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S.

巴奈,S.

正文

印度尼西亞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打巴奴里人。1925年師範學校畢業,當過多年教師,後在雅加達高等法律學校深造。1929至1930年曾去印度考察文化,印度的宗教和玄學對他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30年代初曾任《出現》雜誌主編和《新作家》編輯,同時在圖書編譯局做編輯工作。他是30年代“東方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把東方的精神文明和西方的物質文明結合起來,反對全盤歐化。
巴奈是印度尼西亞最早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詩人之一。早期詩作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句優美,鏇律平柔,給人以寧靜諧和之感。主要作品有詩集《愛的流露》(1926)、《彩雲》(1927)、《流浪者之歌》(1931)等。30年代大多從事戲劇創作,以歷史題材為主。主要劇作有《克達查雅》(1932)、《麻喏巴歇的黃昏》(1933)、《新人》(1940)等。《新人》是現代題材,以印度為背景,描寫勞資關係,反映作者關於東方精神文明和西方物質文明相結合的理想,調和主義的色彩頗濃。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