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

廣陵[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

廣陵區,是江蘇省揚州市下轄主城區。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經119°26′、北緯32°24′。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內,行政區域面積341.96平方公里,人口49.82萬人(2013年末)。 截止2014年,廣陵區轄4個街道、6個鎮、1個鄉,總計54個社區和83個村。 廣陵,古城揚州的先名,歷史上的揚州。廣陵區,是揚州的中心城區。位於廣陵區域的揚州古城占地5.09平方公里,是國內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體現揚州古代文明的核心區域。 2016年廣陵區入選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全國百強區)第62位、中國市轄區投資潛力百強第79位、中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46位、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區第88位。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西北部一帶為邗國。公元前486年,吳王夫 差在蜀崗上築邗城,並開鑿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運河之一--邗溝,溝通江淮水系,為揚州開發之始。

公元前319年,楚懷王在邗城基礎上築廣陵城,廣陵之名始於此。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

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吳王劉濞受封廣陵,建立吳國,藉助近山臨海之利,"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鹽鐵兩大"官賣"業迅速發展;興修水利,開鹽河,種稻栽桑,進一步奠定了廣陵水路交通運輸的基礎。

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

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成"蕪城"。北周改廣陵為吳州。

公元589的,隋改吳州為揚州,後改為邗州。公元626年,唐復稱揚州;公元742年,改稱廣陵郡;公元758年,再改稱揚州。此後揚州之名為本地所專用。

唐代,揚州城池向南發展,為一地兩城,蜀崗之上稱衙城,岡下稱羅城。宋代為一地三城,岡上稱堡寨城(寶祐城),岡下稱宋大城,兩城之間有夾城相連,城先後屬江都縣和廣陵縣。元代不以廣陵置縣,城池僅剩蜀崗以下部分,蜀崗上不復建城。

北宋時,揚州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商業 稅收居全國第三位。

南宋時,宋高宗曾以揚州為"行在"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的繁榮。宋末,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抵抗元軍,不幸殉難,揚州城也只剩數千人。

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益增多。元時,明末,南明督師史可法率部堅守孤城揚州,抵禦清兵南進,寧死不屈,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城陷後,清軍屠城十日,死者數十萬人。

1556年,明朝在揚州建"新城"。明清至民國,揚州城為相連的新舊兩城,城址即今廣陵區境內的老城區部分。

在孫中山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揚州人熊成基組織領導了安慶馬炮營起義,向清政府開出革命的第一槍。孫天生與同盟會聯繫,發動武裝起義,史稱"揚州光復"。

民國元年(1912年)廢揚州府,置江都縣。

1948年至1949年4月,揚州各縣相繼解放。1月25日,今揚州市區解放,設定縣級揚州市。

1983年3月,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在揚州市城區置廣陵區,區人民政府為縣一級機構。行政管理區域16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廣陵區轄4個街道:汶河街道、廣陵街道、東關街道、城南街道。

2002年,廣陵區面積65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1個鎮、1個鄉,43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東關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灣頭鎮、湯汪鄉。

2011年11月14日,揚州市明確揚州經濟開發區和廣陵區、江都區、邗江

區行政管理區域。將郊區灣頭鎮劃歸廣陵區代管。廣陵區行政管理區域範圍為:東部與江都區、廣陵區杭集鎮交界;北部與廣陵區泰安鎮毗鄰;從紅星島北端的京杭大運河起,向南折西入古運河,沿古運河至黃金壩,轉向南至天星橋,沿北護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閘入古運河與郊區分界;沿古運河折東進入橫溝河,南部以橫溝河、大眾河與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的施橋鎮、邗江區霍橋鎮毗鄰。其行政管理區域67平方千米。2011年,廣陵區面積339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2010年);轄4個街道、6個鎮、1個鄉,46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東關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灣頭鎮、湯汪鄉、泰安鎮、頭橋鎮、沙頭鎮、李典鎮、杭集鎮。

區劃詳情

截止2014年,廣陵區轄4個街道、6個鎮、1個鄉,總計54個社區和83個村。行政區域面積341.96平方公里。

街道\鎮\鄉 居委會 村委會
東關街道 瓊花觀、個園、東關街、宋都、彩衣街、教場、渡江路、古旗亭、皮市街、新倉巷、何園、徐凝門
汶河街道 四望亭、石塔、皇宮、樹人苑、通泗、旌忠寺、常府、龍頭關、南門街、荷花池、小碼頭
文峰街道 渡江南路、皮坊街、寶塔、三里橋、聯誼路、八大家、化工、連運 渡江、文峰
曲江街道 五里廟、顧莊、二畔鋪、窪字街、解放橋、沙口、沙北、躍進橋、沙南、施井、東花園、新星 施井、沙口、新農、新星、太平、新民
灣頭鎮 茱萸灣、灣頭 夏橋、萬福、聯合、沙聯、田莊、萬壽、二橋
泰安鎮 泰安 南江、芒稻、七里、勤儉、金泰、金灣、山河、鳳凰、華豐
頭橋鎮 頭橋、紅橋 九聖、新橋、西城、安帖、大同、南華、二橋、安阜、頭橋、紅平、迎新、慶豐、國玉、福成、新華
沙頭鎮 沙頭、霍橋 沙頭、小虹橋、陳祠、三星、育新、晨興、人民灘、強民、五星、潮龍、中興、邱卜
李典鎮 李典、新壩 田橋、聯橋、李典、伏業、伏固、黃橋、小乾、沿江、新壩、長生、新灘、秀清、恩余
杭集鎮 杭集 杭集、裔廟、王集、龍王、新生、雙隆、新聯、八圩、王橋、夏莊
湯汪鄉 湯汪 橫溝、龍泉、宦橋、連運、同心、九龍

地理環境

位置

廣陵區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經119°26′、北緯32°24′。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內,行政區域面積341.96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廣陵區西高東低,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沿江沿湖一帶為平原。

氣候

廣陵區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全年平均無霜期220天,平均日照2140小時,年降水量1030毫米。

人口

2013年末,廣陵區總人口49.8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25.13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0.4%。人口出生率為8.33‰,死亡率7.42‰,人口自然增長率0.91‰。

政治

廣陵區主要領導(2014年)
姓名 職務
陳鍇竑 廣陵區委書記
陳曦 廣陵區委副書記、區長
馬恆寶 廣陵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建 廣陵區政協主席

信息來源:廣陵區政府官網2014年信息

經濟

概述

揚州市廣陵區揚州市廣陵區

2013年,廣陵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5.51億元,可比價增長12.1%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6億元,可比價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256.26億元,可比價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240.09億元,可比價增長13.4%。三次產業構成比例調整為1.8:50.7:47.5,三產比重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2%和68.9%,工業經濟貢獻率為26.6%。2013年,廣陵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稅收收入2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財政支出22.91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2.59億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廣陵區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完成19.5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其中,農業總產值11.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林業產值0.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牧業產值2.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0%;漁業產值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農業增加值完成9.16億元,比去年同期可比價增長8.1%。

2013年,廣陵區新增“菜籃子”基地2000畝、高效農業面積2.4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萬畝、高標準農田1萬畝,新創農業“三品”品牌42個,建成體驗農莊50個,開通“惠生活”農副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平台。獲批“點供”和獨立選址項目4個,爭取農用地轉征指標665畝。實施增減掛鈎、耕地占補平衡、土地整理項目20個,新增耕地2000畝。

第二產業

2013年,廣陵區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1631.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86.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22個,完成總產值124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生產口徑)27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利稅總額134.1億元,其中利潤71.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3.3%和21.4%。產品產銷率達96.9%。規模工業中:重工業產值達850.7億元,比重達68.3%。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18.7億元,比重達25.6%;私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75.6億元,比重達62.2%。全年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23個,完成工業投入71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10億元以上企業達24家,億元以上企業達211家。

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0.74億元,可比價增長9.9%。資質以上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67.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1%;完成竣工產值341.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3.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239.62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33.7%。

第三產業

2013年,廣陵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87.8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7.90億元。新發展服務業重點企業和限上企業數占揚州市的40%。商貿物流園建成智慧物流孵化園,成為揚州市現代服務業十強集聚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實現收入66億元,增長60%以上,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創成“江蘇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等省級品牌5個,金泉網在英國成功上市,獲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設計瑰谷與86家知名高校、專業設計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入駐企業37家。組建區級融資平台2個,鄉鎮、街道、園區資產運營管理平台實現全覆蓋。新辦村鎮銀行1家,設立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2支,獲批科技部無償扶助資金5000萬元。成立揚州市首家中小企業互助協會基金,為 50家企業周轉資金10億元。

交通

廣陵區南傍長江,古運河、京杭大運河、廖家溝三條河流呈“川”字型南北貫通境內。古運河最具揚州水文化特色,是古代鹽商漕運的的唯一通道;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是貫通南北的水上運輸幹線。

公路

京滬和寧通高速公路連線貫通,構成一橫一縱"T型"高速公路骨架。長江北岸正在造"防洪、運輸"雙功能的沿江高等級公路,將三港(南通港、揚州港和南京港)三橋(江陰大橋、潤揚大橋和南京大橋)和三市(南通市、揚州市和南京市)連成一片。

水路

截止2014年,有航道184條,2163公里,其中等級航道819.2公里。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全長143.3公里,終年可通行千噸級船舶,北通江蘇的淮安、宿遷、徐州,山東的濟寧、聊城、德州,河北的滄州及天津、北京等地;南往江蘇的鎮江、無錫、蘇州和浙江的杭州等地。

鐵路

寧啟鐵路貫穿揚州城,西連京滬線,東接新長線,通達全國。

社會

科技

2013年,廣陵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21.99億元,比上年增長47.6%,占比41.9%。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省高新技術產品112項,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3項、產學研合作簽約項目100項。新一代輕型無人直升機關鍵技術研發獲批省科技支撐(工業)重點項目。2013年申請專利3972件,其中發明專利1054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6家,市級研發機構39家。

揚州市廣陵區揚州市廣陵區

獲批國家級科技項目24個,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省創新資金項目、省科技支撐項目等三項指標獲批數和資助金額位列揚州市第一。建成科技綜合體23.3萬平方米、科技孵化器13萬平方米,省液壓機械產品質檢中心、省光電儀器計量檢定中心通過考核驗收。廣陵新城獲批揚州市唯一“省科技服務示範區”,經濟開發區創成“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揚農股份建成“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引進國家“千人計畫”5名,累計達17名。獲批省“雙創”人才項目9個、市“綠揚金鳳”計畫項目12個,獲批數均位居揚州市首位。

教育

2013年,廣陵區育才國小東區校全面啟用,汶河國小東區校、文峰國小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校安工程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加固校舍3.8萬平方米,3所學校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10項課題獲省級立項,首屆廣陵國際“童玩節”成功舉辦,榮獲“省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先進集體”、“省教育人才先進集體”稱號,杭集鎮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

文化

2013年,廣陵區建成社區周末劇場20家,舉辦首屆市民節、“京杭之心”歡樂節等各類民眾性文化活動100餘場,淮揚運河廣陵段遺產保護工程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國家級非遺揚州清曲中長期保護規劃被列為省級示範項目,創成“全國詩詞之鄉”。

衛生

2013年,廣陵區建成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10家,新創李典、頭橋、沙頭、泰安等4家省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杭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省中醫藥特色單位。

城鄉建設

2013年,廣陵區實施湯汪花園等6個安置小區建設,竣工交付66萬平方米。新開工公租房955套,建成900套。整治老小區40萬平方米;完成老小區基本物業擴面75萬平方米。完成2處積水點和3條道路下水改造,新改建公廁108座,翻建街巷30條,總長突破20公里。完成灣頭特色小鎮總體規劃,啟動沙頭、頭橋等特色小鎮規劃編制。實施新萬福路改造、沙灣路南延、臨江路改造、文峰路改造等重點工程,完成文昌路東延、新328國道改造、泰李路東擴等道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33公里,完成道路大中修40公里,區、鎮、村三級道路良好率達75%以上。繼續加大水利設施投入,更新改造各類排灌泵站125座,新增排澇流量33.4立方米/秒,疏浚整治區、鎮級河道69條、村莊河塘409個。揚州東片區骨幹河道整治Ⅰ期等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南水北調高水河整治工程竣工驗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砂灘、扇子圩河口水利血防、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工程有序實施。實施城中村改造地塊7個,整理土地900畝,搬遷面積50萬平方米。目前,全區累計改造城中村地塊25個,總面積突破5000畝,搬遷180萬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3年,廣陵區新建創業孵化基地1個,新增城鎮就業815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400人,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動態清零,李典鎮創成省級充分轉移就業鄉鎮、荷花池社區創成省級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擴面征繳3100人次,在揚州市率先實現同城同步同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參保率達99%,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6.5%,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485元/月。建成省級示範居家養老服務站6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6個,新建殘疾人康復室6家。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旅遊

東關街

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 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衝,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何園

個園個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何園原址,為乾隆年間古園,名雙槐園。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堪稱人間孤本。

個園

何園何園

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裡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裡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古運河

揚州古運河揚州古運河

古運河的開鑿始於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發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區域內開鑿運河,溝通自然水系。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全長約176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6年的歷史。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名人

廣陵區歷史名人列表(部分)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束星北 中國雷達之父 胥昌忠 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副主任
吳大觀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張達伍 海軍英模
余友泰 中國著名農機專家 盧永寬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計算機中心主任
楊聲謀 中國獼猴桃王 王霞林 原江蘇省委宣傳部長
陳駿 南京大學校長 朱義泉 江蘇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江蘇警官學院黨委書記
趙山林 華東師範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 頭橋范氏孺人 民國名醫江石溪夫人
胡筆江 金融巨子 王炳松 寶應縣委書記
江澤慧 國際竹藤組織(INBAR)董事會聯合主席,中國林科院院長 鄂森 國際法學教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律師團”名律師

信息來源:廣陵區政府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