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艾爾,L.

布努艾爾,L.

正文

布努艾爾,L.西班牙電影導演。1900年 2月22日生於西班牙特魯埃爾省的卡蘭達,1983年 7月29日卒於墨西哥。1917年入馬德里大學,後獲文學和哲學碩士學位。1920年創辦了西班牙第一個電影俱樂部。1924年僑居巴黎,任法國先鋒派導演J.愛浦斯坦的助手,並在其創辦的電影學校學習。他深受S.弗洛伊德的學說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1928年和西班牙著名畫家S.達里合作,拍攝了《一條安達魯狗》,一舉成名。該片用隱喻的手法抨擊了資產階級和教會,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在電影藝術上的代表作。兩年後他拍攝的《黃金時代》仍是把相互不關聯的片斷組合在一起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1932年,回到西班牙,拍攝了反映烏爾德斯地區農民悲慘處境的紀錄片《無糧的土地》,該片是西班牙電影史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西班牙內戰期間,他被共和政府派往西班牙駐法國使館工作。內戰結束後,流亡美國。1946年旅居墨西哥,1949年加入墨西哥國籍。他在墨西哥共拍攝了12部影片,其中《被遺忘的人們》(1950)反映了墨西哥窮苦兒童悲苦的生活。該片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還拍攝了 3部以宗教為題材的影片:《納薩林》(1959)、《比里迪亞娜》(1961)和《沙漠中的西蒙》(1965)。影片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和對人們靈魂的毒害。《納薩林》在1959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獲評審會國際獎;《比里迪亞娜》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金棕櫚獎;《沙漠中的西蒙》在1965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銀獅獎。以後,他在法國導演了《女僕日記》(1964)、《白日美人》(1967)和《特麗絲丹娜》(1970) 3部以婦女問題為題材的影片。1972年,執導的《資產階級隱秘的魅力》被評為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該片運用了現實──回憶──夢境──夢境中的夢境等隱喻手法表現了資產階級的空虛和欲望。布努艾爾一生共拍攝了32部影片,絕大部分具有鮮明的社會意義。他的作品想像力豐富,在運用象徵、隱喻等手法上有獨到之處。但他的有些影片晦澀、在某些觀點上也尚有爭議之處。他導演的其他影片還有《他》(1952)、《魯賓孫漂流記》(1952)、《毀滅的天使》(1962)、《自由的幽靈》(1974)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