石等。還收集了十幾個國家的各種彩石。(見2007年5月18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版“老延藏寶”。
其三:延晶平從事對“藏傳佛教模製泥佛”(藏人稱為“擦擦”)的收集,研究工作。近幾年收集了唐朝、北宋、明、清時期的各類精品擦擦,佛塔和硨磲手鍊,(鑲鉗有金子、珊瑚、綠松石、珍珠藏佛教的七寶。而且撰寫了《藏傳佛教藝術收藏》“擦擦”初探》,《藏佛珠文字形似北京奧運會會徽》文章。並整理出了《藏傳佛教模製泥佛》精品照片集和幾萬字的擦擦相關資料等。
其四:延晶平收集整理了《北魏—南宋時期大散關、和尚源古遺址的考證》資料和照片,以翔實的事實糾正了現在寶雞大散關錯誤的遺址,防止旅遊誤導;整理了《日本錢幣訪華團在寶雞》的照片、資料;整理了日本電視台採風寶雞原城隍廟(現人民印刷廠)原址的照片、資料。抗日戰爭開始後,故宮博物館文物大轉移,其中一批路過寶雞,放在原城隍廟內。

幫困扶貧

延晶平還有副善良的心腸,關心同情幫助寶雞貧困山區的農民,從1984年開始,

寄情西山寄情西山
那時工資還不到100元,就用微薄的收入,用衣物食品,用一顆善良的心,在妻子、兒女、親戚的熱心支持下,每隔兩、三年,就坐火車、爬山涉水,步行到山區,送去溫暖,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一幫就是二十六年,直到現在仍和不少人,甚至祖孫三代保持著聯繫,寶雞日報社記者居田先生寫了《40年不了西山情》的長篇文章,報導了他的扶貧義舉。(見2007年3月16日《寶雞日報》)

《老 延 藏 寶》

本報記者:居田 文/圖
老延的名字叫延晶平。2000年,他剛從中寶印務有限公司退休不久,便從他原本愛好的錢幣收藏中淡出,專門收藏奇石,尤其是原礦寶石。
那一年,老延出差到西寧,在城隍廟發現了兩塊瑪瑙原石,一紅一白,晶瑩剔透,老延愛不釋手,想方設法買了下來,從西寧背回寶雞。一花獨放不是春天;有了瑪瑙原石,老延又瞄上了其他奇石,他從收藏雜誌上看到河南有人專門收藏菊花石、竹葉石、牡丹石。桃花石,於是,老延又專門從寶雞跑到河南,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從人家手裡買回自己中意的奇石。
老延收藏奇石、寶石,有幾個非常感人的故事。2000年寶雞舉辦西交會,寶雞地礦部門舉辦了一個原礦展覽,老延看中了一塊礦原石,每天都到那裡去看。西交會即將結束,老延便同舉辦方商量,想出100元買下人家那塊礦原石。主辦方一聽、一看,這個人難怪天天來這裡看,原來是特別喜歡出自於我們寶雞的礦原石!可是我們僅僅是展覽,沒有賣過呀?可是老延又是一個特別鍾愛石頭的人,天天來這裡觀看,辦展覽的人於是同領導商量,便把這塊礦原石送給了老延。寶雞的礦原石送給寶雞的愛石者收藏,那也算得上是“物歸其主”吧!
2001年,新疆阿勒泰珠寶玉器在金洲商廈展銷,為了表明珠寶玉器的貨真價實,珠寶商別出心裁又特別展出了一部分珠寶原石。老延沒有被金光閃閃的珠寶首飾所吸引,而是看中了那些未經加工的原礦寶石,尤其是一塊海藍原礦。他先同服務生交談,又與老闆商量,老闆就給他講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又給他講了寶石的加工過程,兩人慢慢開始熟悉。於是老延就同老闆商量,能否把那塊海藍原礦賣給他?老闆顯得很無奈,“我也只有這唯一的一塊”。雖然沒有買成,但老延還是天天去看,直到展銷最後一天收攤,老延再次找到了老闆,拿出錢放在桌子上,老闆深受感動堅持不收,老延堅持要給,你不收我就不要!老闆無奈,只好收了,但是執意送了老延另外幾塊原礦石,實在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迄今為止,老延已經收藏了數百塊礦石、奇石,秦嶺金礦石、銅方解石、海藍寶石、石榴石、水晶、沙漠玫瑰、孔雀石、水生動物化石、貝殼化石等等。知道父親喜歡藏石,兒媳去外地出差,專門給父親帶回了一隻福建石蒜,雕刻得惟妙惟肖,老延大惑不解,“你大老遠帶一頭蒜幹啥?:兒媳笑了,“你拿手裡掂一掂,看您能不能咬得動?”老延疑疑惑惑一掂,乖乖,這么重,原來是只石蒜,老延陶醉得無法言說。
每每閒暇,每每夜幕闌珊,老延總會情不自禁打開自己的“醉晶軒”,一一欣賞那些五光十色的斑斕石頭。
(見2007年5月18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版)

《40年不了西山情》

本報記者 居 田
清風牽衣袖,
一步一回頭,
山山嶺嶺喚我回,
一石喲一草把我留。
啊哎——再看一眼大別山,
萬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每每聽到這首鄉情縈繞的民歌,老延總會抑制不住自已的感情,禁不住蕭然淚下。40年啊!四十年鄉親的音容笑貌、四十年時光變遷、四十年生離死別、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心,雖然他回到了寶雞市,雖然他在西山工作的時間不到一年,可是西山卻成了他一生一個難以了卻的心結——
老延叫延晶平,今年6l歲,退休前在中寶印務公司擔任過領導……
一日只有2分錢
老延的爸爸叫延波,出生在綏德中角鄉延川村, 1934年參加了紅|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了陝北後,因為爸爸打仗勇敢,而且又是陝北紅|軍中的神射手,上級便調他到中YANG警衛團工作,曾經做過朱德、彭德懷的警衛員。彭德懷將軍組織“百團大戰“重創日本侵略者,光是那次戰鬥,延波一天就扔了24箱手榴彈。全國解放後,爸爸延波被上級安排在寶雞工作,他經常這樣教育兒子,“咱們祖輩是農民,咱到啥時候都不能忘了農民。”
1966年,那時候“老延”20歲,剛剛從學校畢業,被上級安排到寶雞縣西山通洞鄉湫池溝大隊三隊做農村工作。通洞地處西山,貧窮落後,究竟落後到什麼樣子?沒有公路,沒有電,一個勞動日只有2分錢!一條溝沒有一個識字的,三隊只有11戶人家,卻有四個是光棍,娶不起媳婦。雖然“老延”(那時候還是小延)是上級派來工作的,湫池溝卻沒有房子讓他們住,只好讓老延和另一個幹部小黃(一級部剛畢業的大學生)住在牛圈裡。那牛圈頂上蓋的是茅草,又低又熱,一頭拴的牛,一頭盤個土炕,炕窄得大個子小黃伸不開腿,蚊子牛虻咬得人睡不了覺。一天三頓飯,頓頓是沒有菜的漿水攪團,吃一頓面就像是過年。當時上級要求派來的幹部要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能搞一點特殊。白天,老延和小黃一道同農民下地幹活,到了晚上還要開會學習。農民住得太零散,一家半條溝、一家一個山頭,等到人到齊已經是晚上九、十點。農民鄉親來開會,一個人拿一把麻稈,老延不知道他們拿麻稈做啥?等到開罷會,農民要分頭回家,便問老延有沒有“洋火”?等老延拿火柴給他們點著麻稈,才知道農民拿麻稈是要當火把照路。山大溝深、還有野獸,老延站在山崖上目送農民遠去的點點火把在山溝里一上一下,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螢火蟲艱難蠕動,心裡感慨萬端。就是這樣艱苦、這樣貧窮的農民,儘管他們天天出的大力氣幹活、天天吃的是沒有菜的攪團,可是每逢給老延他們管飯,他們都儘量做自已家裡好吃的給他們,“你們是城裡娃娃,正長身體哩!”有一天晌午,管飯的農民給老延做了一頓麵條,老延吃著吃著,竟然在麵條下面夾出了幾個核桃餃子,那農民連忙給他使眼色:“麻利吃,在底下,旁人不知道。”那一頓麵條下邊埋的餃子,老延簡直是和著眼淚吃了的,也就在那一刻,老延真正掂出了“鄉親”兩個字的輕重,品出了爸爸教育他“不能忘了農民”的含義,他更加努力工作,拚命幹活。也就是在湫池溝20歲的老延向著鐮刀紅旗舉手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十八年夢縈湫池溝
1996年年底,老延告別了湫池溝,回到了寶雞市印刷廠工作。雖然在湫池溝工作的時間不長,可是西山鄉親們的一淳樸渾厚一直像一塊鐵,壓在了他的心裡,使他一直不能忘懷。他一有機會,就打聽通洞、打聽湫池溝的鄉親。光是打聽終究不能釋懷,1984年,老延再也憋不住對鄉親們的思念,搭班車到了通洞,步行爬山過溝20多里回到了湫池溝、回到了那個曾經給他打上烙印的地方,他要親眼看看昔日的鄉親,看看那裡的變化。可是當他走進湫池溝、踏進鄉親們的家裡,他再一次感到了心頭的沉重——雖然時隔18年,當年的小伙如今已經成了半大老漢,可是湫池溝貧窮的面貌依舊。雖然有些人蓋了新房,可是買不起被褥,仍舊鋪的是破炕席,有的被褥竟然是用裝化肥的塑膠編織袋縫的。不少人家還是過去的破房,仍然沒有通電,點的是煤油燈,吃麵靠推石磨。老延在三隊一家一家看望,一家一家的情況都記在了老延的心裡,從湫池溝回來,老延便做了一個決定:盡我自己的能力,幫助湫池溝的鄉親,回報湫池溝的鄉親們!
時隔不久,老延再一次背著大包小包回到了湫池溝,包袱裡頭是老延給鄉親們買的衣服和收來的舊衣,雖然舊衣在城裡被人遺棄,可是穿到西山老鄉的身上,它絕對可以擋得了山裡的風雨。老延還帶了一個相機,一家一家和三隊的鄉親合影,合影不但使他記住了鄉親,也真實記錄了每一家的具體情況,以便他回去以後一家一家對照“想辦法”。“兔兒嘴”、“灣灣里”、“什字”、“吳家坡”,其中兔兒嘴的王敬善、王寶代、王清海、王清虎,灣灣里孟月生,以及從“灣灣里”嫁到“什字”的秀琴、嫁到“吳家坡”的秀紅,這些家裡情況都不大好,應該特別幫助。從此,每隔一半年,老延都會帶上點心糖果衣物常用藥回到湫池溝。這家十塊,那家二十,特別困難的,五十、一百絕對要硬給。那時節老延工資也不高,孩子還在上大學,為了幫助湫池溝的鄉親,老延便告別了菸酒。用他的話說,“我能省十塊二十塊,放在湫池溝鄉親手裡,那就是大用場,稱鹽倒醋用幾個月!”單位加班發加班費、獎金,老延都一點一點攢下來,給了湫池溝需要接濟的鄉親。談到這了點,老延真恨自己不是企業家大款,只能用自己僅有的一點能力幫助湫池溝的鄉親。也就是這樣“平凡的小事”,老延默默地做了20多年。
雪中送炭一家人
湫池溝有個張丨志丨新,1953年出生,是後來的湫池溝村支部書記。張丨志丨新比老延小六、七歲,當年老延在湫池溝工作,張丨志丨新還是個娃娃。張丨志丨新後來當了湫池溝的支部書記,可是家裡的情況卻不好,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老婆王改讓還是高血壓。為了讓張丨志丨新騰出精力帶領湫池溝鄉親脫貧,老延便和張丨志丨新的親戚一道想辦法,介紹張丨志丨新的大女兒秀蓮到陝棉十二廠打工,又把張丨志丨新的二女兒秀霞接到寶雞,一邊照顧老延的母親一邊學習。1996年農曆十一月十五,張丨志丨新的老婆王改讓高血壓犯病,跌倒在自己院裡,偏偏張丨志丨新當時在村上,等到崖頭上鄰居小孩發現“嬸子怎么趴在地上”時,村里人才知道事情不好,連忙打發人到村上叫回張丨志丨新,那時改讓已經人事不省,嘴臉烏青,村里人手忙腳亂綁擔架,抬上改讓往通洞醫院送,可是湫池溝離通洞醫院有20多里又不通公路,抬到半路,改讓己經咽了氣。聞訊帶著秀蓮、秀霞趕來的老延拉住張丨志丨新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要是湫池溝有公路,改讓怎么也不會早早就走了!老延掏出2000元錢塞到張丨志丨新手裡……
禍不單行,沒過幾年,當爹又當媽的張丨志丨新又得了淋巴癌,在寶雞縣醫院住院。老延一有空就過去看望、送吃送錢,可是張丨志丨新的病沒有治好,又在2000年回到家中去世了。當時家裡人沒有告訴老延,她們再也不願連累與自家非親非故的老延,老延事後知道了,傷心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老遠買了祭品從寶雞趕到湫池溝張丨志丨新兩口墳上燒紙祭奠。眼看著張丨志丨新的小兒子海強成了孤兒,老延便同張丨志新的親戚商量,合力將孤兒張海強接到寶雞讀書,後來畢業後去了南方打工。張海強到了老延家裡,老延給他錢,他死活都不要,“我家欠你的太多了……”
娃娃是西山的希望
一點一點幫助西山的鄉親,盡了老延的心意,可是老延深知西山的貧窮不光是自然條件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文化和信息。 比如當年他到湫池溝工作時,偌大一條溝,竟沒有一個識字的人,因此對於西山的學校,老延格外上心。1998年8月下大雨,山上塌下來的石頭把北山樑國小的兩間教室砸塌了,學生們上不了學。老延聽到了訊息,立馬趕到通洞拍了照片寄給了駐寶某部,部隊首長立刻撥出資金人力,幫助北山樑國小修建了校舍,“娃娃是西山未來脫 貧的希望,耽誤不得啊!”1999年,從湫池溝走出的第二個師範生回到家鄉擔任教師,冬天因為蜂窩煤烤火中了煤氣,人事不省,通洞醫院也沒有辦法,人送到了寶雞某醫院,已經危在旦夕,可是因為貧窮,一下兩下湊不夠錢,醫院不給及時治療。家裡人急得沒法,找到親戚家去借還碰了釘子,情急之下,想到了“寶雞老延”,便找到西關老延工作的單位。保全打電話叫老延出來,家長已經哭得說不出話,老延一聽,馬上打電話告訴那個醫院的朋友,“你趕快到急診科,想盡一切辦法搶救,錢你不要管,有我老延撐著!”當時老延正在上班,手頭也沒錢,大家一聽,立刻你十塊二十塊兌,連保全也感動得掏錢。大家湊錢送到了醫院,終於使這個湫池溝走出的師範生老師化險為夷,如今,這個老師仍然在西山給孩子們教書,而且已經成了一個學校的校長。“灣灣里”有一家條件差,老延沒有再走“授人以魚”的老路,決定“授人以漁”,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脫貧,他先把姐妹倆安排到職業學校學習裁剪,學成之後姐妹倆回到通洞開了縫紉店,徹底告別了貧窮,對於弟弟,老延想方設法幫助他到建築單位打工……
高看一眼的“女麥客”
幾十年如一日幫助西山鄉親,鄉親們更是忘不了“寶雞老延”。有一年夏天,兩個農村婦女找到老延工作的單位找老延,保全告訴老延是兩個農村婦女,還拿著鐮刀,好象是麥客。老延一聽好奇怪?女麥客?麥客都是甘肅人,可他在甘肅沒有熟人呀?走出來一看,老延大笑,原來是湫池溝坡西村的婆媳倆下寶雞趕場割麥,割罷了麥準備回西山湫池溝,倆人想著來一趟寶雞不容易,一心要看看“寶雞老延”。老延立馬拉上婆媳倆、“走,先吃飯!”吃了飯,老延見婆媳倆趕場割麥衣服弄得又髒又破,又給她倆買了衣服換上準備送她們回家,婆媳倆說還有人等著哩,原來一道下寶雞趕場的還有幾個鄉親,老延立刻再拉上他們上飯館,“一人半斤扯麵,吃夠了再走!”因此只要老延到了湫池溝,好多人都認得老延,一定要拉老延到家裡坐。老延說:“你們不要謝我,我應該謝你們。當年大家都吃不飽、吃的是玉米面攪團,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你們給我擀的面,面下邊埋的核桃餃子!”
起初,西山的鄉親到了老延家,孩子們見山里人穿得不好,臉髒手髒,有點看不慣!等鄉親們走後,老延便告訴孩子,“你爺爺也是農民,你不要看不起農民,沒有農民就沒有中國,因為中國的農民很多。只有農民富了,才算是中國富了。”從此,只要家裡來了西山鄉親,孩子們便爭著端飯倒水。對於自己幾十年點點滴滴幫助西山鄉親的故事,老延從來不給別人賣排,包括老延的老伴,也不願記者採訪,他認為那是他自己應該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不值得報導”。但是對於如今寶雞市委、市政丨府組織的“關注西山、關注貧窮”卻非常讚賞,“那是我一輩子都不能了卻的心愿,如今通過黨和政丨府做到了,西山通了電,修了公路,修建了移民新村,各行各業資助西山農民想盡一切辦法脫貧,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老延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大話,可是他用自己幾十年默默的行動塑造了一個樸素的形象—— 共產黨員!
(摘自2007年3月16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第3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