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自書詩卷

內容介紹《康有為自書詩卷》作者康有為(一八五八-九二七),又名祖治,字廣廈,號長素,戊戌政變後易號更生,廣東南海人。 一八九七年,他到香港、上海遊歷,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資本主義的事物和西學書刊,看見洋人行政整齊,受到了一些刺激,僅僅這些,幾乎成了他戊戌變法前他對西方社會了解的全部來源,他卻把它們當成了他用以變法參考的摹本。 此詩卷寫於丁已年(一九一七),共有七首詩組成,它記錄了康有為回國以後所見、所聞、所想,尤其是故地重遊,觸景而生情,又使他增添了幾多憂愁。

內容介紹

《康有為自書詩卷》作者康有為(一八五八-九二七),又名祖治,字廣廈,號長素,戊戌政變後易號更生,廣東南海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受到嚴格而正統的封建傳統教育。戊戌變法之前,他從未出過國。一八九七年,他到香港、上海遊歷,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資本主義的事物和西學書刊,看見洋人行政整齊,受到了一些刺激,僅僅這些,幾乎成了他戊戌變法前他對西方社會了解的全部來源,他卻把它們當成了他用以變法參考的摹本。
此詩卷寫於丁已年(一九一七),共有七首詩組成,它記錄了康有為回國以後所見、所聞、所想,尤其是故地重遊,觸景而生情,又使他增添了幾多憂愁。儘管詩是懷舊傷感的,不過,此時的康有為年事已高,人書俱老,字勢由原來的欹側變為平正舒展,用筆也完全以平勢取妍,字與字之間互為獨立,有波有磔,是行是草是隸融合一起,此間稍加牽絲映帶,頓使整個行氣流暢貫通,雖是七首詩給成,便看上去一氣呵成,頗有所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