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派行銷

年輕派行銷

《年輕派行銷》是由陳亮年輕派編寫的,由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是陳亮年輕派團隊向當今行銷界喊出的最強音,也是將改變未來中國眾多行業與品牌格局的大趨勢。陳亮年輕派已經走在年輕一代消費者行銷的前沿,企業界的朋友們可多借用他們的智慧,讓自己的品牌滿足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與時代同行。

編輯推薦

中國第1本深度解碼80、90後消費價值觀和品牌年輕化趨勢的深度著作。

年輕派行銷諮詢10年跟蹤消費趨勢與行銷諮詢心得。

企業家消費趨勢前瞻預測,行銷領域必須重視的消費群體。

年輕派行銷機構13年行銷市場積累,中國新一代行銷諮詢專家全新力作,企業界、學屆、諮詢界多為名家推薦。

讀者推薦

在可怕的順德人後面,在廣告行銷行業,出現了“可怕”的陳亮。從銷售職業一路發展而來,不斷修煉和提升,最終成為卓越的行銷專家。希望陳亮所帶領的新一代行銷諮詢公司成為業內“可怕”的公司,成為業內特色的新銳公司!

-——張鼎健 著名策劃人,旅遊行銷專家,美籍華人企業家

陳亮和他的團隊是我們行銷發展上的合作夥伴。從最初的幾個億到我們去年年營業額已到15億的市場規模,陳亮的團隊作為專業的品牌服務團隊,體現出了專業的策略把控能力,希望今後能合作出更好的成績。

——郭偉欽 中國焗雞行業領軍品牌,無窮鹽焗雞食品董事長

——鄒偉強著名企業高管,原神舟電腦大中國區總經理

作為新一代的品牌諮詢專家,陳亮帶領年輕派行銷團隊,樹立起專注80、90後年輕派消費的方向,還打通了傳統行銷與網路行銷的融合,通過品牌年輕化、品牌電商化等重要戰略,有效地推動了中國企業創建強勢品牌的行銷實踐。

——翁向東 中國高端品牌創建專家,上海傑信諮詢總經理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陳亮年輕派來了,僅僅一本書、一堂課,他就給我們上百名管理人員帶來強烈震撼和影響。怎樣剖析80、90後消費特徵,加強企業品牌構建,對讓年輕消費者深度認同唯客這個快速崛起的全國首創量販式快餐企業具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謝謝@陳亮年輕派對我們的指導和分享。

——張宏生 唯客餐飲集團董事長

作者簡介

陳亮年輕派

中國新一代行銷諮詢專家,年輕派行銷諮詢機構總裁,被媒體譽為“行銷大人”、“行銷專家”。中國新一代行銷諮詢標桿,專注80、90年輕人細分行銷與新模式行銷,品牌年輕化,品牌電商化。總結出適合中小成長型企業行銷的跨媒體行銷模式,提供行銷諮詢與網路行銷服務,整合一切新行銷模式與工具,首創行銷策劃諮詢行業效果付費商業模式,為客戶實現業績增長,在銷售中創建品牌。

陳亮先生走訪過的企業遍布全國,在北京、廣州、成都、武漢等地組建了服務團隊,併入股了3家過億企業,服務過無窮鹽焗雞,華美食品,華生堂蘋果醋等100多家品牌企業。

出版有《E行銷:開啟企業網路行銷成功之門》;《創品牌:品牌行銷的16個關鍵》;《行銷底牌:行銷企劃案例解析》;《智略:廣告媒介投放實施方法》;《如何進行媒體傳播》;《人者為王:陳亮行銷創業實錄》等多部著作。

集20年社會實踐、13年企業行銷策劃諮詢與傳播積累,集中研究企業行銷戰略、品牌模式與行銷系統、跨媒體行銷時代的行銷策略,受邀請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高等學府企業家總裁班授課並擔任社會品牌論壇演講嘉賓。

經常受邀參加全國各大電視台、報紙雜誌的企業/商業/財經專家點評和嘉賓採訪,擔任企業家行銷高峰活動專家評審,已舉辦100多場知名企業內訓和公開課等活動。

內容簡介

要做年輕態行銷,就必須去尋找在觀念和心態上始終保持年輕的消費群體。這一類人或許從年齡上來說已經並不年輕,但正因為他們和社會長時間的接觸,才能對流行保持著高敏度的觸覺。

好的行銷行為不是在順應市場,而是在改變市場上的銷售法則。優秀的年輕態,最終的結果是把所有人以及所有環節都化作年輕狀態,把不可能變作可能,這才是關鍵所在。

內容節選

巨大的年輕態消費市場

——才剛剛開始

聯合國曾發布過一份《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到,至2050年時,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人口過億的國家將增至17個。在未來的50年,90億人口中,具有極大消費潛力的人群中年輕人所占的比例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消費能量不可小覷。

年輕人已在逐步成為消費市場的生力軍。當人口一代一代地更新時,一旦占領了當下年輕人的消費主流,就極有可能成功把控住未來的天下。巨大的年輕人市場,其實才剛剛開始。

一個最懂得如何花錢來滿足自己的群體

任何產品和商家在運作之初,都首先要考慮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產品究竟是要賣給誰?

近年來,中國的企業家和市場行銷者們對年輕人這個群體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工作收入基本穩定的70後,還是已經成為中流砥柱的80後,或者是剛剛邁入社會的90後,抑或是早已經躍躍欲試的00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已經開始明白生活、明白世界,同時更明了自己的身份。這些以××後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群體已經成為社會消費大軍的主流力量。這個群體中,蘊藏著的極大市場潛力。(如圖1-1)

以最早一代的70後為例,現如今他們也不過只有40歲左右,是人生正當年的黃金時期;而誕生在新世紀後的第一代新生兒,如今也都已經步入了青春期,正是需要展現個性化消費的好年華。在這些人群中,存在著有足夠的資產來滿足自己消費品位的實力一族,也存在著有明確的個性需求來實現自己消費概念的新鮮一脈。

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年輕態群體中,他們有一個明顯的消費共同點:

他們不一定是最有錢的,但卻是最願意花錢的,同時又是最懂得如何花錢來滿足自己的群體。

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如此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巨大的消費群體已然悄無聲息地誕生。誰要是能在這塊乳酪上咬一口,未來必定是屬於他的天下。

來看一組專門針對年輕人市場而進行品牌消費的數據:

國外媒體報導,2012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銷量占全球手機銷量的7.9%。蘋果公司僅依靠iPhone手機就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製造商。作為智慧型手機的領航者,蘋果公司成功實現了把電腦手機化的企圖。然而,網際網路從誕生到今日,其歷史也不過短短數十年。並且真正被大眾所接受,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蘋果手機攻占的,正是隨著網路的興起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以及由年輕人組成的年輕市場。

在可口可樂的行銷帝國中,從1885年無意間誕生了第一瓶可口可樂至今,其無數次地改換過宣傳標語。當減肥成為全世界的流行時尚時,可口可樂抓住了青年女性的愛美消費心理開發出了低卡可口可樂,成為了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保健飲料。後來,可口可樂又開發出了嗆涼汽水“雪碧”。其“透心涼,心飛揚”的獨特口感迅速被追求時尚的年輕人所接受。

時至今日,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公司一家獨大。而在飲料市場上,能夠和可口可樂在同一個平台上對抗的商家只有百事可樂一家,而百事可樂慣用的明星策略同樣是以年輕一代的消費者為消費目標。

這均說明一個問題——得年輕人者,得市場未來。

真正的年輕人市場究竟有多大?這不是一個可以用數字來說明的問題。單純以各個不同年齡層的消費人群占有比例,只能說明當下的消費狀況。重點在於,年輕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群體,其受到諸如政策、經濟、社會階層、文化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果以年歲來判斷該消費者是否屬於年輕人群體,就失去了動態性的聯繫。

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不斷有新鮮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市場群體中,現有的年輕人也會逐漸遠離這一個群體。因此就需要確定兩點內容:企業一方面需要保持最好的活力以及對市場流行的捕捉和應變能力,以確保能夠更吸引新新人類的眼球;另一方面,企業仍需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以培養老顧客的忠誠度。能夠在這一片市場中立足的企業,哪怕只是啃到了乳酪的一角,也足以笑傲今生。

年輕人市場,這是一塊多么巨大的乳酪,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以巨觀的角度看清楚。但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這個市場必定會保持著無限活力。

消費需要保持年輕態

年輕人市場的潛力究竟何在?他們的消費點又在哪裡?如何才能迎合年輕人的消費口味?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需要走進年輕態消費。

沒錯,消費也需要保持年輕態。為什麼腦白金的廣告語是“年輕態,健康品”?很明顯,它是給老年人服用的,但卻並不是只賣給老年人的。真正捨得花錢購買腦白金孝順父母的,恰恰正是年輕消費者。一款產品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入什麼樣的市場,早已經由它的消費者投出了決定性的一票。

要想了解年輕態消費,就必須明白哪些群體才算是年輕人。

以字典裡面的詞條解釋來看,年輕人指的是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群體。當把這個概念放到社會大環境中後,就會發現其所指面究竟有多么狹窄!這是一個崇尚年輕的社會,沒有人願意自己被指稱為老人。因而,上到知天命的年紀,下至十五六歲的青春期,都可以劃歸到年輕人的群體中。試想,當你作為一個店面銷售員,面對一位四十歲左右的顧客,要銷售給他一款在二十多歲人群中流行的智慧型手機,你會用什麼樣的辭彙來表述這款產品?無疑“年輕、時尚、新銳”等辭彙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事實也證明,最具消費力的人群並不是年齡上最符合“年輕人”概念的群體,而是那些轉眼就要跨入老齡化階段的實力一族。

年齡,並不能成為阻止這些人消費年輕態產品的因素。

L.R.凱納(L. R. Kahle)等人於1992年提出了研究區域消費差異的概念模型,亦稱TOFA模型。其研究成果表明,在眾多的區域文化和消費的差異面相中,如何區分出基本類別或典型類型?除了飲食文化和習俗的差別,是否接受外部文化,是否敢於花錢是消費文化價值的兩個基本維度,前者導致區域消費形態的變化,後者主導區域消費的基本風格。

以TOFA模型的理論為推導,在這裡提到的年輕人市場單以年齡來劃分是不準確的。年輕態消費,“年輕態”三個字是狀語,強調是什麼樣的消費方式。因此其真正所指代的,是那些具有年輕的、新潮的、時尚的、個性的消費理念的消費群體。

這個群體概念囊括的範圍之大,幾乎足以涵蓋生活中的各種階層。其基本可分為:學生群體、畢業生群體、白領群體和中產階級群體。

具有與最新科技接軌的消費理念,資金來源由父母做後盾,追求時尚、新潮;

初入職場,社會壓力大,儲備消費資金不足,但有強烈的購買衝動,易受物質誘惑;

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對產品品牌有獨特的品位和挑剔性;

購物資金不再是問題,且早已經培養起足夠的品牌忠誠度,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與新潮和時尚接軌的可能性。

縱觀這四種分類,似乎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大關聯性,且每個群體都有各自鮮明的個性,想要以如此大規模的群體組成同一種年輕態消費看似不可能。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隸屬於這四種群體中的消費者,都存在著較為突出的購買衝動。

如果我們把調查群體的經濟能力按高低垂直劃分,把其消費觀念按時尚程度(消費觀念的年輕程度)劃分,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四格的矩陣模型(如圖1-2)。經濟學上稱這個模型為根據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把調查群體按經濟能力和消費價值觀劃分為四種類型,並得到四種不同的消費價值觀取向:

 追逐新潮、變化快,樂於接受外部文化、崇尚品牌,重視品牌的象徵價值,群體影響大。

 對外來文化謹慎甚至抗拒,崇尚經典與傳統價值,保守穩定,注重長遠功能。

 決策快,敢冒消費風險,勇於嘗試新品,主張享樂主義、及時行樂。

 對價格和SP敏感,追求性價比,憂慮未來、安全感低,跟隨與後動。

如果用S和R這兩個指數區分出區域消費行為差異的4種基本面相,其各自的特徵如下:

 前衛型(Advance),時尚而敢花錢。

 理財型(Fashion,Financing),時尚而精明。

 樂天型(Optimism),傳統而敢花錢。

 保守型(Traditionalism),傳統而節儉。

嚴格地說,每一區域都是上述4種典型類別的不同比例的混合體。

如某城市為F型55%+A型15%+O型20%+T型10%,但其主導性或主特徵決定了其消費特徵傾向,可通過調查測量得出實證的結果。

TOFA的矩陣模型只提供了初步的人群劃分方法。如果,把這個矩陣圖發展成為雷達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調查人群明顯的消費價值傾向。(如圖1-3)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群體之間的傾向和交集,很容易洞悉消費者的價值傾向趨勢。如果在研究充分的前提下,再在此模型上增加細分的矩點,如職業的穩定性、媒體接觸緊密程度等相關的矩點,則可以清晰看到具體人群之間的消費價值差異。

TOFA模型提供給我們一個對年輕人市場研究具有清晰意像的工具,可以從經濟能力和消費價值觀這兩個左右消費行為的根本源頭上,研究目標人群,為我們的年輕人行銷提供更可靠的數據與理論基礎。

那么,年輕態消費究竟意味著什麼?

國內手機每半年更新換代一次,電腦一般每18個月更新換代一次,手機上網速度在8年內增長了375倍……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產品更新換代最快的國家了,而且這種更換趨勢隨著競爭越來越快,新型商品層出不窮,上半年還是全民參與、熱火朝天的偷菜遊戲,到了下半年已經人走茶涼、無人問津。這一切都與中國的年輕人求新求變不無關係。

年輕人消費往往求新求變,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其一,大部分年輕人處於成長過渡期,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還不夠成熟穩定,況且由資訊時代帶來的全球化經濟時代和全新的消費時代,也深深影響了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其二,年輕人是一個具有流動性的群體,其人口結構的變動會引發年輕人消費的變動,很顯然,目前以80後為主要組成的年輕人消費群與幾年後以90後為主要組成的年輕人,他們在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等方面都會出現顯著差異。

求新求變是年輕人消費價值觀最基本的特點,以年輕人為目標人群的產品其市場生命周期特別短,企業只有不停地升級換代求創新才能滿足年輕人不斷增長的需求,時代在改變,社會在改變,消費習慣也在改變,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就必須不斷改變創新,李寧為了90後年輕人改變商標,蘋果手機為了年輕人不斷推出新款產品,NIKE每一年都會誕生新款球鞋……這一切,都源於“變”,或許,時代賦予這個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這樣一群具有消費新鮮科技浪潮觀念的群體,當面對潮流新品上市時,他們追隨、他們熱烈,他們甚至會提前預定、追蹤商品。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場爭奪未來市場的關鍵戰役,那些帶領著自己的產品走進年輕態消費群體的企業,是敢於在這塊乳酪上啃一口的勇士。

而這一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咬得動的。

鎖定最有購買衝動的人

不論企業有沒有新產品上市,有一個問題是需要一直考慮的:究竟誰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吃飯的問題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對消費者來說如是,對賣東西的商家來說亦如是。消費者依靠金錢換來商家提供的商品並以此來保證自己的衣食住行,商家則依靠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來保證自己的正常運營。所以說,只有滿足消費者的胃口,才能滿足商家的胃口。在任何產品被擺上貨架之前,永遠都不要小看自己的目標消費者。

如今的消費市場並不如同理論一般合理。年輕人,經常被認為是一群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但卻沒有足夠的購買實力的群體。為了購買時尚智慧型手機,他們不惜花光幾個月的積蓄;為了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他們可能要在夜市上擺半年的地攤兒;為了追求時尚和品位,他們常常挎著和自己的工資收入並不相符的名牌包包,人後卻天天以泡麵度日。因此,這樣一群年輕人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感性標籤,甚至連自己的喜好問題都變成了一時腦熱的“衝動”,被稱作“一次性消費”。最為反面的例子當屬為了購買數碼產品而不惜賣腎的新聞。

在社會評論以過來人和批評者的身份站立在這群年輕人的消費價值觀的反面時,值得所有商家——包括產品生產商在內——需要注意的是,恰恰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購物衝動,才會讓自己的產品銷售額一次次地衝過紅色的記錄線。

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iPhone5開賣後,世界各地的蘋果專賣店前都大排長龍,甚至連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也在加州排隊等候購買iPhone5。每個蘋果專賣店門外都有數以千計的蘋果迷們在排隊、甚至徹夜等候購買iPhone5。維吉尼亞州阿靈頓蘋果店前人們甚至冒著陰雨的天氣仍在堅持排隊等候。

據《勞動報》報導,iPhone5正式在內地發售後,上海、北京等地的蘋果零售店在吸引大量果粉到現場排隊的同時,更有大批黃牛黨混雜其中,想要藉此機會坐收漁利。

很難說蘋果手機給使用者能夠帶來多么卓越超凡的體驗。作為一款以通信為基礎功能的手機,即便創造者給它賦予再多的附加價值,其基本功能也永不會比其他只售幾百元的手機有提升。因此就要打出個疑問號,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才會對蘋果手機如此痴狂。很顯然,他們並不是為了要拿蘋果手機給朋友和家人打電話發簡訊,當智慧型手機成為一種值得相互媲美的玩物時,年輕消費者購買的不再單單是這款產品,他們給產品注入了自己本身的感情。能不能擁有這樣一款不落時尚的手機,成為其在交際圈中不被get out的不二法門。作為一個市場參與者和企業經營者,永遠都只需要認清一個道理——自己的產品如何才能賣給那些最有購買衝動的人。

是的,是最有購買衝動的人,而不是最有購買能力的人。

如果再能夠給購物衝動加上一份購物保障,就足以令所有保持年輕態消費的人群為之痴狂。

當然,在上個十年中,網路和手機移動客戶端還遠沒有今天這般發達。當科技革命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席捲年輕群體的時候,連商品的銷售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

當網路B2B、B2C購物大肆橫行,人們很少再願意到大商場或者街邊的櫥窗去試穿衣服,坐在家中滑鼠一點然後等待快遞送貨上門逐漸成為越來越普遍的購物方式。由此也造就了淘寶網、凡客和京東商城等一些中間平台或銷售終端的崛起。人們只需要盯著電腦螢幕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色和樣式,再隨便對比一下不同商品的價格,隨後就會非常簡便地把購買衝動變成了購買行為。

然而,自始至終,在快遞員尚沒有敲響消費者門之前,坐在電腦前麵點擊滑鼠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鞋子的大小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腳、衣服的材質是不是真的如同自己期望的一般、新買的手機會不會是二手翻新的。

這一切,在如拉手、糯米等團購網站興起之後,變得更加如火如荼。

人們正在以虛擬交易的方式一次次地換來真實物品的回報,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物有所值。這也就不斷地促進這一群生活在網路上的宅男宅女們一次次地透支著自己的信用卡,換來其對商家的絕對信任,以及由此產生的商品交易行為。

強大的購買衝動背後,消費的實際是“誠信”。而這一概念,從物物交換的年代開始直到現在,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虛擬交易在現實生活中正一點點地擴張自己的地盤。所有的消費購物衝動都建立在了誠信的基礎上,消費者和商家都逃不脫這一環。

從“山寨”到草根

山寨,這個詞對當下的中國市場來說早已不再陌生。或許,以中國國民當下的經濟收入水平來說,購買一些國產品牌似乎還可以算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針對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的電子產品來說,如果花重金購買知名品牌,如蘋果手機,在其一年更新一代的速度下,大部分國人沒有實力去追隨最新的科技成果。但一些價格相對便宜的國產手機在功能、套用和外觀上並不會比大品牌差太多,而價格卻是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所以有不少人寧願每年都更新一次新手機,也不會花重金去買大品牌。

這也正是當下國內許多山寨品牌得以繼續生存的前提。

山寨這個詞,其實更多含有貶低的意思在裡面。當真正涉及消費市場和產品品牌中時,其實“草根”這個詞更適合這些比大品牌更具有創新精神的品牌。一個草根品牌,已然擁有了比較成熟的市場技術,因此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在技術上更成熟、在價格上更低廉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

然而,這些都只是短期的銷售策略。甚至有許多國產品牌的電子產品,在過了銷售旺季以及產品生命周期走向盡頭的時候,其生產商便會銷聲匿跡。消費者購買到手中的產品一旦出了問題,只能夠丟進垃圾桶中,因為根本就找不到售後服務的地方。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帶來的結果必定只有一個,那就是滅亡。其實,是生產商自己在逼著消費者一步步走向知名品牌的懷抱。

而深受山寨品牌之害的,是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的人群。他們是最沒有穩定收入的一族,但偏偏又處在科技革命的潮流中,每一天都會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接觸到最新鮮的前沿科技以及時尚概念,自然也不願意被世界潮流所拋棄。國內自有品牌就是看中了年輕派消費者的這一自我矛盾的缺點,才尋找到了生存的契機。

但明眼人很快就能看出,一旦各行各業的消費者的芳心都被國際大品牌俘獲之後,國內自有的品牌必定會走進死胡同。因為不論在何時何地,誠信是一個經營者必須保持的基本態度。這不僅僅只是對於生產製造商而言,更是對在整個銷售活動中起到輿論導向作用的行銷提出警示。

在這個概念上,山寨永遠都無法和草根之間劃等號。山寨,雖然具有打破現有格局的精神,但在技術創新等概念上要比大品牌保守得多。草根卻不一樣,雖然同樣出自於一無所有的階層,但草根,尤其是以眾多大學畢業生等白手起家的一代為代表,他們不但掌握著最新的科技,更代表著當下的時尚潮流。一個品牌,可以以高端的姿態示人,但卻永遠都不能簡單地忽略掉當下草根的階層,因為未來的高端正是出自於這裡。就像是樹高千尺也不能忘根一樣。從戰略層面講,一家企業,不論品牌大小,都不可能簡單地脫離年輕人的市場。這是一顆春天的種子,你永遠都無法斷定從這個市場上會長出什麼樣子的樹苗。

國產山寨品牌之所以會讓消費者一次次走進早已經挖好的陷阱中,正是藉助於行銷的力量,以毫無廉恥的自我吹噓,甚至還要不停地給競爭品牌射冷箭,從而取得了制勝的地位。尤其是在消費者對新科技概念並不熟悉的時候,行銷活動會把消費者置於選擇的境地,並單純的以各種數字來做誘惑,使得消費者的天平向自己傾斜。這實則是完完全全的欺詐行為,因為除了少數幾個業內人士外,沒有人擁有對廣告宣傳語中提到的概念進行分辨的能力,消費者只是在盲目地被牽著鼻子走,等到貨物到手後才知道是上當受騙,但此時為時已晚。這樣的狀況,最多的還是發生在年輕消費市場之上。

如何走出誠信的問題從而贏得更多消費者,這已經是不得不談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的年輕人只會越來越多,此時的誠信與否,很可能關係到一家企業終身的命運。單單懂得在行銷上下工夫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必須明白行銷活動賴以進行的最基本前提——誠信。人無信不立,企業也是如此。這也是草根最終從山寨這個名詞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所在。年輕人身上的創新精神,不僅體現在他們自己的消費觀上,更反作用於廠家對於產品的開發和行銷上。一個固守於陳舊的品牌,即便當下擁有年輕人的擁護,也永遠不可能長時間站穩腳跟,只因為年輕人的群體始終是動態變化的,他們的消費觀念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信息飛速發展、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固步自封,就等於死亡。

緊緊追隨年輕態的消費觀念

行銷,要從年輕人做起。那么首要的一道門檻是,年輕人到底需要什麼?

這個問題並不是要做年輕派行銷才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任何行銷活動在展開之前,都必須先明白自身對象的所有優缺點。而年輕人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一切,是有別於傳統消費觀念的。

這是因為,年輕人有著很強大的消費能力。

這是年輕市場極具有發展潛質的一大關鍵因素。任何商品在上市之前,都需要先做市場調查,以確保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比例關係。正因為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強,所以只要是符合年輕人消費理念的產品,就一定可以賣出好銷量。

而消費能力這個辭彙,其實還包含著多重概念。

一則是指年輕人在消費理念上有自己的獨特性,對於自己中意的產品,寧可花大價錢也要把它買下。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才願意花費如此大的手筆?他們動機是什麼?是不是具有可複製性?

但在中國傳統的消費模式的理念下,分期付款或者是信用卡透支等新概念的消費方式並不會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甚至年輕人也概莫能外。

消費能力,所涉及的問題還包括另一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購買力。在具備了消費觀念之後,只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有可能讓這一消費觀念落到實處。也就是說,消費者必須存在購買力,才能讓商家的銷售策略得以成功運行。但購買力不僅僅只是受經濟實力的驅動,它其實還要受到消費觀念的反作用。

以諾基亞塞班系統的手機為例,當市場上最初出現觸屏智慧型手機時,諾基亞以其高質量的手機占得先機。但隨著智慧型手機迅速普及,再沒有一個人願意用沒有WiFi、系統反應速度極慢的手機了。行動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隨時隨地發微博表心情的生活方式,塞班手機在終端套用上再無法俘獲消費者的心。尤其是安卓的系統遍布天下時,手機早已經脫離了打電話、發簡訊的範疇,一款無法成為mini電腦的手機,早就在年輕消費觀念之外了。這才有了機王諾基亞當今的衰落。

這是一個反面案例。當無法追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時,即便有低價格和高質量的誘惑,也永遠無法在消費者購買力以內使其產生消費行為。因為年輕態的消費者在看重自己消費物品的使用價值的同時,更看重其是不是足夠時尚,是不是能夠給自己裝點門面,這一點,是消費觀念中最特殊的一點。他們從來不為使用某件東西而消費,而單純地是為了消費而消費。所以要做年輕派的行銷,需要給年輕態消費者推銷的,永遠都不是貨物,而是概念,是一種意識的集合。充分發揮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的能動作用,才是王道。

因此,只有重新打造一片天,才能夠以此來吸引年輕人群。這一片天,是專門為年輕人開闢出來的戰場。做,且只做,屬於年輕人的專有品牌。

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已經是個老品牌了,但其在數年前的行銷案例堪稱經典。當簡訊還屬於時尚辭彙的時候,中國移動推出了動感地帶這一款以大學生為主要目標的年輕人品牌,銷售重點在於套餐中的簡訊量巨大,這極其符合拇指一族的消費理念。又因為請到了當紅歌星周杰倫以及女子天團S.H.E做代言,其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動感地帶的成功,完全抓住了年輕人的消費心態——不求最貴最好,只求最好玩。不論何時,這是一項永不會改變的消費理念。年輕人身上帶有的是打破傳統枷鎖的氣勢,在整個行銷活動中,當你試圖用傳統的理念和行銷模式來給年輕人規定框架和定義的時候,那就已經注定這是一項失敗的策劃。年輕人需要的,是與眾不同,是自己的專屬。給這些年輕人重新定義一些符號,給他們重新打造一片有區別的天空,才是王者之道。

儘管在本質上來講,所有的行銷活動都是一樣的,唯獨不同的只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但恰恰正是因為表現方式的不同,就會注定不一樣的結局。

以節假日大促銷為例,當春節、元旦這些傳統的商場打折季早已經人滿為患的時候,年輕人卻不會因為商場中的低價促銷策略而產生任何購物衝動。相比起到各大商場中去看人,他們寧願選擇宅在家中消磨美劇或韓劇。

但在如同11月11日這樣聽起來有些怪異的日子前,年輕人卻迎來了自己的狂歡節。“光棍節”的名號其實只是一個消費的引子,電商折扣促銷才是真正的競爭。年輕人也是關注價格的,只不過他們更願意做一隻網蟲,而不是商場中的蟲子,雖然兩種蟲子都是奔著價格和商品而去,儘管網上商城依舊是人滿為患,但只是做了一個戰場的轉移,消費群體就產生了質的改變。

任何行銷團隊根本不需要用消費心理學的觀點去追究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只需要從現實生活中的發現為切入點,就能把為年輕人重新打造一片天的任務完美完成。不論是銷售形勢、推銷概念、價格吸引還是商品本身,最終要的一個結果只需要用六個字來概括:新鮮、理念、區別。

掌握了這六字方針,就足以把握住年輕消費的命脈。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厭煩枯燥乏味的數據說教,更不喜歡單調一致的產品形態,在他們的生活中,身邊的一切一切都是 可以轉化的。不論是休閒生活還是工作事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和喜好劃上等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