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結構

工業技術結構是在一定時期內,工業各部門的生產過程中所採用的先進技術、中間技術和初級技術的構成及其比重。

工業技術結構

正文

在一定時期內,工業各部門的生產過程中所採用的先進技術、中間技術和初級技術的構成及其比重。一般所說的先進技術,主要是指全機械化和全自動化的生產技術,其特徵是用機器和機器體系進行工業生產和生產過程的計算機控制。它既屬於資本密集型也屬於知識密集型技術,其區別就在於知識密集型技術的軟體投資占絕大比重,而資本密集型技術的硬體投資占絕大比重。初級技術,一般是指手工業生產技術,其特徵是用簡單的手工工具進行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中間技術主要是指介乎資本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之間的半機械化技術。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多用知識(技術)密集型技術、資本密集型技術和勞動密集型技術的構成來表示工業技術結構的狀況。
從人類社會生產技術的發展歷史上來看,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大致上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手工業生產技術階段、機械化生產技術階段和自動化生產技術階段。
工業技術結構的狀況和水平對整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起著重要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的技術更新改造的規模與速度。在工業生產中,採用資本密集型技術,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技術的比重越高,亦即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越高,說明工業技術結構的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工業技術結構合理化的實質是資金投入與勞力投入的最優組合問題,各個國家一般都根據其國情與特點,充分利用本國的優勢資源,爭取最好的經濟效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