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條約

巴拿馬運河條約

巴拿馬運河條約,又稱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是巴拿馬軍政府領導人馬丁·托里霍斯與美國總統卡特於1977年9月17日簽訂的關於巴拿馬運河主權過渡的條約,以取代原1903年簽訂的舊條約。同年10月1日新條約生效,有效期到1999年12月31日。1978年4月18日,美國參議院以六十八票對三十二票批准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

基本信息

簡介

巴拿馬運河條約巴拿馬運河條約

巴拿馬運河條約,又稱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是巴拿馬軍政府領導人馬丁·托里霍斯與美國總統卡特1977年9月17日簽訂的關於巴拿馬運河主權過渡的條約,以取代原1903年簽訂的舊條約。同年10月1日新條約生效,有效期到1999年12月31日。美國參議院1978年4月18日批准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從而使美國強加給巴拿馬的不平等的1903年《美巴條約》宣告廢除。在2000年年底以前,巴拿馬政府將逐步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和運河管轄權。

規定

新條約規定,巴拿馬運河由兩國官員組成的運河管理委員會管理,運河區的司法和移民機構、海關、郵局等逐步交由巴拿馬管轄和經營,新條約期滿後,由巴拿馬承擔運河的管理和防務。

時間

1978年4月18日,美國參議院以六十八票對三十二票批准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

意義

這一條約將取代美國一九○三年強加給巴拿馬的不平等的《美巴條約》以及一切有關的修正案。新條約規定,在該條約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滿以前這段期間內,巴拿馬將逐步收回對運河及運河區的完全的管轄權。

新條約生效後,在運河區將升起巴拿馬國旗,原運河區的司法、移民機構、海關、郵局等將交由巴拿馬管轄。

背景

巴拿馬運河條約巴拿馬運河條約

同一天,美國參議院還以七十三票對二十七票通過了一項如下內容的提案,即:“根據新條約和中立條約的規定,根據不干涉原則,美國為行使保證巴拿馬運河開放、中立、安全和通行的權利所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只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不是有意要干涉巴拿馬內政或干涉它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也不能被解釋為是進行這種干涉的一種權利。”

這項提案的提出,是為了緩和美國參議院三月十六日批准巴拿馬運河中立條約時附加的一項“德孔奇尼修正案”在國內外所引起的強烈反應。這項修正案規定,美國在二〇〇〇年以後有權在巴拿馬運河區駐紮軍隊和為保衛運河中立而單方面地“使用軍事力量”。

這項修正案的通過曾引起巴拿馬政府和人民的強烈不滿,也引起拉美國家以及第三世界其他國家的極大關注。巴拿馬政府首腦托里霍斯曾就此寫信給聯合國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對美國的修正案表示關切。他還在對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記者發表談話時指出,美國參議院通過的上述修正案是對巴拿馬國家主權的威脅,是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權論”在美國的翻版。

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巴拿馬運河中立條約是巴拿馬政府首腦托里霍斯和美國總統卡特去年九月七日在華盛頓簽署的。巴拿馬已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通過公民投票批准了這兩項條約。

美國參議院從二月八日開始就批准這兩項條約問題展開了長時間的辯論。在辯論期間,一批持反對態度的參議員設定種種障礙,提出這樣或那樣的“修正”、“保留”、“條件”和“諒解”等等,極力阻撓參議院原封不動地批准條約。上述的“德孔奇尼修正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籠的。

相關資料

歷史上,巴拿馬曾經是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個省。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15天后,簽訂了一個由美國占領運河區的《美巴條約》。次年,美國在運河區動工,1914年完工,1915年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國土中得到了一塊殖民地。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橫切美洲大陸,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使兩大洋沿岸航程縮短了一萬多公里。19世紀末美國同西班牙作戰時,美國停泊在西海岸的軍艦,繞道南美洲,航行了60多天才到達加勒比海參戰。運河通行後,船艦橫越兩大洋僅需8小時。

巴拿馬前外長、收回運河條約的重要談判者卡洛斯·洛佩斯3日逝世,享年79歲。這個訊息是洛佩斯的家人4日向當地媒體透露的。

洛佩斯還曾擔任過巴拿馬勞工黨的主席。上世紀70年代,洛佩斯作為巴拿馬軍政府領導人奧馬爾·托里霍斯將軍的私人朋友,參與了巴拿馬方面與美國關於收回運河主權的談判,歷時數年的談判結果是1977年9月簽訂的《新運河條約》,即“托里霍斯-卡特條約”。

“托里霍斯-卡特條約”因由托里霍斯與美國總統卡特簽訂而得名,是關於巴拿馬運河主權過渡的條約。條約規定從1999年12月31日中午起,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承擔起運河的管理和防務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