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旅

幽靈旅

作為《垂暮之戰》的續作,《幽靈旅》除了繼續描寫戰爭和人類末日的前兆外,還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個體身份認同問題給予了充分關注。

內容介紹

雅列·迪拉克,人類殖民防衛軍“幽靈旅”中的另類——他來到人世的目的,只是為了充當叛徒查爾斯?鮑汀記憶的容器,揭開他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作為克隆體,迪拉克與自己的原型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共鳴。他迫切地想了解鮑汀的一切,不光為了達成與生俱來的目的,更為了探尋存在的意義。 

幽靈旅幽靈旅

 究竟是聽從鮑汀的召喚,還是循著自己創造者的腳步走下去?成熟後的迪拉克逐漸明白,即使身為“幽靈”,也沒人能剝奪自己選擇的權利。

作者簡介

 約翰·斯卡爾齊美國當代著名科幻作家和部落格作家,1969年5月10日出生,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現居俄亥俄州

約翰·斯卡爾齊約翰·斯卡爾齊

2005年,斯卡爾齊的處女作《垂暮之戰》由美國著名科幻出版社Tor出版,隨即獲該年度雨果獎最佳長篇提名,斯卡爾齊本人也因此榮膺2006年度約翰?W?坎貝爾獎最佳新人獎。受到獲獎的鼓勵,斯卡爾齊又創作了《垂暮之戰》的三部續作——《幽靈旅》、《最後的殖民地》和《佐伊的故事》,且均受好評,其中,《最後的殖民地》獲得2008年雨果獎最佳長篇提名。

媒體評論:

《幽靈旅》將緊張的軍事行動與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問題的深刻洞見結合起來。斯卡爾齊很好地把握了個人戲劇與“大場面”之間的平衡……強烈推薦!——美國《圖書館雜誌

作為《垂暮之戰》的續作,《幽靈旅》除了繼續描寫戰爭和人類末日的前兆外,還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個體身份認同問題給予了充分關注。——美國《書目》雜誌

將《星船傘兵》與《再造戰士》合而為一,讓人重新領略到優秀戰爭科幻小說的經典元素——覺醒背叛和抗爭

——美國《娛樂周刊

網友評論《幽靈旅》

暢快淋漓的《垂暮之戰》後,
駱駝便在第一時間,
將目光轉向了其續作《幽靈旅》。
原本所期望的再一次的流暢感,
沒想到卻不復往昔,
磕磕碰碰了好幾天才讀完。
好吧,我並不是說,
約翰·斯卡爾齊江郎才盡了,
好容易憋出一部不錯的《垂暮之戰》,
然後剩下的都是狗尾續貂。
天地良心,《幽靈旅》後面還有兩部續作呢!
我想最大的不同是敘事風格的改變。
《垂暮之戰》的主人公雖是年近耋耄,
故事卻是用的第一人稱進行敘述,
因此給讀者的代入感相當的強烈。
而續作《幽靈旅》全文則是採用第三人稱,
這樣雖然有助於更全面地推進劇情,
但讀者感同身受的程度必然大幅降低了。
另外的大不同,
便是《幽靈旅》更傾向於劇情的構建,
而不再如首作《垂暮之戰》般著重鋪設世界觀。
主人公不用如同泡菜PRG一般,
在各方流轉,“打怪升級”。
這樣一來,可以更為注重與配角的交流,
從而設計更為曲折的故事。
整體而言,
基本上將《垂暮之戰》中,
那種過於隨心所欲的風格回爐重鑄了,
《幽靈旅》應該算是更為正統的硬派宇宙科幻。
當然,在字裡行間,
那種輕鬆與詼諧時不時還會閃現。
與前作風格迥異,
相信也是約翰·斯卡爾齊在調整自己的寫作風格。
期待他在下一部作品中將傳統與潮流完美結合。
在《幽靈旅》中,
作者加入了更多的科幻構想與理論,
對於細節的處理也更為生動。
許多在《垂暮之戰》中點到為止的議題,
在本作中都得到了較為詳實的解答。
《在垂暮之戰》中,
約翰·斯卡爾齊所提出的主題是:
“年齡與軀體的分歧”。
這點理解起來幾乎沒有什麼難度。
而到了《幽靈旅》中,
主題則進一步提升為:
“所謂意識,在乎選擇”。
這個想法與《黑客帝國》中的,
“相信與選擇雙生論”較為接近:
不依靠客觀條件,而相信某件事情。
一旦相信了,便已經選擇了。
相信與選擇等同。
《幽靈旅》一文的遺憾在於,
對“幽靈旅”的描寫還是過於側面,
依舊是通過一個“外來者”的目光去審視。
不過看作者的意思,
大概依舊是為了續作而留下伏筆吧。
可惜後面兩部作品,
目前國內都還沒有引進。
如果想一飽眼福,
還得靜心等待。
最後一句:
挺過前三章的沉悶就是勝利啊!

同名網路小說

《幽靈旅》

摘要

他們死了,卻依舊活著他們活著,卻已經死了生和死對於他們,只是一個已經模糊的概念。重生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另一場噩夢。&;一場沒有曾經的噩夢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存在他們是幽靈旅

作者:愛著豬的狗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