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何三年就辭職

從泡沫經濟開始的"失去的十年"到目前經濟的緩慢復甦,日本經濟的主要問題依然集中在就業、收入以及企業公司的管理方式上,因此暢銷書中多為此類相關書籍。

內容介紹

《為何年輕人三年就辭職》,(日)城繁幸著,光文社2006年9月出版。
從泡沫經濟開始的"失去的十年"到目前經濟的緩慢復甦,日本經濟的主要問題依然集中在就業、收入以及企業公司的管理方式上,因此暢銷書中多為此類相關書籍。
去年九月開始暢銷的《下流社會》仍在書店的醒目位置,銷量已達八十萬冊。作者三浦展,1982年一橋大學社會學部畢業,同年 PARCO( 西武系列的百貨商店,西武百貨商店最重要的目標是年齡大的有錢人, PARCO 的目標是年輕人)入社,做分析東京年輕人消費行為的雜誌編輯,以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研究所。該書跟橘木俊詔《日本的經濟差別》(1998 年、岩波新書),佐藤俊樹《不平等社會日本-再見總中流》(2000 年、中公新書)等暢銷書一脈相承。作者認為,曾是"一億總中流"的"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再,社會核心階層的中產階級急速向下分化。成長於中流家庭的年輕人,除了少數人上升為中上流或者上流,大部分日漸淪為下流階層。
《下流社會》提供的數據:在泡沫經濟時代,個人年收入600萬到1000萬日元才算是中產階級,而2004年個人年收入低於600萬日元的已占日本納稅總人口的78%,更有37.2%的臨時雇員月薪不到10萬日元。社會缺乏能普遍上升的空間,因此作者書中所言的"下流人士",是指收入,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積極性,學習積極性,消費積極性等都比較低,對生活缺乏熱情的族群。
下流社會的主力是年輕人,造成年輕人淪為下流族群的重大原因,是九十年代經濟成長的停滯,以及"團塊世代"(日本戰後的第一個出生高峰的世代)進入中老年期導致的資歷薪酬制度破產,廣泛採用績效主義管理的後果所致。以往日本的終身雇用制實際上是"長期雇用,後付薪金"制度,年輕時工作辛苦,薪水較低,但有可期待的未來,而目前不景氣的年代,為了削減勞動成本,維持中高年員工的薪水,企業一方面大量採取低成本的非正式錄用,另一方面嚴重剝削年輕員工,造成年輕人失業和"NEET"(N ot inEmplo yment , Educatio n orTrain in g 的縮寫,指不就業、不隸屬任何學校並且沒有對就業採取任何行動的年輕人)大量增加,這一觀點的激越代表是評論家城繁幸。
今年九月城繁幸的書《為何年輕人三年就辭職——不再實行年功序列的日本的未來》日前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作者東京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日本著名企業富士通人事部,富士通是較早拋棄所謂"年功序列"的資歷薪酬制度,實行成果主義管理的企業。他發現這種管理方式也有嚴重問題,2004年辭職後他寫了暢銷書《從內部看富士通"成果主義"崩壞》,認為成果主義造成了企業人事弊端——員工與上司關係緊張,團隊瓦解,為了獲得好的績效評價,從上司到員工迴避風險,從而業績下滑,產品質量降低。
在這本最新暢銷書里,城繁幸分析現在的年輕人缺乏上進願望,頻繁辭職,淪為下流階層,或者成為NEET的重要原因是在於企業和公司目前的雇用與管理制度。據他統計,現在的年輕人就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到三年就辭職,失去工作動力,原因並非如右翼的政治家所言,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忍耐吃苦,送到自衛隊里去鍛鍊幾年就會像以前的企業戰士一樣努力工作,而是因為支撐長期僱傭體系的經濟安定高速發展已不復存在,職業沒有穩定感,年輕人只能從事低薪,繁重的工作,同時沒有未來預期。他認為目前的企業管理體系形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的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作品《蟹工船》描繪的景象,資本家利用當時的經濟危機造成的普遍失業,強迫勞工到繁重勞動,薪水低廉的蟹工船工作。他說目前的僱傭管理體系就是二十一世紀的"蟹工船".
那么經濟失去高速增長,就職與保障不安定時代,個人何為?這些暢銷書作家和評論家開的藥方都大同小異:改變以往的價值觀,不要依賴公司企業,要修煉自己人格,最好能個人自立奮鬥創業。
這些書中的社會現象以及發出的警示很值得我們"以鄰為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