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9月28日,時稱中國科學院廣州昆蟲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1961年中國科學院華南野生動物綜合考察隊併入後,改稱中國科學院中南昆蟲研究所;1972年更名為廣東省昆蟲研究所,1978年隸屬廣東省科學院;1984年受國家林業部委託建立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是極具華南地區特色、從事動物與昆蟲科學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基本信息

簡介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9月28日,時稱中國科學院廣州昆蟲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1961年中國科學院華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南野生動物綜合考察隊併入後,改稱中國科學院中南昆蟲研究所;1972年更名為廣東省昆蟲研究所,1978年隸屬廣東省科學院;1984年受國家林業部委託建立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是極具華南地區特色、從事動物與昆蟲科學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發展方向

半個世紀以來,昆蟲所從國家科研機構到省屬科研機構,面向國家和廣東省的發展需求,立足科技創新,不斷完善學科建設,形成了堅實的科研基礎和深厚的科技積累,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一流科研機構。圍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物資源恢復及動物實驗研究、有害生物監控等三大主要研究與套用方向,建有13個科研團隊以及2個條件支撐團隊,主要開展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自然保護區評估與規劃、有害生物監測與農林生態系統保護、綠色農林生產技術等有關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科學研究,為政府提供科技諮詢服務,為公眾提供科普宣傳,為社會發展提供共性和關鍵性技術支撐。

昆蟲所現有在職人員165名,其中:事業在編人員135人,聘用人員30人;正高7名,副高44名;具博士學位24人、碩士學位5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 16人。目前在讀研究生41人(未含在職攻讀學位人員),其中博士生7名、碩士生3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20人。全所職工中45歲以下科技人員占82%,形成了年輕化和高層次的科技隊伍。

基於雄厚的科技基礎和卓越的自主創新能力,受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委託,昆蟲所建立了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靈長類實驗動物重點科研基地、廣東省野生動物與昆蟲種質資源庫等8個科技創新平台。擁有目前華南地區動物物種標本收藏量最大的標本館,儲備華南地區獨特的昆蟲和動物資源。多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項,其中62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申請專利60多項;發表學術專著50餘部,國內外學術論文2600多篇。

昆蟲所是廣東省昆蟲學會、廣東省動物學會、廣東省白蟻學會的掛靠單位,與國內外眾多政府機構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廣東省昆蟲學會主辦的省級學術性期刊《環境昆蟲學報》也掛靠我所。

昆蟲所所屬企業──廣東廣昆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為了貫徹落實科技體制改革措施組建的綜合性科技開發企業,實行現代企業管理,為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供服務平台,形成統一的優勢品牌。公司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已形成具有市場優勢的新產品和自身特色的技術服務。

科研

昆蟲所堅持以科研為重點,以政府需求和社會發展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不斷凝練優勢學科和獨具特色的套用技術,大力開展科技諮詢和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使研究所成為具有區域創新特色優勢的新型科研機構。

現有科研人員165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51名;具博士學位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人。擁有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等8個科技創新平台,共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項。

廣東廣昆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昆蟲所為了落實科技體制改革而組建的科技開發企業,為研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供平台。

蜜蜂與蜂產品研究開發中心,是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屬下專門從事蜜蜂學和蜂產品研究的機構。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10多項。取得了中蜂囊狀病防治技術、大蜡螟防治技術、蜂蜜快速檢測試劑研究等多項成果,共發表論文80多篇,專著5本,發明專利兩項。為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廣東省養蜂學會理事長單位。

在蜂產品方面,蜜蜂研究中心在加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研製蜂蜜保鮮生產線,以其能耗低、加工效果好而受生產企業歡迎。研製的蜂蜜快速綜合檢測試劑“一滴靈”,已在全國上百個單位使用。

受省政府等部門的委託,利用養蜂科學技術扶貧,在全省開展對養蜂員的培訓,使一大批山區農民走上小康之路。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國家級的“蜜蜂健康養殖培訓基地”。

蜜蜂中心向社會提供的蜂王漿、蜂蜜、蜂膠、蜂花粉、蜂巢素等蜂產品,以質優價廉的特點,深受各界人士的歡迎。為保證產品質量,在河源萬綠湖邊,建立了省級蜂產品科研與生產基地,被評為國家級的“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基地”。所銷售產品,均在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嚴格檢測下才進入市場,經有關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部門多次檢驗合格。

領導介紹

韓日疇常務副所長

韓日疇,男,出生於1963年12月,海南省文昌縣人,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持工作,法定代表人)、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曾留學或進修於紐西蘭、德國、愛爾蘭、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生物殺蟲劑-昆蟲病原線蟲的產業化和套用,資源昆蟲研究與利用,社會性昆蟲(如蜜蜂、紅火蟻等)的研究。先後主持或執行主持了澳大利亞ACIAR資助項目、中比等國際合作項目,以及20多項國家和廣東省的基金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廣東優秀專利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9項,其中授權8項,編寫業已備案的產品標準5個。在國內外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0多篇,參與“EntomopathogenicNematology”以及“ApplicationofEntomopathogenicNematodes”兩書的編寫。

199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中國昆蟲學會獎勵基金首屆青年科技獎,1997-1999年獲德國洪堡研究基金,2000年獲得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2004年入選人事部等5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年獲“蒲蟄龍學者科學基金優秀中青年生物防治工作者獎”,200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肖維良書記兼副所長

肖維良,男,出生於1963年10月,廣東省汕頭市人,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主要從事白蟻分類學、生物學的研究以及白蟻防制技術研發。主要學術任職:

●全國白蟻防治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白蟻防治中心顧問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廣東省白蟻學會理事長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義務技術顧問

陽建春副所長

陽建春,男,出生於1964年1月,湖南省益陽市人,碩士、副研究員,現任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動物遺傳學、動物養殖研究。學習、工作經歷:

●1980.09-1984.06武漢大學生物系動物遺傳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4.07-1986.06華南農業大學植保系助教(主要從事動物學教學工作)

●1986.09-1989.04暨南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9.05-1999.02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遺傳學、動物養殖方面研究)

●1999.03-2003.12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黨政辦公室副主任

●2004.01-2007.10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黨政辦公室主任

●2005.06-今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副所長

鄒發生副所長

鄒發生,男,1964年6月生,江西樂安縣人,博士,研究員。現任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副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副主任、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理事、廣東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

主要業績:1、森林鳥類群落:在海南島尖峰嶺、吊羅山、廣東車八嶺、鼎湖山等森林樣地開展鳥類群落研究,在我國首先系統用網捕法開展森林下層鳥類研究;2、鳥類種群遺傳與生物地理:與美國LouisianaStateUniversity等多所大學合作開展東南亞鳥類、尤其是海南島鳥類的種群遺傳和分子系統與進化方面的研究;3、紅樹林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在海南島、雷州半島和珠江口紅樹林濕地開展鳥類多樣保護研究,出版《海南島濕地》等專著。

近年來,主持各類基金10多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4部,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海南省科技技術進步獎各一項。目前在研項目有NSFC—廣東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南海北部及珠江口濕地水鳥對氣候變化的回響方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喉噪鶥和褐胸噪鶥海南特有亞種演化的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等。

歷任領導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職務 任職時間
蒲蟄龍 所長 1958-1971
朱鳳祥 辦公室主任兼黨的負責人 1958-1959
劉維基 1914.07 黨支部書記兼副所長 1960-1963
邵承綬 黨委書記 1963-1972
靳樂運 1927.03 革委會主任 1967-1971
後勤副所長 1972-1980
梁忠 1919.1.1 黨核心小組長 1972-1979
梁文華 1914.7.7 黨委書記 1979-1980
李麗英 1932.03 副所長 1979-1982
所長 1983-1992
溫揚朵 1926.11 黨委書記 1980-1985
林平 1925.12 副所長 1980-1982
秦耀亮 1932.02 副所長 1983-1988
熊培華 1933.05 副所長 1983-1992
虞鐳農 1931.05 黨委副書記 1980-1985
黨委書記 1985-1989
袁喜才 1937.12 副所長 1989-1992
歐陽子焯 1946.11 副所長 1992-2001
彭統序 副所長 1987-1991
所長 1992-1997
何拱華 1938.09 黨委副書記 1987-1988
黨委書記 1989-1998
錢興 1952.06 副所長 1992-1997
黨委書記 1998-2007
羅裕良 1946.08 副所長 1997-2001
郭明昉 1954.06 所長助理 1992-1997
所長 1997-
韓日疇 1963.12 副所長 2001-
肖維良 1963.10 副所長 2001-2007
黨委書記 2007-
陽建春 1964.01 副所長 2007-

學術委員會

名譽主任:李麗英

主任:鄒發生

副主任:韓日疇郭明昉

秘書:馮敏

委員(14人,按筆劃順序):

毛潤乾馮敏陽建春劉曉明肖維良鄒發生陳金平胡慧建鍾俊鴻郭明昉龔世平彭建軍韓日疇韓詩疇

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

黨政辦公室是負責研究所黨務和行政工作的綜合辦事機構。部門現有人員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職責範圍為:

1、所務、黨務工作的綜合協調、督辦實施和檢查落實;

2、會議的組織和策劃;

3、所對外往來的聯絡和公共接待工作;

4、研究所創新文化建設和實施工作;

5、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包括人才培養和引進、考核、社保、工資管理);

6、黨群(統戰、青工婦、離退休人員管理等);

7、檔案管理、保密、安全保衛、綜合統計、審計、計畫生育、公費醫療、保險、信訪、所務信息、所的印章管理;

8、完成所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

業務辦公室

業務辦公室是負責研究所科研管理、學科建設及科技產業化等工作的綜合辦事機構。部門現有人員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職責範圍為:

1、科技計畫、發展規劃的調研、編制和實施;

2、科研項目的綜合管理(包括科研項目的策劃、組織、立項、中期管理、結題驗收、鑑定和成果管理、專利、科技統計等);

3、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開發管理(包括四技契約管理);

4、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訂購和管理;

5、學術交流;

6、公共實驗室理事會日常事務工作;

7、省城市害蟲防制技術轉移中心的管理;

8、外事及研究生教育管理;

9、完成所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

財務辦公室

財務辦公室是負責研究所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的職能部門。部門現有人員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職責範圍為:

1、貫徹執行國家和有關部門財務工作政策、法律、法規及制度;

2、資金運作、籌劃、編制年度財務預算、決算報告;

3、建立健全所財務管理和財務制度,定期對資金運作進行分析,保證各項資金的安全運作,為本所經濟活動決策提供依據;

4、行政事業費、離退休人員經費、科研項目經費、基建工程項目經費和科技服務、開發經費、物業收入經費等收支管理;

5、基建維修項目經費的審核;

6、有關稅項工作;

7、財務統計;

8、經營性資產管理;

9、完成所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

後勤服務中心

後勤服務中心是負責研究所園區規劃、基本建設的管理、環境的美化等工作的職能部門。部門現有人員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職責範圍為:

1、辦公宿舍園區建設和管理(包括物業的維護和維修、環境、綠化、衛生等);

2、新建、擴建、改建、裝修項目的報建、預算、結算、施工管理;

3、工程的招投標及組織對施工工程的驗收;

4、物業開發管理工作;

5、職工食堂管理;

6、水電維護、維修及電房管理;

7、車輛管理;

8、完成所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

研究生教育及管理

2005年成立了由郭明昉所長任組長、韓日疇副所長和肖維良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為副組長,職能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研究生工作小組,並由專人主管研究生日常事務。經過認真調研,我所參考招生單位華南植物園和其他省屬研究所的研究生管理工作,2006年制定並頒布了《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生工作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將我所的導師職責明確化、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化。嚴格執行課程學分、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術報告、論文答辯等一系列的培養方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研究中心

資源昆蟲與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資源昆蟲及其功能基因的研究與利用;生物技術(細胞培養、生物化學、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的研究與套用;新型生物殺蟲劑的產業化和套用。

蟲鼠害生態控制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從行為生態學、分子生態學、生理生態學的角度,研究蟲鼠群暴發成災規律與調節機制。主要包括:(1)以寄主-害蟲之間化學信息通訊和行為為基礎,研究幾個重要害蟲的綜合控制技術。(2)以鼠類與植物及疾病的關係及無公害、可持續控制技術與策略,探討人類經濟活動對鼠類群落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為農、林、牧、醫等領域的蟲鼠災害預警和綜合治理以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入侵生物防控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農林入侵害蟲害草的監控、資源昆蟲及其代謝物利用、農林害蟲綜合治理與生物防治新技術研製及其開發利用。

白蟻及媒介昆蟲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研究白蟻生態學、行為學及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篩選及研製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類安全的高效白蟻防治劑,同時,利用PCR技術、組織染色技術、電感技術,建立白蟻DNA識別、活動監測和為害預警方法和系統,以監控及消除廣東白蟻成災種類對房屋建築、堤壩、電力和農林作物的為害,取代砒霜、滅蟻靈、氯丹等高毒、高殘留滅白蟻劑,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此外,本團隊還從事礦物油乳劑及其套用研究及廣東省主要蚊類抗藥性及治理的研究。

良好農業規範(GAP)技術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城市衛生害蟲、農林害蟲防控技術的研究,相關技術與成果的轉化,害蟲防控藥物、器械產業化,新藥劑的開發和新技術的套用。

蟻害安全監控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螞蟻資源調查利用、有害螞蟻及白蟻生物學生態學及監控研究。目前開展:紅火蟻監控及其防控藥劑紅蟻淨的產業化生產;堤壩、林木、埋地電纜白蟻的防控策略及新技術開發套用研究。

昆蟲藥理與農藥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害蟲綜合治理、農藥研究(毒理研究、農藥分析、藥劑研製)、資源昆蟲開發與利用等。在害蟲綜合治理尤其果樹害蟲、蔬菜害蟲的綜合防治方面,具有較紮實的工作基礎;在藥劑的研究與套用方面,成功研製出桔小實蠅、瓜實蠅引誘劑,具備批量生產能力,已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套用,擁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蜜蜂與蜂產品研發中心

該研究中心主要致力於蜜蜂生物學、蜜蜂飼養管理、蜜蜂病蟲害防治研究和養蜂技術的推廣,對促進廣東省養蜂業的產業化生產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在蜂產品開發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鳥類生態與進化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森林鳥類群落、紅樹林及濱海濕地鳥類多樣性、鳥類的種群遺傳和分子系統演化研究,承擔特種經濟動物(如林蛙)的養殖、技術推廣及其產業化開發和套用。

動物生態與恢復研發中心

該研究中心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套用科技成果,提供諮詢建議;進行人才培訓,開展合作交流,推動人類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與可持續發展。

華南靈長類動物研發中心

該研究中心著眼國內外靈長類實驗動物的發展方向和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需求,致力於SPF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人工繁殖培育、人類疾病靈長類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分子生物學研究、以及新品系靈長類實驗動物的定向培育等方面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

動物疫病防控與分子生態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野生病媒動物的行為生態學和種群變動規律的研究,了解其在疾病傳播中所起的作用和對疾病的傳播規律,制定相應的預警和防治方法。目前主要採用分子生態學、種群生態學和行為生態學方法,開展蝙蝠種群遺傳多樣性分布規律、蝙蝠攜帶寄生蟲、蝙蝠與病毒的協同進化、蝙蝠攝食行為等研究工作。

動物繁育與生態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經濟野生動物資源的合理利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珍稀及經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及產業化;(2)野生動物種質資源保護、生態及保護生物學;(3)野生動物分類、資源調查監測、棲息地環境評價及自然保護區規劃(3S技術)等。

鼠害及衛生蟲害防制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致力於鼠類生態及鼠害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目前已對廣東省各地多家酒店賓館、商廈、工廠、機場、農田、養殖場等不同環境開展過鼠類可持續防控技術的研究,開展鼠害防控技術諮詢、服務的產業化,環保型鼠害防控產品的開發和套用。

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

該中心依託於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於2006年初建立,運用動物形態分類、顯微、分子生物學和DNA檢測技術為廣東省、華南地區、及國內其它地區的野生動物保護和執法工作提供快速、準確地物種鑑定和技術服務

圖書情報與網路信息中心

該中心負責圖書館(藏書18萬冊,國內外期刊300多種)、情報資料室和網路信息的管理,並負責編輯出版《環境昆蟲學報》。

科技產業公司

廣東科建白蟻蟲害防制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承接建築物、農林業、水利白蟻和蟲鼠害防治技術服務、技術開發和技術諮詢;生產銷售白蟻和衛生害蟲防治藥物,目前生產的藥物有“百庭宜”白蟻監控誘殺系統,代理或經銷的藥物有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的“白蟻清”乳油、浙江新安化工集團公司的“搏樂”防白蟻乳油、蘇州市江楓白蟻防治公司的“楓蟻平”防白蟻乳油等。

--------------------------------------------------------------------------------

廣東藍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公司為國內規模較大、具有國際影響力靈長類研發機構之一。2006年被廣東省科技廳命名為“廣東省靈長類實驗動物重點科研基地”、同年被廣東省林業局命名為“廣東省實驗猴標準化繁育示範區”、2007年被廣州市科技局命名為“廣州市靈長類實驗動物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國內首個集靈長類資源平台、科研平台、技術創新平台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台。

--------------------------------------------------------------------------------

廣東省粵科生物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衛生殺蟲劑的研製及生產,主要產品有自主研製的“廣昆牌”滅蟻清、滅蟑清和廣昆白蟻藥等。產品質量穩定,有很好的滅治害蟲效果,銷往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公司曾被授予“重契約,守信譽企業”和“先進科技企業”等榮譽稱號。

--------------------------------------------------------------------------------

蜜蜂與蜂產品研究開發中心

蜜蜂與蜂產品開發研究中心(簡稱蜜蜂中心),是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專門從事蜜蜂學研究的科研機構。主要開展中蜂生物學、中蜂飼養技術和蜂產品加工技術等的研究,並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如中蜂囊狀病防治技術、大蜡螟防治技術、中蜂人工授精技術、巢蜜蟲危害防治、蜂蜜快速檢測試劑研究和蜂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等成果,在國內外各種刊物共發表論文80多篇,專著5本。

--------------------------------------------------------------------------------

城市害蟲治理中心

城市害蟲治理中心為廣東廣昆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屬實體,主要經營:倉庫、廠房害蟲控制、菸葉脫氧保鮮、菸葉害蟲藥物研究、建築物白蟻滅治、新建及改建房屋白蟻預防、老鼠滅治、蟑螂滅治等害蟲治理業務。

--------------------------------------------------------------------------------

廣州市綠本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個集科研、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從事高新技術研發的企業。依託雄厚的科研力量,致力於生物農藥和飼料添加劑的開發與套用,業已研發了下列產品:新型生物殺蟲劑-昆蟲病原線蟲(商品名:綠草寶),微生物活菌飼料添加劑(綠本源牌),中草藥獸藥,白蟻防治微生物藥物。

--------------------------------------------------------------------------------

廣州粵昆源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集科研、生產、貿易和技術服務於一體,專業從事白蟻、螞蟻、蟑螂和害鼠等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的研究;研製、銷售各類殺蟲滅鼠藥劑和器械;承接殺蟲滅鼠工程等。公司以良好的信譽為廣東省內外及香港等地區的500多家客戶開展了“四害”防控工程技術服務。

--------------------------------------------------------------------------------

科技服務中心

中心在白蟻防治、殺蟲滅鼠等方面的研究套用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可以為社會提供防治白蟻、蚊、蠅、蟑螂、鼠害、倉庫害蟲等一流服務。

--------------------------------------------------------------------------------

中山市建防白蟻預防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省內較早成立的白蟻防治專業公司之一,公司擁有一批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全部工程項目嚴格按相關規程規範進行管理。公司成立至今,已承接各種類型大中型白蟻預防工程1000多個,白蟻、“四害”滅治6000多宗,承接的工程項目均一次性通過驗收。

--------------------------------------------------------------------------------

中山市中房白蟻防治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於2000年,由廣東省昆蟲研究所與中山市中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經營。主要從事建築工程、居家住宅、園林綠化、堤圍堤壩、農作物等白蟻預防及滅治;白蟻防治技術的開發、套用及諮詢服務;白蟻防治藥物的銷售。公司始終堅持以最優的質量,最滿意的服務,最合理的價格服務於大眾。

支撐平台

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

該中心依託於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於2006年初建立,運用動物形態分類、顯微、分子生物學和DNA檢測技術為廣東省、華南地區、及國內其它地區的野生動物保護和執法工作提供快速、準確地物種鑑定和技術服務

圖書情報與網路信息中心

該中心負責圖書館(藏書18萬冊,國內外期刊300多種)、情報資料室和網路信息的管理,並負責編輯出版《環境昆蟲學報》。

成果

成果名稱 成果水平 研究人員 獲獎情況
桔小實蠅持續控制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 國內領先 黃玲* 王玉璽* ... 韓日疇10 09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七完成單位)
廣州市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 郭明昉 胡慧建 王瑞江 張貴 張春蘭等 09省環保科技二等獎
無公害蜂產品生產技術推廣 羅岳雄 張學鋒 黃文忠 陳華生 吳寧靜等 09省農業技術推廣三等
實驗猴SIV/STLV-1 ELISA 檢驗試劑盒的研製 國際先進 饒軍華 劉曉明 朱勇 季芳 陳澤洪 王濤等 09省科技三等獎
桔小實蠅、瓜實蠅的持續控制與環境友好型藥劑開發利用 黃鴻 歐劍峰 吳華 韓詩疇 劉桂清 08年省環保科技二等獎
荔枝病蟲害持續控制技術研究與套用 陳建文*毛潤乾 王良新 王海峰*黃鴻 彭月珍*吳華 歐劍峰 07雲浮市科學技術一等(第二完成單位)
綠色農藥——機油乳劑產品多元化的研發與產業化 王海峰*毛潤乾 黃鴻 吳華 歐劍峰 陸麗美 彭月珍* 07雲浮市科學技術二等(第二完成單位)
昆蟲病原線蟲防治韭蛆等園藝害蟲研究與開發(合作) 孫瑞紅*李愛華*韓日疇 曹莉 孫洪祿* 07山東省科學技術三等
複合農林系統昆蟲群落多樣性及害蟲控制研究 國內領先 黃明度 譚炳林 劉德廣 陳亦根 熊錦君 楊平 07省環保科技一等獎
防控紅火蟻新技術研究與套用 專利成果 田傳金 莊天勇 王春曉 梁梅芳 郭明昉等 07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海南省濕地資源調查 國內領先 鄒發生 陳康 宋曉軍 蘇文拔 江海聲等 07年海南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桔小實蠅種群持續控制的基礎及關鍵技術系統研究與套用 國內領先 曾玲*…韓日疇6…韓詩疇11 07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五完成單位)
農林雜草薇甘菊的生物學特性及防除對策 國內領先 咎啟傑* 王伯蓀* 韓詩疇 廖文波* 王勇軍* 等 05年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三完成單位)
一種昆蟲病原線蟲的液體培養方法 專利成果 韓日疇 李麗英 05年廣東專利優秀獎
以礦物源農藥 -- 機油乳劑為基礎的柑桔害蟲綜合治理研究 國內領先 黃明度 A.B. 譚炳林 D.R. D.W. 王炳珠 等 05年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薇甘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國際先進 王勇軍* 王伯蓀* 韓詩疇 李小川* 咎啟傑* 等 05年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三完成單位)
廣東省金科網路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及套用研究 國際先進 李岩* 彭沛金* 彭統序等 04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單位)
昆蟲病源線蟲的液體發酵生產 國際先進 韓日疇 李麗英 曹莉 劉秀玲 何向陽等 04年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海上油田開採排放物的生物毒性評價和標準制訂 國際先進 楊豐華 黃韌 程樹軍 薛成 魏社林等 02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梅州柚優質高產和綜合開發研究 國際先進 彭少麟*…黃鴻8…韓詩疇15等 02年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六完成單位)
實驗動物的監測機構建設和質量檢驗 國內先進 黃韌 魏社林 張鈺 劉忠華 林惠蓮等 00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森林動態學理論及其套用研究 彭少麟* 王伯蓀* 余作岳* 廖崇惠 丁明懋*等 99年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三完成單位)
滅幼脲 III 號防治馬尾松毛蟲新技術的研究及其推廣套用 梁承豐*… 韓詩疇8等 99年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完成單位)
利用跟蹤信息素類似類物誘殺家白蟻的研究 國內領先 何復梅 戴自榮 黃珍友 梁錦英 夏傳國 李理等 98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套用異小桿線蟲大田防治天牛的研究 國際先進 徐潔蓮 鍾國洪 邱國祥 韓日疇 彭許增 等 98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截頭堆砂白蟻孤兒群體生物學研究 國際先進 黃珍友 戴自榮 謝杏揚 錢興 夏傳國 鍾俊鴻等 98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中國植綏蟎科分類研究 國際先進 吳偉南 藍文明 梁來榮* 黃靜玲 錢興 98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沙田柚危險性害蟲 -- 桔實雷癭蚊發生規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國內領先 劉南欣 黃洪泉 王炳珠 楊平 卜木祥 9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白鷳養殖利用研究 國內領先 高育仁 沈迪翠 姚偉蘭 鄒發生 張佑昌 黃友梅 9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彩麗金龜屬志》 國際先進 林平 97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寄生蜂行為生態學研究 ---- 赤眼蜂的寄生行為 國際先進 郭明昉 李麗英 朱滌芳 張兢業 馮敏 劉文惠等 97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以昆蟲病原線蟲為主綜合防治荔枝蛀乾害蟲的研究 國際先進 徐潔蓮 韓日疇 劉秀玲 謝汝創 曹莉 楊平 96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三種幼蟲外寄生蜂的離體培養研究 國際先進 溫碩洋 李理 謝中能 謝以權 李艷紅 96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海南坡鹿引種馴養繁殖及利用研究 國內領先 雲大興* 袁喜才 莫燕妮* 盧成華 符大亮 96年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 滅蟻蟑 ” 研製及廣東蠶室螞蟻防治研究中的套用 國內領先 田偉金 黃星光 李棟 鍾國洪 陽朝斌等 95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廣東省實驗動物質量標準研究 國內先進 李中鐸* 黃韌 傅江南 黃引賢 陳乾生等 95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魚藤氰新型殺蟲劑乳油研製、工廠化生產套用 胡 楫 潘志榮 劉文惠 韓詩疇 95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華南地區獼猴比較生態學的研究 國際先進 江海聲 馮敏 王駿 練健生 劉振河等 95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農林白蟻》 國內領先 林善祥 94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高標準機油乳劑及其混配劑的研製生產及套用 國內領先 杜桐源 譚炳林 黃明度 熊錦君 丁勇 黎明 梁偉光 94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昆蟲病原線蟲資源調查及其利用研究 國內領先 張振英 劉南欣 王國漢 劉傑 李小峰等 93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廣東省鳥類彩色圖譜》 國內領先 盧濟珍 林淑然 蔣果丁 吳屏英 方楚雄 93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鼎湖森林和小良人工林生態系統土壤動物研究 國內首創 廖崇惠 陳茂乾 陳錦華 林少明 李耀泉 93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海南長臂猿種群生態研究 國際先進 劉振河 江海聲 劉曉明 袁喜才 93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堤壩白蟻》 國際先進 李棟 饒綺珍 93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白蟻與防治方法 國內領先 李桂祥 戴自榮 李棟 孫宏 侯伯鑫 92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白蟻分類及生物學》 國內領先 黃復生* 李桂祥 朱世模* 92年中科院自然二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格氏線蟲 ( 中國品系 ) 防治竹象蟲的研究 國內先進 劉南欣 鄭蓮生 梁梅芳 梁永奇 張振英等 92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單位)
海南坡鹿生態習性、人工馴化及保護利用 國內先進 盧柏威* 袁喜才 陳萬成* 李善允* 王駿 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第二完成單位)
黑翅土白蟻行為及跟蹤信息類似物利用的研究 國內先進 羅鈞澤 何復梅 杜桐源 呂筠 李子達 91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荔枝蝽象平腹小蜂人工體外培育研究 國際先進 李麗英 劉文惠 韓詩疇 邢嘉琪 陳巧賢 91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嶺南綠洲蝴蝶》 國內先進 伍杏芳 91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大蜡螟防治研究 內外首創 周永富 羅岳雄 陳華生 賴友勝 9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弧麗金龜屬志》 國際先進 林平 91年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華南柑桔主要害蟲綜合治理 國際先進 黃明度 楊余兵 譚炳林 劉仲敏 黎明等 91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蟲敵 1 號新型混配農藥的研製 實用成果 何復梅 王義 伍明亮 黃鴻 90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常用農藥對重要農業害蟲天敵的影響 國內先進 許雄 李開煌 張敏玲 羅玉釧 李硯芬 90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華蜜蜂資源調查 賴友勝等 90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七完成人)
人類精子庫的建立和套用 國際先進 黃麗碧 盧成華 歐陽子焯 陳乾生 陳恕仁 89年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單位)
廣東熱帶沿海侵蝕地的植被恢復途徑及其效益 余作岳* 皮永豐* 屠夢照*… 廖崇惠7等 8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四完成單位)
黑翅土白蟻巢位指示物在固堤灌漿上套用研究 國內先進 李棟 陳均賀 張鑒發 黃立端 黃為良等 88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鼎湖山保護區白鷳生態研究 國內先進 高育仁 張佑昌 黃友梅 88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鼻白蟻科和白蟻科的分類研究及其套用 國內先進 李桂祥 戴自榮 李棟 平正明 孫宏 88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昆蟲病原線蟲的引進及對桃小食心蟲的防治 國內先進 李素春 梁梅芳 朱雪媚 練健生 邱禮鴻等 88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尼氏鈍綏蟎抗亞胺硫磷的遺傳改良 國內先進 黃明度 杜桐源 熊錦君 彭統序 謝力 88年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以保護利用捕食蟎防治紅蜘蛛為主的柑桔病蟲害綜合治理 國際先進 黃明度 麥秀慧 李樹新 熊錦君 鄭德勝等 88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氰戊菊酯和仲丁威木材防白蟻藥劑的研究 國內先進 戴自榮 謝杏揚 劉麗凌 黃珍友 袁舜姜 87年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雞場鼠害防治研究 國內先進 王耀培 黃鐵華 秦耀亮 宋全芳 鍾萬明 87年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海南島的鳥獸 國內先進 徐龍輝 劉振河 廖維平 周宇垣 鄧巨燮等 87年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家白蟻實驗群體培育出有翅繁殖蟻 國際先進 黃亮文 陳麗玲 8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廣州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和天敵資源普查研究 任輝 韓日疇 盧樹潔 8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歐洲玉米螟赤眼蜂的引進研究 國內先進 李麗英 劉文惠 李開煌 朱滌芳 韓詩疇等 8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南方植綏蟎科分類研究 國內先進 吳偉南 李兆權 黃靜玲 錢興 87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研究 國際先進 劉文惠 李麗英 陳巧賢 韓詩疇 謝中能 87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直腸電刺激采精法情報服務 國內先進 張誌慶 86年省科技情報獎四等獎
海南島南灣半島獼猴種群生態學研究 國內先進 劉振河 江海聲 袁喜才 王韓生 王宏祥 86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桿螱(木鼻白蟻)屬 Stylotermes 的分類研究 國際水平 平正明 尤其偉 86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套用黑翅土白蟻分群孔圖象判斷巢位技術的研究 國內先進 李棟 趙元 石錦祥 84年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中國經濟鳥類彩色圖譜 國內先進 盧濟珍 吳志康 關貫勛 田淑苓 84年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中蜂囊狀幼蟲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國內先進 劉熾松 楊冠煌 黃志輝 郭慎思 付培坤等 83年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套用硫醯氟熏殺黑翅土白蟻的研究 國內先進 鍾登慶 陳均賀 袁舜姜 劉麗凌 倪周陽 戴自榮 謝杏揚 83年農牧漁業部科學技術改進一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粘蟲越冬遷飛規律研究 鄔祥光 劉南欣 孫傳藩 魏劍榆 李麗英…杜桐源8等 82年國家科委自然科學三等獎(全國協助項目)
套用敵鼠鈉鹽稻穀防治稻田害鼠的研究 國內先進 廖崇惠 王李標 王耀培 黃鐵華 秦耀亮等 82年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動物直腸電刺激采精技術的研究 國內先進 陳乾生 歐陽子焯 林惠蓮 81年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利用和保護鈍綏蟎防治柑桔紅蜘蛛 國際先進 黃明度 麥秀慧 李樹新 熊錦君 鄭德勝等 81年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海南島動物資源調查及保護利用研究 國內先進 徐龍輝 劉振河 廖維平 巫露平 周宇垣等 80年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麗金龜科分類研究 國際先進 林平 79年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對家、黑翅土白蟻的研究 國內先進 李棟 趙元 戴自榮 高道蓉 石錦祥 何拱華 79年省科學大會獎
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 國外先進 李麗英 彭統序 謝中能 毛永良等 79年省科技大會獎
農田滅鼠研究 國內先進 王耀培 秦耀亮 周宇垣 王李標 黃鐵華等 79年省科學大會嘉獎
利用白蟲小繭蜂防治紫膠白蟲的研究 國內先進 王鼎祥 陳育漢 王少其 李煥珊 李開煌等 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第一完成單位)
水庫堤壩白蟻的防治 國內先進 李始美 譚洪治 羅均澤 鍾登慶 謝杏揚 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研究 國際先進 麥秀慧 黃明度 吳偉南等(蒲蟄龍教授指導) 64年中科院優秀成果獎

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類型 發明人 專利號
含矽酸鈉或矽酸鉀的家蠅幼蟲飼料 發明專利 張麗坤 韓日疇 ZL200910194149.7
一種雪蛤幼蛙在粵北地區的養殖方法 發明專利 鄒發生 余春勝 陳小鳳 ZL200910193320.2
一種含醚菊酯的紅火蟻和白蟻觸殺粉劑 發明專利 毛潤乾 簡美玲 張來麗 ZL200910192156.3
一種蜜蜂幼蟲病防治給藥方法 發明專利 羅岳雄 趙紅霞 張學鋒 陳華生 黃文忠 ZL200910041737.7
應急儲備水全自動更新與切換裝置 實用新型 王海峰 劉曉明 饒軍華 吳寶全 張太華 ZL200920061924.7
猴舍空氣品質自動控制裝置 實用新型 王海峰 劉曉明 饒軍華 吳寶全 夏焰 ZL200920061925.1
一種魚藤酮微乳劑 發明專利 王龍江 毛潤乾 簡美玲 ZL200910041257.0
一種利用茶枯溶液進行蚯蚓採集的方法 發明專利 龔鵬博 李健雄 張衛信 廖崇惠 ZL200910040747.9
對害蟲有拒避作用的園藝用礦物油乳劑 發明專利 歐陽革成 黃明度 ZL200910039985.8
一種菇蚊、菇蠅的粘蠅板 實用新型 黃鴻 吳華 歐劍峰 劉桂清 鄭基煥 ZL200920057496.0
具有殺狄斯瓦蟎活性的組合幾丁質酶及其套用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凃爽 ZL200910039646.X
具有殺狄斯瓦蟎活性的幾丁質酶、粘質沙雷氏菌及其套用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凃爽 ZL200910039645.5
具有殺狄斯瓦蟎活性的幾丁質酶ChiB及其套用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凃爽 ZL200910039644.0
具有殺狄斯瓦蟎活性的幾丁質酶ChiC1及其套用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凃爽 ZL200910039643.6
棕果蝠瘦素蛋白及其cDNA序列 發明專利 原麗紅 張樹義 陳金平 林本夫 等 ZL200910039440.7
馬鐵菊頭蝠瘦素蛋白及其cDNA序列 發明專利 原麗紅 張樹義 林本夫 何靈江等 ZL200910039438.X
長翼蝠瘦素蛋白及其cDNA序列 發明專利 原麗紅 張樹義 林本夫 左學國等 ZL200910039439.4
黃曲條跳甲實驗種群的飼養方法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徐彩霞 ZL200910037640.9
一種環保型樹幹注液導入器 發明專利 李軍 韓詩疇 戴建青 李志剛 安新城等 ZL200910037321.8
一種卵寄生蜂人工繁育方法及裝置 發明專利 韓詩疇 陳巧賢 劉文惠 呂欣 戴建青 ZL200810198527.4
一種控制雌性害鼠不育的餌料 發明專利 劉全生 李健雄 龔鵬博 秦姣 ZL200810198281.0
一種雌性化學不育的滅鼠餌料 發明專利 劉全生 李健雄 秦姣 龔鵬博 ZL200810198280.6
一種小菜蛾引誘劑 發明專利 戴建青 韓詩疇 李軍 李志剛 呂欣 等 ZL200810198268.5
成蠅養殖籠 發明專利 韓日疇 陳鏡華 ZL200810029846.2
鸚鵡人工育雛箱 實用新型 劉金成 陳仕焯 胡慧建 ZL200820051493.1
一種大蜡螟飼料添加劑及含有該添加劑的飼料 發明專利 韓日疇 張麗坤 ZL200810029501.7
一種家蠅幼蟲快速分離方法 發明專利 韓日疇 陳鏡華 ZL200810029499.3
一種阻止台灣乳白蟻工蟻取食的方法 發明專利 田偉金 莊天勇 王春曉 梁梅芳 ZL200810028644.6
防污染靈長類動物籠 實用新型 吳寶全 饒軍華 劉曉明 王海峰 夏焰等 ZL200820047483.0
鸚鵡人工繁殖巢箱 發明專利 劉金成 陳仕焯 胡慧建 ZL200810027800.7
一種中國林蛙在粵北的繁育方法 發明專利 鄒發生 吳玉春 張敏 洪永密 蔣超 ZL200810027085.7
一種STLV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及其試劑盒 發明專利 季方 萬玉玲 饒軍華 劉曉明 ZL200810026820.2
一種可多次取蜜的中蜂原生態養蜂法及其原生態蜂箱 發明專利 羅岳雄 ZL200810026653.1
防污染動物籠 實用新型 吳寶全 劉曉明 饒軍華 季方 王濤 ZL200720061991.X
加樣裝置 實用新型 饒軍華 季方 王濤 ZL200720059364.2
運輸用靈長類實驗動物籠 實用新型 吳寶軍 劉曉明 饒軍華 王海峰 王濤 ZL200720058373.X
轉基因陰溝腸桿菌GEI-tcdA1B1及其構建方法和用途 發明專利 韓日疇 趙瑞華 丘雪紅 顏珣 ZL200710032983.7
中國林蛙室內高效人工越冬養殖方法 發明專利 蔣超 ZL200710031499.2
一種家蠅卵誘集方法 發明專利 韓日疇 陳鏡華 ZL200710031373.5
一種家蠅幼蟲的分離方法 發明專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