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街

崇善街位於昆明市西山區,是一條小街道,內含一小巷。 崇善街上還有許多小吃店、便利店和居民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保留下來的”一顆印“式建築群。 崇善街最著名的“一顆印”式建築位於崇善街69號。

崇善街
崇善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附近有後新街、寶善街和同仁街等昆明著名街道。崇善街擁有大量昆明傳統民居,包括漢、彝先民創造的”一顆印“式傳統民居,同時保留了傳統的小型農貿市場。

簡介?

崇善街位於昆明市西山區,是一條小街道,內含一小巷。崇善街的小型農貿市場就位於巷內。崇善街上還有許多小吃店、便利店和居民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保留下來的”一顆印“式建築群。
”一顆印“式建築群由漢彝先民共同創造,擁有悠久歷史。這種建築特點適應了昆明地區低緯度、高海拔的地理特點,為當地民眾所喜愛。隨著歷史的前進,這種”一顆印“式的建築已漸漸消失。
崇善街最著名的“一顆印”式建築位於崇善街69號。

崇善街69號?

崇善街69號院是一座保留有明清風格的老房子,雖然破舊,但能看出門窗雕工精細,房屋的結構也很有雲南地域特色。這裡不但建築有風格,而且鄰里關係很好。
在崇善街的一條小巷裡,騎車人、買菜人絡繹不絕,小巷的盡頭是一個臨時過渡農貿市場。市場門外一棟兩層樓下門牌模糊,這就是崇善街69號。院子坐南朝北,是一座具有雲南特色的“一顆印”式民居。進入院子後最先看到的景象可以用破敗來形容,牆角掛著蛛網、變黑的木質房梁、後期搭建的3座小屋占據了院子的大部分空間。院子裡有人在洗衣服,天井上方掛滿了正在晾曬的衣服,整個小院充滿了生活氣息。
仔細查看,仍能發現院子雖然破敗,但還能看到有些年代的木製地板、走廊、樓梯、牆板。木製的走廊下側和房樑上還依稀可見雕刻的花紋,在院子西側還保留有做工細緻、雕刻著花草的木製門窗。此外,在69號院西側和北側也有兩個老院子,其中北側的院子結構和69號院相同,西側的院子西邊則變成了一座樓房。
住戶魏女士介紹,69號院有23間房,住了22家人。“我們是上世紀40年代搬進來的,已經住了70多年。這個建築有上百年的歷史。”魏女士的鄰居、67歲的金先生也說不出院子的來歷,只知道他們家從上世紀50年代搬進來後,院子經歷過很多次修繕,原來的土坯牆被砌成了磚牆,精心雕刻的門窗也都被更換了大半。
金先生介紹,院裡的居民們還保持了相對傳統的生活方式,西側的70號院內至今還留有水井,大家平時洗菜、洗衣用水靠的都是井水。冷天,一個火爐放在院子裡燒水,鄰居們就坐在爐子旁聊天。兩棵樹下還放著雞籠,花壇里種了小蔥和香菜。一位大媽說:“只要是有人煮麵條誰都可以拿去用,住在院子裡的鄰居要比住樓房裡的客氣多了。”?

地理位置?

金碧路附近。可乘145路公車至後新街站,步行至崇善街。

話劇取材?

目前,來自雲南師大附中2012屆的學生正以崇善街69號為背景創作話劇《梧桐樹》,預計2011年5月左右可以完成排劇,將在該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上演出。
據崇善街69號住戶魏女士介紹,該校學生已於2011年年初到院裡實地考察,其他省內學校的學生也有前往參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