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摩羅果

庵摩羅果

庵摩羅果,印度當地的一種藥果,形似檳榔,可驅風寒。除印度其它地區沒有。

基本信息

庵摩羅果庵摩羅果
庵摩羅果,梵文 āmalaka,一種印度果實的名字。音譯阿摩洛迦或庵摩洛迦。舊又譯作阿摩勒,庵摩勒等。
《大唐西域記》八曰:“阿摩落迦,印度藥果之名也。” 《維摩詰經·弟子品》僧肇注曰:“庵摩勒果,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
《梵語雜名》九曰:“阿摩楞迦。” 有部《毗那耶·雜事》一曰:“余甘子,出廣州,堪沐發,西方名庵摩洛迦果也。”
āmalaka 正確的譯法是庵摩羅迦果,玄奘大師的譯音是準確的。僧肇大師採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譯音加上中文概念“果”字,由於發音的關係,四字音節優於五字音節,所以減去了庵摩羅迦的最後一個音節,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易於被國人接受。
庵摩羅樹庵摩羅樹
amala 意為無垢、潔淨、清淨,音譯為阿摩羅。因為在漢語中沒有長短音的區別,所以有些人把攝論宗唯識論第九識阿摩羅識”中的“阿摩羅”跟植物庵摩羅果混淆起來,其實在梵文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慧琳音義》二十六曰:“阿摩勒果,此雲無垢”。寫出一百卷《一切經音義》的博學大師慧琳,竟沒能區分清楚,所以學者需要細心辨別。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耨樓陀,由於聽佛講經時打瞌睡,被佛批評後過於精進,七日七夜沒有合眼,以至於喪失視力成為盲人,佛陀施大慈悲,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這位大德照此修行,遂得天眼神通,他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被譽為天眼第一。由於這個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所以使生長於印度的庵摩羅果名揚神州大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