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創業教育讀本

就業創業教育讀本

三、職業認知 一、創業者 五、創業的啟動

基本信息

作 者: 范德華,周利興 著 林堯,楊錫山,雲南省旅遊學校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雲南大學出版社

就業創業教育讀本就業創業教育讀本
ISBN:9787548200598 出版時間:2010-04-01 版 次:1 頁 數:17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創業必修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指導學生如何就業、創業的讀本。全書共分四個主題,包括:生涯規劃的設計與實施;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基本知識與技能;自主創業,成就事業。每個主題包括基本知識,拓展閱讀和活動建議三個部分。本書內容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目錄

主題一 生涯規劃的設計與實施
基本知識
一、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二、自我認知
三、職業認知
四、環境分析
五、職業決策
六、職業生涯目標的確立與實現
拓展閱讀
一、在職業生涯各階段,你該做什麼
二、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三、自我認知是擇業和就業的基礎
四、職業性格測試
五、氣質測試
六、制定“可測生涯目標”很重要
七、在勞動力市場可獲得哪些就業信息
八、不同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的適合程度分析
九、社會需求——如何選擇更容易成功的機會
十、謀定身動——如何進行職業準備
活動建議
活動一 班級小組討論:職業生涯設計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活動二 制訂一份切實可行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
活動三 我是誰
活動四 自我測試
主題二 職業意識的培養
基本知識
一、塑造敬業形象
二、增強責任意識
三、樹立服務觀念
四、培養誠信品質
五、提高創新能力
六、弘揚團隊精神
拓展閱讀
一、最後的馬拉松選手
二、讓敬業成為一種習慣
三、認真的法拉第
四、以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事業
五、模具大王——李凱軍
六、比爾·蓋茨的“成功潛質”
七、如何看待跳槽現象
八、曾子以信教子
九、誠信帶來的機遇
十、晏殊信譽的樹立
十一、失信導致喪生
十二、誠信缺失,乳業巨頭自食其果
十三、在工作中把為人民服務具體化
十四、李素麗優質服務為大家
十五、責任認識的誤區
十六、責任伴我們成長
十七、魚和木頭的區別
十八、小疏忽造成大後果
十九、艾爾森的調查
二十、抓住靈感的技巧
二十一、如何激發團隊意識
活動建議
活動一 誠實守信主題班會
活動二 責任伴我成長主題班會
主題三 就業基本知識與技能
基本知識
一、塑造職業人形象
二、撰寫求職簡歷
三、體驗求職面試
四、掌握求職途徑
五、職業適應與發展
拓展閱讀
一、形象溝通的“55387”定律
二、精心準備,注重面試中的每一個細節
三、細化你的特點,彰顯你的長處
四、以積極的態度做平凡小事
五、求職簡歷意義重大
六、求職信的撰寫技巧及注意點
七、求職信樣例
八、傳送簡歷及求職信的方式
九、面試應當精心準備
十、不良習慣和修養導致面試失敗
十一、五十個經典面試問答
十二、掌握正確的求職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十三、進入職場後需要的五個轉變
活動建議
活動一 形象、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
活動二 模擬求職面試主題班會
主題四 自主創業 成就事業
基本知識
一、創業者
二、創業準備
三、創業項目
四、創業模式
五、創業的啟動
拓展閱讀
一、你適合創業嗎
二、你屬於哪一類創業者
三、殘疾人周彥俊的創業神話
四、捕捉商機,小草變搖錢樹
五、垃圾堆里創大業
六、打工的意義
七、從小護士到“打工皇后”的路有多遠
八、未來十大熱門行業
九、從買鞋到賣鞋
十、野雞成就大事業
十一、創業箴言
十二、下崗工人的創業路
十三、公務員兼職開了洗衣店
十四、田文的禮物專賣店
活動建議
活動一 創造思維訓練
活動二 寫一個採訪手記
附錄 旅遊業員工應具備的基本職業品質
一、職業良心和良好的職業習慣
二、耐心細緻是旅遊業員工重要的職業品質
三、端莊豁達是旅遊業員工應具備的外在氣質
四、旅遊業員工應具備團體精神和大局意識

精彩書摘

服務是人類社會的產物。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對服務的認識和對服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正在不斷地提高。所以在21世紀的今天,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服務”這個詞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個人競爭、社會競爭和推動社會進步的要素之一,同時也是商家成功的秘訣。
(2)樹立服務意識。服務意識就是指自己為他人(包括家人、領導、同事和朋友)提供熱情、周到、主動的服務,以滿足對方現實和潛在的需求的觀念和欲望。服務意識是個大概念,它不僅有人的素質與能力為內在支撐,而且受外部競爭壓力所影響。對於一個組織來講,服務意識不僅僅局限於對外部人群的服務中,而且也反映在一個單位的內部管理和相互服務中。作為組織中的一員,從領導到基層員工,都應該具備服務意識。尤其對於領導,作為組織核心,服務意識更是不可缺少的。或許可以做個不太合適的比喻:組織中的每一個層級,應該把上級當成自己的供應商,把下級當成自己的顧客。把上級當供應商,是要從他那裡獲得資源;把下級當顧客,是因為工作業績要靠下級來完成。
具有服務意識的人,能夠把自己利益的實現建立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把利己和利他行為有機結合起來,常常表現出以別人為中心的傾向。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首先以別人為中心,服務別人,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服務。服務意識也是以別人為中心的意識。擁有服務意識的人,常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人之所想。為了使別人滿意,不惜自我謙讓、妥協甚至奉獻、犧牲。但這都只是表象,實際上,多為別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會更多。這正是聰明人的做法。
缺乏服務意識的人則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價值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對立起來。在這些人看來,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從別人那裡偷來、搶來或者騙來,否則,別人不會主動為自己付出。實際上,這常常是懶人們的哲學,從本質上說,這違背了人與人之間服務與被服務關係的規律。這種人越多,社會就越不和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