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吉洪諾夫

尼·亞·吉洪諾夫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俄語:Никола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Тихонов;英語:Nikolai Aleksandrovich Tikhonov;1905年5月14日-1997年6月1日),是烏克蘭族人,出生於烏克蘭哈爾科夫市的一個職員家庭。一九三O年畢業後從事工程技術工作,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七年間先後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彼爾烏拉爾斯克的工廠擔任車間主任、總工程師等職。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O年間任尼科波爾南方鋼管廠廠長。吉洪諾夫是個黑色冶金工業專家,曾在一九四三年和一九五一年先後兩次獲得史達林獎金。

簡介

吉洪諾夫1905年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烏克蘭哈爾科夫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他於1920年代於學校畢業並於1930年開始工作。吉洪諾夫的政治生涯開始於地方工業.最初在地方工業部門的任職。1963年他被任命為蘇聯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席。在阿列克謝·柯西金辭職後,吉洪諾夫被選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這個位置上,他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以改革蘇聯經濟,導致蘇聯於20世紀80年代進行經濟改革。1989年吉洪諾夫退休。於1997年6月1日逝世於莫斯科

經歷

吉洪諾夫在蘇聯領導集團中,本來是個在政治上沒有多大威望的人。雖說一九八O 年已滿七十五歲,但論政治資歷,在四十年代末還僅僅是一個鋼管廠的廠長,比起現任 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阿爾希波夫要低一大截,後者早在四十年代初就是蘇聯人民委 員部的第一副人民委員了,同部長會議的其他領導人相比也是如此。
然而,吉洪諾夫同勃列日涅夫交往極深。早在三千年代,勃列日涅夫為擴大自己的政 治勢力,就在自己的家鄉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結交了一批“知己”,其中多數是自己的 老同學、老同事。一九四O年勃列日涅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委主管國防工業的書 記時,吉洪諾夫就在勃的領導下擔任該州工廠的負責工作。吉洪諾夫雖不是勃的老同學, 但由於當時學的專業相同,又是上下級關係,便成了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一九四六年夏至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間,勃列日涅夫任扎波羅熱州州委第一書記時,吉洪諾夫曾在該州鋼 管制造中心尼科波爾南方鋼管廠當廠長,為戰後恢復和重建該州工業賣了不少力氣,得 到勃列日涅夫的賞識。有一次吉洪諾夫未經上級許可,擅自修建工人療養院,花的錢超 出修理費的預算兩倍。當時來廠視察工作的一位蘇聯部長會議的部長吉沃相訓斥他說; “你是什麼人,洛克菲勒嗎?”勃列日涅夫急忙上前為吉洪諾夫打了圓場說:“蓋了這么一 座‘別宮’是為自己蓋的嗎?”從此以後,這位廠長對勃列日涅夫感恩不盡,成了勃列日涅 夫更加忠實的盟友。一九五O年,勃調到蘇共中央工作,吉洪諾夫也從地方提拔到蘇聯 黑色冶金工業部任總管理局局長,隨後又升任副部長。一九五七年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 斯克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一九六O年至一九六五年間先後任蘇聯國家科學經濟委員會 副主席和蘇聯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席。

勃列日涅夫

對吉洪諾夫一向有好感。他在回憶錄《復興》中談到他過去對吉洪諾夫 的印象時說,吉洪諾夫“比任何人都關心工人的生活,工廠里的工作也搞得不錯。”一九 八O年六月又說:“他早就表明自己是位出色的工業組織者。可是光說這一點未免太少了。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的特點是,有高度的責任感,善於從大量的事務中抓住主要之 點,大膽作出決定。”難怪一九六四年十月勃列日涅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後改稱總 書記)後不久,吉洪諾夫便由蘇聯國家計畫委員會的一名副主席被破格提拔為蘇聯部長 會議副主席,進入柯西金主持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團。一九七六年九月吉洪諾夫又取得 了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的職位,填補了因波利揚斯基被黜而留下的空缺。一九七八年底,勃列日涅夫又把吉提拔為政治局候補委員,翌年又晉升為政治局委員。

事情

到此並未結束。因為當時柯西金的另一名得力助手、中央政治局委員馬祖羅夫 也是蘇聯部長會議兩名第一副主席中的一個,而且他比吉洪諾夫年輕九歲,馬從一九 六五年以來一直擔任這個職務,並積極協助柯西金推行新經濟體制。馬顯然是未來同吉 洪諾夫爭奪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位的一名強敵。但沒有過多久,到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馬祖羅夫被解除了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事隔三天,又被解除了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 席職務。這樣一來,吉洪諾夫便成了蘇聯部長會議中唯一的一名第一副主席,一旦柯西 金下台,他就成了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的當然繼承者。

結果

實際上,自一九七九年秋天柯西金的心臟病惡化後,吉洪諾夫已在履行部長會議主 席的職務了。一九八O年十月勃列日涅夫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親自提名由吉洪諾夫 接替被迫辭職的柯西金的職務。
眾所周知,吉洪諾夫是一位經濟專家,對蘇聯國內外的重大方針政策沒有發表過什 么值得注意的獨特見解,他只不過是勃列日涅夫政策的忠實執行者。七十五歲高齡的吉 洪諾夫出任蘇聯政府首腦一事,表明了勃列日涅夫集團繼控制蘇聯黨和蘇維埃大權 後,又把蘇聯部長會議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吉洪諾夫年事已高,勃列日涅夫推舉 他擔任繁重的政府首腦工作,也就使蘇聯領導集團的年齡老化問題愈益突出。
吉洪諾夫離開政壇後,於1989年去信戈巴契夫,信中對他曾任部長會議主席表示遺憾。蘇聯共產黨解散後,他長住他的鄉間別墅,過著隱居的生活。從未接觸公眾。 他晚年的生活非常淒涼,因為他沒有孩子,同時其妻子也已過世。蘇聯解體後,吉洪諾夫擔任最高蘇維埃的顧問。吉洪諾夫逝世於1997年6月1日,安葬於莫斯科新處女公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