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

巴哈伊

巴哈伊信仰(舊譯大同教)由巴哈歐拉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伊朗,其著述言論構成了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現階段、即邁向成熟階段之需要的最新啟示體系。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其基本教義可概括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巴哈伊”是指接受巴哈伊信仰並按其準則生活的人,他們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地促進他人及社會的福祉。巴哈伊信仰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最為年輕,在新興宗教里發展得也最快。目前,巴哈伊分布於全世界235個國家和地區,出自2100多個種族和部落。

巴哈歐拉的基本教義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

巴哈伊信仰創始人為伊朗人巴哈歐拉,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產生巴哈伊信仰的教名。根據巴哈歐拉的教導,宗教的歷史是神差遣先知,對人類進行教化的進化過程。神派遣列代聖使亞伯拉罕、摩西、佛陀、瑣羅亞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歐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哈伊信仰是一個新的獨立宗教。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現在每個大洲建有一“靈曦堂”,分別位於美洲的美國伊利諾州威爾米特(Wilmette),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悉尼,非洲的烏干達坎帕拉,歐洲的德國法蘭克福,中美洲的巴拿馬,亞洲的印度新德里,太平洋的薩摩亞,另有一所在南美洲的智利聖地亞哥。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廟宇中不出售紀念品,不接受饋贈。宗教經費只來源於教徒的捐贈。禮拜儀式非常簡單,沒有固定的地點,在靈曦堂中可朗誦任何天啟宗教的經典作品。
巴哈伊信仰有自己的曆法,每年19個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閏年加5天),每年公曆3月21日(春分前後)為巴哈伊新年,稱為諾魯茲節。每天從日落時開始。
由於巴哈伊信仰的簡單和普遍性,即使不傳教,在世界各地發展也很迅速,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開始翻譯巴哈伊信仰經典時,認為其社會主張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此將其翻譯為“大同教”。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為“巴哈伊教”,即巴哈伊信仰。

巴哈歐拉教導說上帝唯一,通過連續啟示向人類傳達的祂的意願,是歷史上最主要的文明開化力量。促進這一進程的原動力就是上帝所派遣的這些神聖的使者。人們將祂們主要看作是各獨立宗教體系的創始人,但是祂們的共同目的卻是將人類引入精神以及道德的成熟期。
人類現今已經進入成熟期。正是這一點使得人類一家的統一以及一個和平的全球社會的建立成為可能。巴哈伊信仰所倡導的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的原則包括:
• 擯棄所有形式的偏見;
• 保證婦女與男子享有完全均等的機會;
• 承認宗教真理的統一性及相對性;
• 消除貧富極端;
• 實現普及教育;
• 人人負有獨立尋找真理之責任;
• 建立全球聯邦體系;
• 承認真正的宗教信仰與理智及對科學知識的追求之間的和諧統一。

一種生活方式

巴哈歐拉教導說,儘管大多數人都未能意識到這一點,但每一個人本身都是“一座富含寶石的礦藏”,這裡的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命的目的就在於為自己的生活以及為服務人類而發展這些能力。正如巴哈歐拉所說的那樣,人們此世的生活,就好像是一個嬰兒在其母親子宮裡的生活:藉助於上帝的幫助,一個人由此所發展的道德、智力與精神力量,都將會成為其靈魂在這個塵世之外的諸世界中進步所需的“四肢”和“器官”。
因此,巴哈伊信徒所尋求培養的生活方式是鼓勵個人發展的生活方式,包括:每日的祈禱與冥想使靈魂擺脫制約模式的束縛,並為其開啟新的可能。與不同背景的人們參與到項目之中有助於打破傳統偏見。除因醫療原因而被開為處方之外,避免飲酒或使用麻醉品,因為這些物質最終會令頭腦遲鈍。後者也適用於背後誹謗他人的習慣。背後誹謗會削弱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破壞人類進步所依賴的團結精神。巴哈歐拉的著作高度重視並把家庭制度作為人類社會的基礎。承認婚姻之聖潔,承認夫妻平等,尤其強調要運用磋商。

歷史背景

對於巴哈伊信徒來說,經歷進化的過程,是所有生命現象包括上帝之啟示的一個基本特徵。他們自己的信仰從逐步出現到在世界各地得以確立所經歷的一系列階段本身,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巴哈伊信仰的崛起還具有另外一個特徵,那就是它與每一個較早的世界性宗教共享了歷史上的形成時期。上帝意願之展示的一個新階段可能帶來的影響是現有社會有影響力的階層所不願看到的,因此其結果往往導致對新信仰的追隨者的嚴酷迫害。在巴哈伊信仰一個半世紀的生命期間,已經經歷了這種壓迫的若干個時期。 巴哈伊的歷史通常尋跡於其領導者,始於巴孛在1844年5月23日在伊朗設拉子宣布立教,一系列該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終建立了管理規條。該宗教最初局限于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1892年巴哈歐拉去世後,其追隨者擴散到亞洲和非洲的十三個國家。 在其子阿博都·巴哈的領導下,該宗教開始在歐洲和美洲立足,並且在伊朗得到鞏固,雖然仍遭受迫害。 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後,巴哈伊的領導層由個人轉化為選舉和任命產生的管理系統。


巴孛(1819-1850)

1844年5月23日,一位被稱為巴孛的年輕人在波斯的設拉子宣布:世界各族人民所期待的上帝聖使即將出現。“巴孛”這一稱號意為“門”。儘管祂本人即承載著來自上帝的一個獨立啟示,但巴孛宣布祂的目的是使人類為這一到來做好準備。
隨著本宣告而來的,是祂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穆斯林神職人員手下所遭受到的迅速而殘忍的迫害。巴孛被逮捕、毆打、監禁,並最終於1850年7月9日在大不里士公共廣場被處決。另有約20,000名祂的追隨者在席捲整個波斯的一系列大屠殺中喪生。今天,一座有著金色穹頂的雄偉的建築物坐落於美麗的花園間,俯瞰著以色列的海法灣。那裡就是巴孛的陵寢,即巴孛俗世遺骸的埋葬地。

巴哈歐拉(1817-1892)

密爾薩·胡賽因·阿里是巴孛的早期追隨者之一,他後來得到巴哈歐拉的稱號。由於這個緣故,他於1852年被逮捕。他聲稱,在德黑蘭的地牢中,他受到啟示,他就是巴孛所企盼的那一位先知。1863年4月,他在巴格達向信徒們宣布,他就是那位被預言之聖使。在他受迫害的時間裡,他撰寫了大量的書和作品以宣布他的教義。從亞德里安堡和阿卡,他向一些東方的、歐洲和美洲重要的國王和君主、教皇庇護九世、伊斯蘭的君王以及其他宗教的領袖寄發了他的使命並發出號召:儘快地統一起來為建立起一個共同的信仰和持久的世界和平而努力。
此後不久,他被從波斯驅逐到奧斯曼帝國的巴格達、伊斯坦堡、亞德里安堡(今埃迪爾內)。在這個時期,巴哈歐拉與巴哈伊另外一個有爭議的領袖、也即巴哈歐拉的弟弟Subh-i-Azal之間的關係緊張,為避免引起爭鬥和分裂,他避世隱居於蘇雷曼尼葉山區達數年之久。巴哈歐拉的1866年聲明又將緊張推向頂點,而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影響與日俱增,整個巴哈伊信仰們又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在亞德里安堡,他給幾位統治者寫信,其中包括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宣稱自己是神的先知。結果是,巴哈歐拉被放逐到今日以色列境內的阿卡。
在他的生命接近終點時,對他的嚴厲監禁措施逐漸放鬆,他被允許生活在阿卡附近的家中,不過仍維持囚徒身份。[28]1892年,他在那裡去世。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禱告要面對的方向。在巴哈歐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許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學著作。

阿博都巴哈(1844-1921)

自從祂孩提時代的早期,巴哈歐拉的長子阿巴斯•埃芬迪就與父親一起遭受了痛苦與流放。祂的稱號是 “阿博都巴哈”,意為“巴哈之仆”。巴哈歐拉指定祂為巴哈伊教義的唯一授權闡釋者,以及在自己辭世之後巴哈伊信仰的領袖。阿博都巴哈被視為巴哈伊生活方式的完美典範。
當阿博都巴哈仍然是土耳其人的一名囚犯時,西方世界的第一批巴哈伊朝聖者於1898年抵達了阿卡。在1908年被釋放後,阿博都巴哈於1911至1913年間動身踏上了一系列赴歐洲、美洲之旅。祂在那裡向教堂會眾、和平協會、工會成員、大學教師、新聞記者、政府官員以及許許多多的公眾宣布了巴哈歐拉關於世界團結與社會正義的信息。
在鞏固了巴哈伊信仰的基礎,並大大擴展了其所影響的範圍後,阿博都巴哈於1921年與世長辭。祂的埋葬之所——巴孛陵寢的北部房間,成了拜訪巴哈伊信仰世界中心的巴哈伊信徒的朝聖地。

世界正義院

巴哈歐拉與阿博都巴哈的著作,對巴哈歐拉啟示之目的以及巴哈伊國家社團事務管理的原則確定了權威性的指導,其中的規定確保了巴哈伊教的團結。在對巴哈伊信仰的存在最為關鍵的第一個世紀期間,這些規定保護了巴哈伊社團免受宗派主義的影響,使得它能夠適應一個正在迅速進化和發展的文明的要求。體現這一權威的機構是聖護制及世界正義院。
九、聖護制阿博都巴哈在祂的《聖約與遺囑》中指定祂的外孫守基•阿芬第•拉巴尼為巴哈伊信仰的“聖護”及其教義的闡釋者。守基•阿芬第擔任聖護直至他於1957年逝世。在這36年間,聖護將巴哈歐拉與阿博都巴哈的許多著作翻譯成了英文,詳細闡述了它們的含義,鼓勵建立地方及國家巴哈伊機構,並指導制定了一系列以在世界各地傳播巴哈伊理想為宗旨的計畫。
在聖地,聖護親手為巴哈伊世界中心所創造的宏偉環境已經成為他不朽的紀念碑。他負責完成了巴孛陵寢,並建造了巴哈伊國際檔案館。同樣是守基•阿芬第設計了位於巴基的卡梅爾山斜坡上的美麗的花園。
世界正義院世界正義院成立於1963年,是巴哈歐拉所命定的巴哈伊信仰立法機構。

該機構由九名成員組成,每隔五年由巴哈伊世界國家管理機構的全體會員通過選舉產生。

正義院負責管理巴哈伊國際社團的精神及行政事務。它還充當巴哈伊聖殿以及在聖地的其它財產的保管人和受託人的角色。巴哈歐拉賦予了正義院對巴哈伊聖典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所有問題立法的權力,該機構使巴哈伊社團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保持同步。

巴哈伊世界中心如同三個其它世界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歷史環境的紐帶將巴哈伊信仰與聖地聯結在了一起。與巴哈歐拉及阿博都巴哈在此流放相關的住宅以及其它相關場所都已經得到了巴哈伊社團鍾愛地修復。
每年,成千上萬的巴哈伊信徒作為朝聖者拜訪海法與阿卡,有幸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的陪同下拜訪這些遺址。每隔五年,巴哈伊國家社團所推舉的代表聚集在海法,選舉世界正義院的成員。世界正義院從它在卡梅爾山的所在地管理著巴哈伊信仰的國際事務。
正義院的全體職員由召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巴哈伊志願者組成。職員居住在海法或阿卡地區,受邀供職的時間長短不一。

巴哈伊社團

巴哈伊社團今天,巴哈伊社團成員約有500萬名,居住在189個獨立的國家及46個地區。其豐富的多樣性涵蓋了來自全球大多數種族、信仰與文化的人們,包括逾2100個不同的種族族群。
巴哈伊信仰沒有神職人員。因為人類已經進入了其成熟期,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探索上帝之啟示,並通過祈禱,深思以及與他人的磋商就每個生活問題做出決定。為了使這一點成為可能,巴哈伊聖典迄今已被翻譯成了約800種不同的語言。
同樣的原則適用於社團的集體生活。選舉產生的理事會,被指定為靈體會,管理巴哈伊信仰的地方及國家性事務。所有成年信徒具有同樣的選舉及當選資格。選舉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採用多數票制。
巴哈伊信仰的工作完全由來自成員的自願捐款所支持。向巴哈伊基金捐款被認為是成員的特權之一,巴哈伊信仰不接受外界的捐款。

巴哈伊禁止閉門修道,而是努力將精神修養根植於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從事的工作不僅是必要、而且是當做一種崇拜形式。巴哈歐拉禁止乞丐或禁慾主義的生活方式,鼓勵信徒們“熱切關注”社會的需要。在巴哈歐拉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地強調了自我努力和服務人類在靈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說本著為人類服務的精神而工作在神看來如同禱告和崇拜一樣。
以色列的巴哈伊花園。

真正的宗教應促進團結,團結是實現全球和平的基本先決條件。巴哈歐拉說:“人類的福祉,和平與安全,只有在其團結被穩固建立時才能實現。”
巴哈伊社團所倡導作為對世界團結之貢獻的措施包括建立世界聯邦,創立國際輔助語,協調世界經濟,建立世界性的教育體制,建立適用於所有民族的人權法則,建立全球通信綜合機制以及一種通用的貨幣與度量衡體制。

在聯合國的活動

巴哈歐拉的著作提到了現代人類集體生活對於世界政府的需要。因此,巴哈伊信徒支持由國際聯盟和聯合國之類的組織改善國際關係。巴哈伊將聯合國視作為全球團結而努力的一支主要力量,盡一切可能地支持它的工作。巴哈伊社區在以色列海法國際正義院的指導下,出任下列組織的顧問: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世界衛生組織(WHO)
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UNIFEM)
聯合國環境署(UNEP)
巴哈伊在紐約和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內設有辦公室,並且在聯合國的地區特使和機構中擁有代表。並在聯合國機構內設立了環境和婦女發展辦公室。巴哈伊還參與了其它聯合國部門的開發項目。在2000年聯合國世紀發展論壇,巴哈伊是高峰會議中唯一被邀請的非政府機構發言人。

巴哈伊國際社團積極參予聯合國涉及少數人權利、婦女地位、犯罪預防、麻醉品控制、兒童及家庭福祉,以及裁軍等舉措的磋商。
國際拓展計畫
1939年阿芬第發起第一個七年拓展計畫,1946年再次推出類似計畫。1953年他發起十年向世界將軍計畫,為巴哈伊信仰的推廣指定了雄心勃勃的規劃,將巴哈伊的經典翻譯為多個語言,向未傳教國家派遣巴哈伊先驅。他在一封信中提出,拓展計畫將在世界正義院的指導之下。1964年,世界正義院開始了一個九年計畫,以及後續的幾個長期計畫,指導巴哈伊信仰在世界上拓展。
自1990年起,正義院主導了巴哈伊社區大規模擴展的預備計畫,組織地區居民的整合,建立地區管理機構和培訓設施。在最近完成的五年計畫里(2001-2006)關注於發展設施和“保持大規模擴展和團結”。自2001年起,全世界的巴哈伊社區都鼓勵兒童課程,信徒聚會,和對巴哈伊宗教信仰的系統學習。2005年12月始,新的重點目標關注於青少年,特別是11至14歲之間的年輕人。
第二個五年計畫於2006年4月發起;呼籲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在1500個社區中實施先進的增長模式和社區發展計畫。同時推進本土化的多級選舉程式。從2001年至2021年的四個連續五年計畫的實施,被提高到用於紀念巴哈歐拉逝世一百周年。
學習小組
系統的學習手段和社區發展是社團整合的主要方式。“學習小組”是其持續並自我生存之道。每個小組由一位較有經驗的人擔任協助者,引導和幫助小組成員們完成一系列著作的學習,而完成學習後的成員便去可以去擔任其他學習小組的協助者。協助者與其他小組學習成員之間的關係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而是互相幫助的研習,協助者在此過程中也在不斷加深對課程的理解,獲得更多的能力和技巧。
最受歡迎的學習課程叫做儒禧課程Ruhi,是從哥倫比亞發展出來的,後來被其他地區廣泛使用。全部課程包含7冊書。初階的學習包括三類:巴哈歐拉的著作,禱告文和其生死經歷。後續課程包括兒童教育,巴孛和巴哈歐拉的生平等等。

巴哈伊靈曦堂

儘管它們的建築風格迥異,所有靈曦堂所共有的九個側面及一個中央穹頂同時象徵了人類的多樣性及其本質的一體性。禱告程式很簡單,包括祈禱、冥想以及宣讀巴哈伊信仰及其它世界性宗教的聖典的精選。音樂由無伴奏的唱詩班提供。
正如巴哈歐拉所構想的那樣,靈曦堂旨在成為各種相互依賴的致力於科學、人文、教育以及行政服務的機構的精神中心。

磋商制度

社會及經濟發展從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巴哈伊社團生活最有趣的特徵就是其獨特的磋商制度。巴哈歐拉教導了一種基於爭取達成一致的群體決策模式。可以準確地說,巴哈伊信仰的大多數成員在不同程度上都是磋商過程的學生。
這一制度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可能性最初於上個世紀初在伊朗變得明顯。
今天,發展項目激增,尤其是在整個亞洲,拉丁美洲及非洲。它們包括輔導學校、地方診所、衛生保健課、農業項目、重新造林、酗酒諮詢以及兒童招待所。巴哈伊廣播站的社區服務節目不僅涉及這樣的實際問題,而且包括對本土文化的認可。
巴哈伊發展項目產生於地方選舉產生的靈體會對當地需求的評估,本質上是基層事業。毫無疑問,這一事實是這項事業得以獲得如此大部分的自持性的原因。

磋商的特點:

●儘可能從最廣泛的來源採集信息,徵求各式各樣的觀點。

●在討論過程中,參加者被鼓勵儘可能坦誠和率直,同時注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某個觀點一旦被提出,它便屬於這個團體。

專用名詞解釋

啊拉歐阿帕:(阿拉伯語,意為:“上帝是榮耀的”)一種巴哈伊問候語。
巴孛:(阿拉伯語,意為:“門”),這是賽義德 阿里 穆罕墨德(1819-1850)的稱號,巴比教的創始人和巴哈歐拉的先驅。沙皇下令將他處死。
巴哈伊藝術學院:每年在英國舉辦的一種增進藝術的研討班。
巴哈伊年曆:它是由每19天為一個月的19個月組成(19X19=361),之間剩餘的4或5天是愉快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裡,表示特別的博愛,相互間愉悅,款待朋友,行善和救濟。年曆中有11天是假日,其中9天為不工作日。
巴哈伊學校:見假期短訓班。
磋商:一種共同尋找決定的方式。參與者自由和有禮貌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齋期:3月2日__21日。巴哈伊在太陽升起和降落之間不飲不食。齋期是一個更新淨化精神的時期 。
假期短訓班:在德國各地學校放假期間舉辦的學習班,有講演,學習小組,假期特別活動,信仰者和他們的友人都能參加。也有專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節目。
爐邊:見家庭聚會。
演進的上帝之天啟:上帝將他的宗教不斷地通過不同的聖使由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向人類揭示的教義。
賓客之夜:見家庭聚會。
聖道之聖輔:由巴哈歐拉以及之後的守基 阿芬第指定的某個信徒,以輔助和推廣巴哈伊信仰。他們在巴哈伊社團里不是官僚主義地獨斷,而是因他們的學問和他們真摯的智慧贏得關注。在守基 阿芬第去世後,便不可能再指定新的聖道之聖輔。
靈曦堂:是一個祈禱和沉思的場所。所有得到天啟的宗教的聖典均可在靈曦堂里宣讀。至今為止,在世界上只有7個靈曦堂,歐洲的靈曦堂在獲福海姆-浪恩海(Hofheim-langhain)陶努斯(Taunus)地區並是黑森州的一個人文景觀。
家庭聚會:一種邀請熟人和友人參加的,在某個巴哈伊信徒家裡舉行的, 更多事關巴哈伊宗教的,輕鬆的私人聚會。
教義:由巴哈歐拉傳播的使命。在巴哈伊宗教里不存在神甫和有薪傳教士。巴哈歐拉的教義是由信徒們私人自願地去傳播的。
傳教:見傳教者。
宣告:聖使,上帝的信使。表明上帝之特徵並宣告他對當今時代的願望。
新年:(3月21日)是巴哈伊年曆中的第一天,同時也是齋期的終止,是大的節日的開始。
國家靈體會:宗教團體的國家行政社團。國家靈體會負責國家團體的事務,每年選舉一次。(見選舉)
19天靈宴:每個巴哈伊月份的第一天,巴哈伊們聚集在各社團,為一起祈禱,磋商和享受交友聚會。磋商時,信徒,兒童和年輕人在此有機會就社團的事務交換建議和看法,並反映給地方靈體會。
地方靈體會:是巴哈伊宗教社團的地方性行政機構,這是在巴哈歐拉的聖典《亞格達斯經》(即《至聖之經》/譯者注)中命定的。每年的蕾慈萬(Ridvan.即 4月21_5月2日/譯者注)的第一天,由社團內已成年的(21歲以上/譯者注)的信徒選舉9位委員。所有成年信徒無論男女,都享有同等的權利選舉和被選舉。該靈體會負責巴哈伊地方性社團的事務。
義務禱文:在巴哈歐拉為信徒們啟示的眾多的禱文中,信徒們每天從其中必讀的三篇中選出一篇來讀。
朝聖:許多信徒參加某個去神聖之國(即位於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世界大中心/譯者注)巴哈伊朝聖的之行,他們朝拜在巴基的巴哈歐拉之陵殿和離此不遠的阿卡,以及在海法市卡梅爾山上的巴孛之陵殿。
拓荒者:某位巴哈伊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別的國家去生活和工作並在那裡傳播巴哈伊宗教之使命的人。
旅行傳教者:某位巴哈伊(通常在他的假日裡)到別的國家或地區旅行,對那裡的人介紹巴哈歐拉的教義,或在某個巴哈伊社團對他們的傳教活動給予支持。
蕾慈萬節:阿拉伯語“天堂”之意。蕾慈萬期為期12天(從4月21-5月2日)巴哈伊以此紀念1863年巴哈歐啦在巴格達的蕾慈萬花園的宣示。期間,第1,第9和第12天是不工作的節日。_
巴孛陵殿:巴哈伊的聖地之一。巴孛的遺骸在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爾山上的陵殿。
夏令營:見假期短訓班。
研討之夜:通常是信徒們的私人聚會,以深入聖典的學習。
世界正義院:巴哈伊社團的最高行政機構。每5年由國家靈體會的全體成員選舉。世界正義院位於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爾山上。
選舉:巴哈伊的所有行政機構的全體成員在祈禱聖靈的情況下,進行不記名和無個人競選宣傳的選舉。
冬令營:見假期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