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傳說

岳飛傳說

岳飛傳說是安陽市湯陰縣的民間傳說故事。岳飛是南宋著名的將領。在以往的教科書中,岳飛都被尊稱為民族英雄。在岳飛一生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岳飛年青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河南 · 安陽 · 湯陰縣

文化遺產名稱:岳飛傳說

遺產編號:I—1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安陽市湯陰縣

遺產級別: 市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

1129年,金將兀朮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岳飛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之後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次年,兀朮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準備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朮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於是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1142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生平年表

1103年3月24日出生。

宣和四年(1122)20歲岳飛拜著名擊槍手陳廣學藝,沒有多久,岳飛的擊槍技藝,就在全縣領先。是年,宋王朝和從北方崛起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相約聯合攻遼,欲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其時朝廷命在河北招募“敢戰士”,岳飛應募從軍,任小隊長,參加征遼之役。但不久,因奔父喪,離隊返鄉守孝。

靖康元年(1126)相州投劉浩軍。

1127年1月下旬成為宗澤的部將。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受令改隸黃潛善。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充中軍統領。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建炎二年歲末,返回開封。

建炎四年(1130)進駐宜興。

紹興四年(1134),岳飛自江州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被殺。

淳熙五年(1178),謚武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