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門石林園

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設平安行委。 平安門石林園一期建設工程於2008年6月20日開工建設。 石林園二期建設工程涉及拆遷戶6戶,征地丈量工作已完成。

青海省平安縣自古交通便利,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羌爭奪的焦點地區,東漢時期的漢羌之戰(大規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隨到東漢滅亡,平安縣自古號稱“血淚之城”。據史書記載,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這裡設安夷縣,隸屬於金城郡,東漢護羌校尉便駐守在這裡。宋代築有宗哥城,喃廝羅以之為都建立地方政權。明洪武十九年(1368)設平戎驛,嘉靖元年(1522)建平戎城。清代改為平安鎮,其名沿襲到今天。
平安唐稱宗哥城,宋稱龍文城,明稱平戎城,清稱平安驛。清改名為平安鎮,屬西寧縣。平安縣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1946年平安鎮劃歸湟中縣。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區、第十一區轄地。1958至1960年為紅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設平安行委。1978年從湟中縣析平安、小峽、洪水泉、石灰窯、三合、沙溝、古城7個公社成立平安縣,隸屬海東地區。正式成立於1979年5月12日

工程概況

平安縣城市建設自2005年以來步入了快車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快速發展,成為全省州縣城市建設的佼佼者。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廣大人民民眾的表揚稱譽,獲得了國家建設部授予的“全國城市管理先進集體”、青海省建設廳授予的“青海省園林縣城”、海東行署授予的“縣城基礎設施先進單位”、“城鎮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殊榮。城市建設中突出了以打造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標誌性建築。
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門石林園建設工程位於平安縣城泉水溝西、一七四專用鐵路東,該工程一期總占地面積11200㎡,其中綠地面積4332㎡。二期總占地面積25500㎡。

工程投資

該工程一期總投資為400萬元,其中征地拆遷費為165萬元,建設工程費用235萬元。平安縣平安門石林園是平安縣打造平安品牌城市標誌性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程實施情況

平安門石林園一期建設工程於2008年6月20日開工建設。現已按設計檔案要求和施工契約約定完成木廊架1座、觀景亭1座、景牆、亭前廣場磚鋪裝、游步道鋪裝、照明電纜敷設、噴灌管道安裝、奇石擺放、綠化等建設內容。
石林園一期建設工程計畫於2009年7月底完工交付使用。石林園二期建設工程已委託設計單位做設計方案。
石林園二期建設工程涉及拆遷戶6戶,征地丈量工作已完成。目前,已與2戶拆遷戶達成拆遷協定拆遷補償金為153萬元。其他4戶(包括王建業豬場)正在積極協商。

工程效益

結合平張公路建設實施石林園二期建設工程和原水電四局專用公路景觀大道改造,可以更好地展現新時代平安的形象,給居民創造一個休閒娛樂的良好環境,徹底根治次地段髒、亂、差的現象,進一步改變平安縣城的市容市貌,提高平安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環境。
平安縣以平安品牌為主要內容旅遊開發,通過八大平安品牌景點的建設,領略平安秀美幽雅的山川、迷人的景色、古老悠久的歷史和鼎新的平安城市面貌。截至目前,僅縣城平安鎮的綠化覆蓋面積達162.4公頃,綠化覆蓋率由2002年的16.67%達到2008年的23.2%;綠地面積達151.9公頃,綠地率達21.7%,公共綠地面積26.4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5.29平方米。
平安縣八大平安文化城市地標:平安文化長廊、平安大道平安門平安廣場平安鼎、平安亭、平安鍾平安泉水寓意平安吉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