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水晶宮

巴馬水晶宮

2004年6月的一天,有幾位村民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發現一個神奇美麗的岩洞,洞中到處可見奇形怪狀、潔白清亮、閃閃發光的鐘乳石,時任該鄉黨委書記韋明革給該岩洞命名為“水晶宮”。該岩洞位於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後坡,距鄉政府3.5公里,距離縣城有30個公里左右,交通方便。

基本信息

簡介

巴馬水晶宮巴馬水晶宮
水晶宮位於巴馬縣城西北的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距縣城約等43公里,交通便利。水晶宮發育在峰叢窪地谷地岩溶地貌區,地形起伏大,洞口位於岩溶峰簇的山坡上,高出現代 侵蝕面約150米。

水晶宮以潔白純淨、密集分布的石毛髮、捲曲石、石花等景觀為顯著特色,珍惜景觀,國內一流。洞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很高,達到每立方厘米36000-70000個,為洞外的5-10倍。

水晶宮為廊道狀的中型洞穴,洞穴基本上順岩層層面面發育,除數處大廳外,總體上洞道高低起伏不大。據初步調查,水晶宮的長度總長度1000多米,寬8至50米,高10至80米。洞底局部有軟式和細沙土沉積物。水晶宮內的鐘乳石類有重力水趁機累的鵝管、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帶、石旗和各類石幔、石瀑布、石盾等;非重力水晶沉積類的石毛髮、捲曲石、石花等數十種, 形態多彩多姿,雪白純淨,玲瓏剔透,集天下藝術珍品於一洞,且正在生長之中,極具觀賞價值和科學探究價值。

由於巴馬那社鄉水晶宮被當地政府及時保護,絕大部分的自然景點都 保持原樣。

2007年10月,我和朋友前往剛開放的“水晶宮”觀光覽勝。初入洞口,涼意沁人心脾,火辣辣的身心瞬間心曠神怡,茅塞頓開。沿著用紅地毯鋪就的進洞道路慢慢地走進洞內。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便展現在眼前。這裡,就像一個無比寬敞的藝術迷宮,金碧輝煌,四通八達,可容幾萬人。仰望洞內頂倒掛著的水晶鐘乳石,如宮燈五彩繽紛,如寶劍寒光四射,如神塔銀光閃閃,如彩虹飛架蒼空,如北斗眾星拱月,如牛郞織女鵲橋相會,如齊天大聖雲端翻騰……環視洞內,四處水晶鍾乳羅列,有如石林勝境。其中,有龍盤虎踞石城,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吟詩,有嫦娥舒袖奔月,有三姐歌台對歌,有神佛修身養性……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此乃天下第一奇觀。慢慢觀賞,細細品味,你會領悟:藝術的魅力在於自然,而山水之奇妙卻在於氣韻天成的藝術。

產生原因

喀斯特地貌的山景可分為峰叢窪地、峰林平原、孤峰與石林、天坑、天窗等形式。峰叢窪地中的大型岩溶洞穴因地下河的侵蝕、溶蝕、崩塌,經百萬年以上而由小到大生成。

雨水穿過大氣層時,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生成微量的碳酸,酸能溶解石灰石山體,使雨水變成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在滲透通過洞頂及洞壁上的縫隙來到洞穴中後,因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導致還原反應,水中的重碳酸鈣結晶生成千姿百態的次生化學沉積物——鐘乳石。

絕大多數的鐘乳石在結晶過程中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而生成重力水沉積物。如: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旗、鵝管等滴水沉積;石幔、石幕、石瀑、穴盾、流石壩、石梯田等流水沉積;石珊瑚、石蘑菇、石葡萄、棕櫚片等飛濺水沉積;晶刷、穴珠等池水沉積。

極其罕見的極少數鐘乳石從毛細水、薄膜水、霧狀水中結晶生成非重力水沉積物。例如:當洞頂的毛細管滲出來的水的表面張力大於地心引力時,它結晶生成的石毛、捲曲石、晶花就不一定向下生長,而是可以向上、向旁、向任何方向,甚至扭曲生長。而洞頂上的非重力水沉積物晶霜則將巴馬水晶宮洞頂染成漫天皆白。

當然,世界上很少絕對的東西,所以洞穴中的乳石景觀多半都是疊置沉積物與協同沉積物。如在巴馬水晶宮中,重力水成因的鵝管疊置生長在穴盾下;又如非重力水成因的捲曲石、石毛經常疊置發育於先生成的重力水成因石鐘乳上;至於為什麼下盾墜落後露出的水晶宮穴盾上盾板會是白色的,那是因為其上疊置發育有雪白的晶霜。而樂業羅妹洞、陽朔蓮花岩內罕見的岩溶奇珍蓮花盆則是典型的協同沉積物——它由池水、滴水、流水三種力量共同作用結晶形成。

世界上97%的岩溶洞穴儘管景觀千變萬化,乳石卻都一樣,都只有重力水沉積物,如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冠岩、銀子岩、豐魚岩,柳州的都樂岩,南寧的伊嶺岩,玉林的勾漏洞、巴馬的百魔洞,安順的龍宮,九江的龍宮洞,本溪的水洞,桐廬的瑤琳仙鏡……等等。

世界上只有3%的岩溶洞穴中可以看到非重力水沉積物,如北京的石花洞、武隆的芙蓉洞、雲浮的蟠龍洞以及巴馬的水晶宮等。桂林的穿山岩、安順的織金洞也有少許。由於太珍貴,織金洞將僅有的一小段發育有石毛、捲曲石的支洞封起來,不讓參觀;穿山岩則將僅有的一朵捲曲石花與一根石鐘乳上疊置生長的石毛命名為穿山岩四寶中的二寶。而巴馬水晶宮卻有億萬朵非重力水成因的捲曲石花與無邊無際的晶霜、石毛,其範圍之廣、數量之多、色澤之白,全球第一,堪稱絕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