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雨果

巴黎聖母院雨果

此書是針對中學生的一個優秀改編本,翻譯語言流暢地道,情節緊湊完整,人物形象豐滿。編者的鑑賞功力到位,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學生領悟這部巨著的思想內涵,另外,對一些好詞好句以及精彩著筆處的點評,也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基本信息

中國出版集團出版中國出版集團出版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中國出版集團
·編者:胡曉凱 昝拓荒
·頁碼:231 頁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0124924
·定價:14:00
·叢書名:讀名著·學語文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 (1802~1885),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合計達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傑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寫作背景

《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是在1830年法國 “七月革命”爆發,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的影響下創作的。作品表現了反封建的現實主題,深切譴責了給卡西莫多和愛斯美拉達帶來深重苦難的社會。作者雨果與巴黎聖母院淵源極深。少年時代的他就對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到青年時期,他更是屢次進入聖母院,廣泛閱讀有關資料,並假託曾在巍峨高聳的鐘樓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一個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這個詞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處於激動中的雨果便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展開大膽想像,為世人塑造出了善良純真的吉普賽女郎,外表醜陋而內心善良的敲鐘人,道貌岸然卻滿腹淫慾的弗雷洛等經典人物形象。而《巴黎聖母院》確是為了敘說“命運”而寫的。雨果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西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和衝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與衝突,這終於導致小說的悲慘結局。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地位與影響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在今天仍然被一遍遍的翻印和重版。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它的發表,打破了偽古典主義的桎梏,標誌著浪漫主義的徹底勝利。小說以引人入勝的生花妙筆,描述了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敲鐘人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副主教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葛、衝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482年法國巴黎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藝術性地再現了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法國歷史現實。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 這部書一度遭禁,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更加名聲遠揚。

故事概要

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弗雷洛·克洛德,道貌岸然,殘忍虛偽,他對街頭跳舞賣藝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動了淫念,便指使自己的養子——外表畸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趁夜劫持少女,不料被英俊風流的衛隊長弗比斯所救。愛斯梅拉達愛上了弗比斯,滿懷嫉妒的克洛德趁二人幽會之際刺傷弗比斯,並嫁禍於愛斯美拉達,致使她屈打成招被判處絞刑。臨刑之際,對她充滿感恩和愛慕之情的卡西莫多將她從絞刑架上救下,安頓在聖母院內避難。巴黎下層社會的好漢前來營救女郎,敲鐘人誤以為是官兵,拚命抵抗。國王派兵攻打聖母院,各方展開了一場混戰。克洛德在混亂中把少女劫持出聖母院,威逼她滿足其獸慾,遭到拒絕後惱羞成怒,把她交給官兵,並在聖母院鐘樓頂上親眼看著她被絞死,卡西莫多看到這一幕,憤怒地將養父推下鐘樓,活活摔死,自己則找到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擁抱著她死去。

典型人物形象

愛斯美拉達:吉卜賽少女愛斯美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格郎古沃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和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克洛德·弗雷洛:克洛德·弗羅洛作為宗教勢力的代表,他的形象是複雜的、發展的。他幼年受過良好教育,勤學好問,知識淵博。他富有責任心,在父母去世後,擔當起照顧幼小弟弟的責任。他還富有同情心,收養了被人視為魔鬼的醜人加西莫多。以上種種,都足以說明克洛德·弗羅洛是一個有著正常人性的人。而作為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他既是宗教惡勢力的代表,又是封建統治階級實施專政的工具。他生活的社會背景、特殊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的思想和行為。克洛德·弗羅洛愛上了愛斯美拉達,但當時的統治階級卻推行禁慾主義。使他的身心倍受摧殘,失去了正常的人性。當他看著愛斯美拉達被絞死的時候,他的獸性和宗教惡勢力的本質便充分暴露出來。這幾個方面,在他的心中激烈衝突,使他幾乎瘋狂、痛不欲生。他的最後死亡,更證明了他既是宗教勢力的代表,又是宗教的犧牲品。
卡西莫多:小說中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雨果用誇張的手法把一個世界文學中最醜的人物形象生動展現在讀者面前。這種誇張並不是“無病呻吟”的做作,而是為後文的強烈對比作鋪墊。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美拉達那裡,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美拉達的身上,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隱含的內在美。這個外貌醜陋的人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絞刑架上救出愛斯梅拉達,帶到聖母院避難。之後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為保護她與流浪漢們進行殊死搏鬥。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慾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雨果通過對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更加凸顯,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