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源於廣東一帶的客家語方言(湘川陝等地)]

廣東話[源於廣東一帶的客家語方言(湘川陝等地)]
廣東話[源於廣東一帶的客家語方言(湘川陝等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東話,是源於廣東一帶(有時包含福建西部等)客家語的一類方言,主要分布四川、陝西的商洛等地。 明清時期,客家先民從福建、廣東以及江西等省客家人集中分布的地區(特別是廣東東、北部地區)陸續遷入湖南境內 。清朝初期,由於“湖廣填四川”,客家先民又遷徙到四川、陝南一帶。由於當時並沒有特定的“客家”稱謂,以廣東移民為主的客家人一般自稱“廣東人”,於是他們帶去的語言就被稱為“廣東話”,一直流傳至今。 其中,四川地區的廣東話(一般又稱土廣東話)、湖南的廣東話(又稱客邊話、客姓話等 )大體上保留了原有特點,而陝西商洛地區的廣東話則產生了較大的變異。在湖南、四川和陝西商洛這些地方,廣東話一直是弱勢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萎縮。使用廣東話的這些地區慢慢被當地強勢方言同化、取代。

定義

廣東話,是一類分布於部分地區(如湖南、四川、陝西等地),一般源於廣東一帶客家語的方言。由於語言上的相近性,操廣東話的人群祖籍不僅包括今廣東的粵東、粵北地區,還包括福建的舊汀州地區(閩西)等。

湖南的客家語除了被稱為廣東話,又被稱為客邊話、客姓話等,在2012年《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中,被歸入銅桂片 。四川等地的廣東話(又稱土廣東話)、經過演變,至今仍屬於客家語,保留較多客家語特徵;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歸為客家語不分片的一類,此後在劃分上未有變動 。而商洛地區的廣東話,因使用人數極少,隨著時代的變遷,保留的客家語特徵逐漸變少,一般僅認為是客家語的變體 。

歷史

明清之際從廣東遷到其他地區的客家先民,一般自稱“廣東人”,並稱呼自己的語言為“廣東話”。例如,祖先於“湖廣填四川”遷到四川地區 的客家人,因大多祖籍廣東,自稱和他稱為“廣東人”,所操語言即為“廣東話”(後以示區別,逐漸改稱為“土廣東話”)。而在這次“湖廣填四川”中,一部分客家先民選擇了陝南地區(如商洛)落腳,並沒有到四川發展,得到休養生息後,不忘祖籍地,甚至有些村子冠以“廣東”的名號,例如: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有個廣東村(原廣東坪鄉),而他們的語言,至今(截至2008年)仍被稱為“廣東話” 。經學者調研發現,這些地區的廣東話仍保留客家語言的一些特徵,或仍可以和祖籍地基本互通,或已經形成了變體 。

附:同樣是祖先於明清之際遷徙到台灣的客家人,其所用語言也曾在日據時期也多稱作“廣東話” ,現與廣東、福建等地一樣,已自稱“客家語”(簡稱“客語”) 。

現狀

由於操廣東話的人群在湖南、四川、陝西等地比較少並以“方言島”的形式存在,故這些地區的廣東話長期處於弱勢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萎縮。

以陝西商洛地區的廣東話現狀為例(有關四川地區同類方言的現狀,參見土廣東話詞條)。起初,剛到商洛地區的客家先民由於有強烈的族群意識,在族內堅持“廣東話”的主體地位,廣東話得以流傳至今。但由於長期處於弱勢語言狀態,並隨著現代資訊時代的發展,商洛地區的廣東話逐步萎縮,成為僅存於商洛地區“廣東人”(客家後裔)族群內部的交流工具,對外不再採用這種“廣東話”,並有被當地其他強勢語言取代的趨勢。

湖南的廣東話(客姓話)情況亦類似。由於湖南的客家語(廣東話、客姓話)被贛方言、湖南土話及西南官話等分割成許多細小的孤立的小片,而各地客家人數量較說其他方言的人口要少得多,因此湖南客家語(廣東話、客姓話)屬於劣勢方言。為了生產和生活,湖南境內的客家人大多兼說雙方言或三方言。一些客家人已經不會說湖南客家語(廣東話、客姓話)。

特徵

聲韻

這裡以陝西商洛廣東話 為例。

聲母

1.商洛廣東話微母字文讀[v-],白讀[m-],但字數較少,如尾[ve21](文)[mi35](白)等;

2.古泥母字在商洛廣東話中留下[ŋ]殘跡,如“女”(讀音[ŋ̍])字;

3.見系開口二等字有很多未齶化;

4.疑母洪音讀[ŋ-];

5.曉組合口字多讀[f-],如火[fo]、虎[fu]等;

6.精莊和知組二等今讀[ʦ-][ʦʰ-][s-],知組三等和章組今讀[tʂ-][tʂʰ-][ʂ-];

7.古全濁聲母清化後無論平仄皆送氣,次清聲母塞音、塞擦音合流為一。

韻母

韻母特徵多與一般客家語方言相類似,但是沒有[-p][-t][-k]入聲韻。

聲調

只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去。清聲母入聲字多歸上聲,全濁聲母入聲字歸去聲,次濁聲母入聲字歸法不穩定。

辭彙

以商洛廣東話為例。

日常口語中,表示“吃”用“食”,表示“的”用“介”,表示“是”用“系”,表示“要”用“愛”,“兒子”說“賴子”,等,與一般客家語方言一致;

一些古詞語仍在商洛廣東話中使用,如鑊(鍋)、倚(站)、钁(挖)、渠(他)等;

在構詞方面,親屬前多加“阿”,如阿公(祖父)、阿舅子(內兄弟),雄性動物在後面加“公”、“牯”,雌性加“嫲”,如雞公、鴨嫲,但沒有雌雄之分的事物不加。

分布

湖南地區,廣東話(客姓話)主要分布在一些河流上游的山區,如平江縣、瀏陽市、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桂東縣、汝城縣、宜章縣等縣市部分地區。

四川地區,廣東話(土廣東話)比較集中的區域有:成都市東郊、內江地區的隆昌威遠、川北的儀隴、川西南的西昌。

陝西商洛地區,廣東話主要集中分布在商州城的南北二山之中,比如北寬坪鄉、山岔河鄉、羅灣鄉、鐵爐子鄉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