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掘金鬥毆事件

尼克斯-掘金鬥毆事件

  尼克斯-掘金鬥毆事件 尼克斯-掘金鬥毆事件發生在2006年12月16日,一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進行的NBA常規賽中,比賽的雙方是紐約尼克斯隊與丹佛掘金隊。這也是自"奧本山事件"之後,聯盟做出最重處罰的一次鬥毆事件。 此次鬥毆事件的導火索是尼克斯隊後衛馬迪-科林斯(Mardy Collins)在比賽快要結束時對掘金隊JR-史密斯(J.R.Smith)的一次惡意犯規。起初只是雙方球員之間的身體摩擦,後來演變成了一場鬥毆。在雙方球員被拉開之後,當時場上的十名球員全部被罰出場。事後,聯盟對行為較為惡劣的七名球員做出了總計47場比賽的禁賽處罰。 儘管掘金隊主教練喬治-卡爾(George Karl)和尼克斯隊主教練伊塞亞-托馬斯(Isiah Thomas)並沒有接受處罰,但都遭到了輿論的廣泛指責。卡梅羅-安東尼(Carmelo Anthony)也因該事件顛覆了自己在聯盟中的形象。而在許多人看來,聯盟之所以對此事件做出如此嚴厲的處罰,只不過是為了保持聯盟遠離暴力的形象而已。 球隊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總計  丹佛掘金  29  38  27  29  123  紐約尼克斯  22  32  30  16  100 

比賽回顧

科林斯(白)對史密斯的這次犯規是這次鬥毆事件的導火索科林斯(白)對史密斯的這次犯規是這次鬥毆事件的導火索

比賽之前,紐約尼克斯隊的常規賽戰績為9勝17負,丹佛掘金隊的戰績為13勝9負。上半場,尼克斯隊一度只落後兩分,但在半場結束前,掘金隊將雙方的分差拉開到13分。下半場,掘金隊繼續發力,但尼克斯隊在比賽還剩10分鐘時將分差縮小到10分。但掘金隊隨後打出了12-2的小高潮。

全場比賽中,卡梅羅-安東尼得到了掘金隊最高的24分,馬庫斯-坎比(Marcus Camby)也得到24分,並得到9個籃板球。史蒂芬-馬布里(Stephon Marbury)得到了其賽季最高的31分,是尼克斯隊本場比賽得分最多的球員。

爭執

在比賽還剩75秒時,掘金隊以119-110領先尼克斯。在一次快攻中,掘金隊JR-史密斯(J.R.Smith)帶球上籃,尼克斯隊後衛馬迪-科林斯(Mardy Collins)雙臂保住史密斯的脖子,並把史密斯放倒在地。這點燃了掘金隊球員的怒火,JR-史密斯起身之後便和科林斯糾纏在一起,而其他球員隨後也加入了亂戰,直到現場的工作人員,裁判將球員們拉開。

在整個過程中,安東尼拳擊了馬迪-科林斯的面部,然後跑到了己方半場。尼克斯隊前鋒賈萊德-傑弗里斯(JaredJeffries)和內特-羅賓遜想追擊安東尼,未遂。在鬥毆散場之後,在比賽中的全部十名球員全部被罰出場。

影響

禁賽
史密斯和羅賓遜作為此次鬥毆的主角都受到了聯盟的嚴厲處罰史密斯和羅賓遜作為此次鬥毆的主角都受到了嚴厲處罰

NBA總裁大衛-斯特恩(David Stern)在事後決議對涉及鬥毆的球員做出嚴格的處罰,他說:"去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這些情況是我們必盡的義務。"七名球員在事後收到的聯盟的禁賽處罰,禁賽場次累計達到47場,球員因此遭受的薪水處罰達到120萬美元,而每支球隊也遭受了五十萬美元的處罰。因為安東尼的禁賽長度超過了12場比賽,他有權向聯盟提出申訴。但安東尼聲明他無意對此提出申訴,並稱他自己不想"再分心"。

球員 球隊 禁賽場數 球員損失薪水
卡梅羅-安東尼 丹佛掘金隊 15場 640097美元
JR-史密斯 丹佛掘金隊 10場 126142美元
內特-羅賓遜 紐約尼克斯隊 10場 107771美元
馬迪-科林斯 紐約尼克斯隊 6場 49084美元
賈萊德-傑弗里斯 紐約尼克斯隊 4場 189636美元
內內-希拉蕊奧 丹佛掘金隊 1場 72727美元
傑羅姆-詹姆斯 紐約尼克斯隊 1場 49091美元
公眾影響

在許多體育作者看來,兩隊的這次鬥毆遠不及兩年前"奧本山事件"來的暴力,而在體育網站SportNation的投票中,81%的投票者認為兩次鬥毆時間的最大區別是尼克斯與掘金隊的摩擦並沒有扯到現場觀眾的球迷。儘管如此,體育作者麥可-旺特(MichaelVentre)還是認為尼克斯與掘金的鬥毆事件要比當年的步行者和活塞的鬥毆來的惡劣,因為“這次事件完全是因為球員的舉動而引發,並因為他們自己而使事態升級。”一些作者認為這次聯盟的重罰正是因為奧本山事件而更加嚴厲,因為此時的聯盟正在進行“非常嚴格的形象整理工程”。

史蒂夫-弗朗西斯(Steve Francis)認為,媒體對這次事件的反應,和聯盟所作出的處罰頗具“種族主義動機”。他辯解道,美國職棒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和美國職業冰球聯盟(Nationl Hockey League,簡稱MHL)中的鬥毆事件要更為惡劣,但也不至於遭受如此嚴格的處罰,這就是因為NBA中有太多的黑人球員。弗朗西斯一席話引起了許多體育作者的共鳴,體育作者,電視節目名人麥可威爾伯恩(MichaelWilbon)說:“NBA球員比美國任何一個體育聯盟的運動員忍受了更加嚴格的審查。”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在此次鬥毆之後與NBA聯盟進行了談話,並稱“參加比賽的人就應該有能力約束自己的言行。”而NBA的發言人此後稱,他們不認為這次會面是必要的。

雙方教練

在雙方鬥毆幾分鐘之前,尼克斯隊的主教練伊塞亞-托馬斯(Isiah Thomas)對掘金隊卡梅羅-安東尼說,不要試圖進入籃下禁區。托馬斯在賽後對自己的這番言論進行了辯解,他說這完全是以為內丹佛掘金隊的主教練喬治-卡爾(George Karl)在比賽的垃圾時間中仍然使用球隊的先發球員,托馬斯認為卡爾的這種行為有失體育道德,托馬斯自己只不過是提醒一下安東尼而已。而喬治-卡爾在賽後回應道,這場鬥毆完全是托馬斯一手導演的。

托馬斯並沒有在這次鬥毆之後受到任何來自聯盟的處罰,聯盟的相應條款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托馬斯有任何的違規行為。但許多體育寫手卻對聯盟未對托馬斯進行處罰進行了口誅筆伐。ESPN的分析員馬克-斯坦(MarcStein)稱托馬斯隊自己言論的解釋是可笑的,前尼克斯隊球員,評論員格雷格-安東尼(Greg Anthony)說:"從沒有一個主教練這么對他的對手說話。",並說托馬斯是想讓當年壞小子活塞的各種身體對抗的比賽策略重新復活。

為了回應托馬斯所說的,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還在最後幾分鐘把自己的先發球員留在場上的行為,喬治-卡爾說托馬斯"從未想過追上比分",他自己只是想"在客場贏得一場大勝"。儘管如此,許多體育記者還是批評了卡爾的這個決定,認為卡爾也應該接受聯盟的處罰。而許多人認為,這是卡爾對托馬斯的一種報復,因為托馬斯也曾經以這種方式羞辱過卡爾的老朋友拉里-布朗(Larry Brown)。自己的主力球員在垃圾時間引發鬥毆,並造成主力球員的大面積停賽情況,也是卡爾遭到批評的重要原因。

卡梅羅-安東尼

鬥毆事件的一天后,安東尼發表了對自己家庭,對聯盟,以及自己球迷的道歉聲明。其中,安東尼特意向他揮拳相向的馬迪-科林斯道歉。在鬥毆事件發生時,安東尼是聯盟的得分王,他的禁賽處罰也是所有球員中所受處罰最長的,同時是NBA史上第六長的禁賽長度。前NBA球員史蒂夫-科爾(Steve Kerr)說,安東尼完全“玷污”了自己的形象,ESPN評論員里克-布赫爾(RicBUCHER)說,安東尼“點亮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體育畫報(Sport Illustrated)作者馬蒂-布恩斯(Marty Burns)說,安東尼打了科林斯,之後跑開的行為會讓他成為大江南北婦孺皆知的人物。

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在這段時間的機內雜誌封面上刊登了安東尼在鬥毆事件中的照片。原因是,他們不想“忍受安東尼的行為”。

鬥毆之後

巴克爾曼和克雷扎在日後共同效力掘金隊巴克爾曼(右一)和克雷扎(中)在日後共同效力掘金隊

2006年12月19日,在雙方鬥毆後的第三天,掘金隊通過交易得到了僅次於安東尼的聯盟第二號場均得分手阿倫-艾弗森(Allen Iverson)。在安東尼和JR-史密斯解禁歸隊後,三人率領球隊取得了賽季45勝的戰績,並幫助球隊以西部第六的成績進出了季後賽。但他們在首輪就被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淘汰。而尼克斯隊的常規賽戰績只有33勝49負,排名東區第12,無緣季後賽。

2007年11月17日,兩隊在鬥毆事件過後第一次進行比賽,掘金隊以115-83獲勝。比賽中,雷納多-巴爾克曼(RenaldoBalkman)對利納斯-克雷扎(LinasKleiza)嚴重犯規,雙方隨即爭吵了起來,但在巴爾克曼吃到一次技術犯規之後便停止了這次糾紛。在比賽的第四節,掘金隊換下了他們的主力球員艾弗森,安東尼和坎比。

2009-10賽季結束後,當年接受禁賽的七名球員中的三人還仍然在原先的球隊效力。馬迪-科林斯在2008年加盟了洛杉磯快船隊。傑羅姆-詹姆斯在被球隊交易到了芝加哥公牛隊,但拒絕為球隊出場。傑弗里斯和羅賓遜在2010年交易截止日那天被分別交易到了休斯頓火箭隊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