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大號

廣靈大號是廣靈獨有的一種器樂,號筒如倒扣的瓮一般,當地人也稱這種號為大瓮號。傳統的大號是銅質的,重約4公斤,平時號管套在號頸內,演奏時將號管拉到號頸處,號長有60厘米。這種大號屬於單音號,只能發出一上一下兩個音,不能吹奏曲牌,但是因為聲音低沉獨特,餘音裊裊,韻味悠長,在紅白喜事中和正月里鬧紅火時離不了。以前的鼓樂班大號手很多,儀仗隊很氣派,但近年來鼓樂班中加入了歌舞表演,多數鼓樂班只配備2名大號手,雖然演奏隊伍擴大了,傳統音樂卻有邊緣化的傾向。 
廣靈大號相傳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臣魏象樞所制。明崇禎年間,蔚縣名人魏象樞與廣靈人易向南同朝為官且相互交好,後來滿清入關,魏象樞做了清朝官員,易向南隱退回鄉。易向南的夫人故去時,家貧無力操辦喪事,恰逢魏向樞回鄉,看到故友的窘迫之狀,便依照當時宮廷上朝所用禮儀朝號的形制特點製成了與之相似的大號,大號發出的聲音低沉、悠長,他動用多名下人組成依仗隊送別故人之妻。後來大號便成了廣靈和毗鄰的蔚縣獨特的民間祭祀樂器流傳至今。 
目前全縣從事廣靈大號吹奏者約有百餘人,從藝者多為中老年人。吹奏這種器樂是個力氣活,一般年過六十便退出樂隊,加上藝人們僅靠這門手藝養活不了自己,還得以種地為生,因此近年來大號音樂日漸式微,對這門古老的音樂急需有關方面加以保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