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在中國,少數民族在學好本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漢語文,是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國的民族分布、民族關係的特點以及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需要決定的,是長期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正文

在中國,少數民族在學好本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漢語文,是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國的民族分布、民族關係的特點以及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需要決定的,是長期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秦漢起,中國就已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到現在,全國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合計約有6700萬,約占全國10億人口的6.7%。其中人口在千萬以上的只有一個壯族,百萬以上千萬以下的民族有14個,其餘都在百萬以下。各民族的分布,大致是“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各個地區普遍居住著幾個不同的民族,沒有大面積的單一民族居住區。漢族遍布全國各地,或則與少數民族雜居一起,或則成塊地與少數民族相鄰。漢族與各少數民族在各方面都結成極其密切的關係。歷史上,漢語早已是各少數民族兼用的第二語言,同時成為各民族之間共同使用的交流思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從根本上廢除了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制度,各民族之間出現空前未有的團結。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學習語言已成為一種新風尚。少數民族從自身的發展中深深體會到,在我們這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要迅速繁榮發展,除了學習使用本族語言文字外,還有必要進一步學習使用漢語文。因為漢字記載了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文化和經驗,漢語是全國各民族相互交際共同使用的語言工具。學好漢語文已成為各少數民族的共同願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到現在,各少數民族中的幹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大多數已不同程度地學會使用漢語文。從國小到大學的各級學校中,已根據不同民族的情況,分別設定了漢語文課,編寫了大量的教材,培養了一大批漢語文師資。30多年來,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已取得了不少經驗。這些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必須從不同民族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不同的措施和辦法。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中國少數民族存在各種不同的特點:有的民族(如藏、維吾爾、哈薩克等)人口較多,有大片的聚居區,懂漢語文的人較少,而有的民族(如白、納西、阿昌等)人口較少,只有小片聚居區,懂漢語文的人較多;有的民族(如蒙古、藏、維吾爾、朝鮮、彝等)有歷史較長的文字,而有些民族沒有文字( 如獨龍、怒、德昂、布朗等 )或只有新創文字(如景頗、拉祜、傈僳等);有的民族社會發展較快,知識分子較多,而有的民族社會發展較慢,知識分子較少;等等。就是在一個民族內部,不同地區也往往存在許多差異。這些不同的特點,決定中國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而不能搞“一刀切”。
②必須針對民族學生的母語特點進行教學。中國55個少數民族分別使用80多種語言。這些語言分屬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印歐等5個語系。不同語系的語言,特點相差很大;就是同屬漢藏語系的不同語言,各語族同漢語之間也存在許多不同的特點。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常常受到母語的“干擾”,往往把母語的特點帶進漢語學習中來。母語的“干擾”反映在語音、辭彙、語法等各個方面。比如使用阿爾泰語系語言的學生,由於母語裡沒有聲調,學習漢語時往往掌握不好音高的變化;又如使用藏緬語族某些語言的學生,由於母語里沒有介詞,學習漢語時使用介詞是個難點;等等。如能針對學生母語的特點進行教學,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③善於處理少數民族語文教學同漢語文教學的關係,是取得漢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過去的教學經驗證明:學生掌握本族語言文字水平越高,接受漢語文的能力就越強,學習漢語文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凡通行少數民族語文的地區,原則上應在掌握民族語文的基礎上再安排漢語文學習。至於少數民族語文要學習幾年,哪些課程用少數民族語文授課,漢語文從哪一年開始學習,二者如何銜接等問題,都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決定,而不能強求一致。只有本族語言而無本族文字的民族,漢語文教學只能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這當中必須解決怎樣使用民族語言授課的問題。
④依靠少數民族語文進行漢語文教學。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時,其母語既有“干擾”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在教學的初級階段,用少數民族語文進行翻譯教學、對比教學,用少數民族文字給漢字注音注義,能幫助學生較快地、準確地掌握漢語、漢字。少數民族語文的輔助作用,可隨學生的漢語文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步減少,最後轉為全部用漢語進行教學。何時實現這個轉變,應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⑤必須大力培養熟悉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文教師。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水平主要決定於教師的業務能力;而教師的業務能力,大多又決定於是否了解學生的語言特點。如果教師熟悉少數民族語言,就能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⑥提高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加強理論研究。中國的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除了必須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外,還要研究適合各民族特點的特殊規律。要深入進行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對比研究,研究怎樣在教學中做到既要遵循漢語規律、又照顧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特點。改革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的兩個重要環節。隨著現代科學的迅速發展,怎樣用現代科學的成果來改革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是我們面臨的新任務。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