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傳

1957年,出版最重要的詩集《葛蘭西的灰燼》。 1961年,執導第一部電影《乞丐》,之後拍攝的《羅馬媽媽》、《軟乳酪》等備受爭議。 1975年11月2日,帕索里尼於羅馬近郊的奧斯蒂亞被人殺害。

內容介紹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義大利著名詩人、作家和電影導演,義大利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
出生於義大利博洛尼亞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早年就讀於加爾瓦尼中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弗留利地區的鄉土文化,是他最早的創作源泉。戰爭期間,在家鄉的中學教書,開始以方言寫詩。1947年加入意共,成為戰後文化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1949年,因其同性戀和戀童癖,被解除教職。50年代,移居羅馬後,開始關注羅馬郊區的貧民生活,早期重要小說和電影均取材於此。1957年,出版最重要的詩集《葛蘭西的灰燼》。1961年,執導第一部電影《乞丐》,之後拍攝的《羅馬媽媽》、《軟乳酪》等備受爭議。1964年,將聖經《馬太福音》搬上銀幕,為基督教增添了“無產階級”色彩。之後,脫離“新現實主義”傳統,關注希臘神話和歷史題材,拍攝了詩意電影《俄狄浦斯王》、《定理》和《美狄亞》等。晚期代表作“生命三部曲”,以展現性愛自由來反抗資本主義對人性的物化與異化。1975年,導演驚世駭俗之作《薩羅或索多瑪的120天》,影片的暴力血腥和對性虐待狂的大膽描繪,揭示出現代消費社會的殘酷和絕望。
1975年11月2日,帕索里尼於羅馬近郊的奧斯蒂亞被人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