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實驗室邢志忠研究員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邀請,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2013年上海書展現場做了題為“希格斯…和了”的科普公益講座。

出版信息

作者: [英]吉姆·巴戈特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副標題: “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譯者:邢志忠
出版年: 2013-8-1
頁數: 211
定價: 38.00
裝幀: 平裝
叢書:哲人石叢書
ISBN: 9787542857194

作品概述

向廣大物理學愛好者介紹了Jim Baggott的科普新書 Higgs——The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of the “God Particle”及其簡體中譯本《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講座和簽名售書活動之後,邢志忠接受了東方衛視的採訪,就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及其科學意義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建立在楊-米爾斯場論基礎上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是人類理解物質世界的微觀結構及其相互作用性質的集大成之作,它的點睛之筆當屬布勞特-恩格勒-希格斯機制。該機制保證了電弱規範對稱性的自發破缺,不僅使電磁力與弱核力從此分道揚鑣,絕大多數基本粒子因此獲得質量,而且預言了被戲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2年7月4日,一個酷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終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現出原形。《希格斯》一書遵循歷史發展的脈絡,以簡潔生動的科普語言回顧了基本粒子物理學的百年家史,講述了尋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織著成功與失敗的傳奇故事,展現了科學家們無與倫比的探索精神、人文情懷和鮮明個性。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這部科普新書值得特別推薦的原因在於,它是迄今為止回顧標準模型發展歷程的最全面和極具趣味性的通俗讀物之一。該書囊括了幾乎所有粒子物理學的最重要歷史事件,並順理成章地講述那些身在其中的大物理學家們的奇聞軼事。作者尤其花費大量筆墨分析了諸如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等大型實驗項目的失敗原因,這對從事“大科學”(Big Science)研究的後來者們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希格斯粒子的發現開啟了高能物理學的新時代。目前國內外都在探討利用高能正負電子對撞建立“希格斯工廠”的可能性。中國是否能夠在可見的未來成為“希格斯工廠”的擁有國,這一點目前還是未知數。但是從科學普及的角度來說,讓公眾了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昨天和今天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我 們才可能擁有明天。

內容簡介

建立在楊—米爾斯場論(Yang—Mills field theory)基礎上的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是人類理解物質世界的微觀結構及其相互作用力的集大成之作,它的點睛之筆當屬布勞特—昂格勒—希格斯機制(Brout-Englert- Higgs mecha-nism)。該機制保證了電弱規範對稱性的自發破缺,不僅使電磁力與弱核力從此分道揚鑣,以及絕大多數基本粒子因此獲得質量,而且預言了存在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2012年7月4日,一個酷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終於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現出原形。《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 現)》遵循歷史發展的脈絡,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回顧了基本粒子物理學的百年家史,講述了尋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織著成功與失敗的傳奇故事,展現了科學家無 與倫比的探索精神、人文情懷和鮮明個性。

作者簡介

(英)吉姆·巴戈特(Jim Baggott),一位成功的科普作家。曾任雷丁大學講師,在牛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從事過5年研究工作,還曾任職於某跨國石油公司市場部。現為某諮詢公司 總裁。他對科學、哲學和歷史有廣泛興趣,並在業餘時間繼續致力這些方面的寫作。其作品廣受好評。著有《完美的對稱:富勒烯的意外發現》(中文版由上海科技 教育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等書。

目錄

作者序
溫伯格的序言
引言 形式與實質
第一部分 發明
第一章 邏輯思想的詩篇
第二章 並非一個充分的理由
第三章 人們對它的反應會很遲鈍
第四章 把正確的想法用於錯誤的問題
第五章 我可以做這件事
第二部分 發現
第六章 忽隱忽現的中性流
第七章 它們一定是W粒子
第八章 縱深遠投
第九章 夢幻般的時刻
第十章 莎士比亞之間
後記 質量的構成
術語表
譯後記

叢書信息

哲人石叢書 (共120冊), 這套叢書還有 《生機勃勃的塵埃》,《真科學》,《冬日的世界》,《探求萬物之理》,《阿爾法與奧米伽》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