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中國項目的最高目標旨在支持中國的改革進程,特別是經濟轉軌和法治國家改革領域的改革進程。 社會變革領域: 經濟與社會改革領域: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中國項目的最高目標旨在支持中國的改革進程,特別是經濟轉軌和法治國家改革領域的改革進程。此外,基金會也支持將中國進一步納入國際關係的網路之中。具體說來,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願在下述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支持中國通過在各法律領域進行相應改革以建立法治國家的努力;
支持社會變革進程及市民社會的產生;
促進現行經濟體制向社會平衡的市場經濟過渡;
支持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中;
縮小地區發展差異;
加強德中及歐中對話;
支持媒體與公關工作。
憑藉自己特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將項目內工作定位於不同的問題領域,在大多數情況下,基金會同其合作夥伴及共同舉辦方一起實施這些項目。從內容上來看,我們提供的培訓、研究及諮詢項目主要有以下重點:
法律領域:
在此,國別項目希望闡明法治國家的原則並且支持法治國家機制在中國的實踐中發揮作用。自1997年以來的優先行動領域包括行政法、所有權法及司法改革,卡特爾法以及立憲主義和全球化之間的關係則將成為以後的重點。基金會展開的法治國家對話是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0年在該領域正式開始的對話的補充。
社會變革領域:
自從實行開放政策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通過舉行有關價值觀和政黨所發揮的社會政治功能的對話陪伴著這一進程。屬於該領域的還包括與在基層實行民主(如村長選舉)相關的活動。
經濟與社會改革領域:
國有企業和銀行與金融體系方面尚未解決的諸多結構性問題以及越來越多的移民迫使我們進行進一步的經濟與社會改革。有鑒於此,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願意建設性地伴隨這一通往達到社會平衡的市場經濟的現代化進程。在此,居於中心地位的是就有關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展開討論以及建立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應當對它予以支持並向其提供諮詢。
區域發展:
早在1992年,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即同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大學共同成立了中德企業管理研究所(CDMI),那裡進行的項目特別著眼於促進中小企業結構以及管理知識的普及。該工作領域框架內另外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是陝西省婦聯,特別是在提攜婦女與扶貧方面,我們共同實施了一些項目。在此,扶貧的內容首先是增收措施,這些措施本身又包括各種各樣的培訓項目和起步援助。
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
該對話的明確目標在於尋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的答案,如全球化的後果與影響,如何處理地區衝突以及如何看待新的非傳統安全危機。一般情況下,這些項目以會議的形式進行,與會者包括德/歐及中國政界的高級代表。此外,遵循的另一個目標是培養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的後續力量。
媒體領域:
近年來,新媒體與通訊方式在中國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與普及,例如,網際網路日益獲得成功。此外,商業化在最近幾年中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媒體業。本基金會希望通過增加科學分析及同新聞記者和掌控媒體者保持聯繫,推動在該領域進行國際範圍內的經驗交流。應當向正走在這條通往信息社會之路上的中國提供必要的經驗知識。
在開展各項活動時,中國項目辦公室首先考慮的是那些在政策諮詢機構里工作的科學研究人員(智囊團、政府部門及高等院校的研究所)。此外,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還希望藉助各種項目引起政治決策者(黨,各部委的負責人)及經濟與媒體決策者的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