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軍區

廣東軍區,1949年11月9日,由閩粵贛邊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粵桂邊縱隊、兩廣縱隊等部為骨幹組成。廣東軍區原轄的8個軍分區撤銷。1950年7月,第十五兵團機關(後改為第十三兵團機關)北上抗美援朝,第十三兵團機關由河南調廣州兼廣東軍區,並改稱為第十五兵團。根據中央軍委3月29日決定,5月,廣東軍區擴為華南軍區,葉劍英任司令員,譚政、陶鑄任政治委員,黃永勝任副司令員,吳克華任參謀長,蕭向榮任政治部主任,林平任幹部管理部部長,邱國光任後勤部部長。

基本信息

形成過程

1949年11月9日,由閩粵贛邊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粵桂邊縱隊、兩廣縱隊等部為骨幹組成。

軍區機關組成

軍區機關由第十五兵團部兼,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副司令員鄧華、陳光、洪學智、曾生,副政治委員賴傳珠、林平、馮白駒,參謀長洪學智(兼)、政治部主任蕭向榮(兼)、副參謀長謝育才、政治部副主任楊康華;轄潮汕、興梅、東江、北江、西江、珠江、台山、南路軍分區。隸屬華中軍區。

軍區歷史

1950年7月,第十五兵團機關(後改為第十三兵團機關)北上抗美援朝,第十三兵團機關由河南調廣州兼廣東軍區,並改稱為第十五兵團。葉劍英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8月,又將原南路軍分區劃分為高雷、欽廉兩軍分區。1950年十三兵團調走,十五兵團到廣州後,又新任命了一批軍區領導人:任副司令員的有:黃永勝、方強,副政治委員蕭向榮,參謀長李作鵬、曾國華,政治部主任石泉,後勤部部長邱國光、蕭志賢,後勤部政治委員伍輝文。1951年1月1日,欽廉軍分區劃歸廣西軍區建制。根據中央軍委3月29日決定,5月,廣東軍區擴為華南軍區,葉劍英任司令員,譚政、陶鑄任政治委員,黃永勝任副司令員,吳克華任參謀長,蕭向榮任政治部主任,林平任幹部管理部部長,邱國光任後勤部部長。統一指揮廣東各軍分區,海南、廣西軍區及駐華南的7個軍。1952年6月19日中央軍委決定,華南軍區併入中南軍區。中南軍區機關由漢口移駐廣州。在中南軍區領導下,成立廣東武裝工作部和粵東、粵中、粵北、粵西等4個三級軍區。廣東軍區原轄的8個軍分區撤銷。1955年9月,廣東武裝工作部撤銷,又恢復廣東軍區,軍區機構由廣州軍區公安司令部兼。1956年2月,廣東軍區所屬4個三級軍區番號撤銷,改為汕頭、惠陽(後撤銷)、湛江、佛山、高要(後改為江門)、韶關等6個軍分區,原欽州軍分區改為合浦軍分區(後併入湛江軍分區)。同年6月,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下轄7個軍分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