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五月。上片,寫端午時節,黃州一派清新昇平氣象。下片,寫蘇軾與徐君猷一起歡度端午節日。全詞,借景抒情,名為寫端午酬節風俗,欣賞五月自然風光,實是借題發揮,歌頌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樂的功績,表露蘇軾自己的忠君愛國憂民的願望。

作品原文

少年游 ·端午贈黃守徐君

銀塘朱檻麴塵波 ,圓綠卷 新荷。蘭條薦 浴,菖花 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沉醉酬 佳節,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 宴遊過。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少年游:詞牌名,始見於晏殊《珠玉詞》。又名《少年游令》,《小闌乾》,《玉臘梅枝》,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

②徐君猷(yóu):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當時黃州知州。

③銀塘:銀亮的池塘。朱檻(kǎn):紅色的欄桿。麴(qū)塵:指淡黃色的江水。麴,同曲。釀酒時,用以發酵的“酒麴”,所生的菌呈淡黃色。

④圓:團團。卷:托住。

⑤條:枝。薦:進。

⑥菖(chāng)花:菖蒲花。

⑦沉醉:喝酒過多,人昏昏欲睡的樣子。酬:酬謝。

⑧無吝:不吝惜,不要捨不得。

白話譯文

銀亮的池塘,紅色的欄桿,倒映在淡黃色的水波里,團團的綠葉托起清新的荷花。用蘭葉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釀酒喝,天氣清明而暖和。

需要用喝酒、聚會來酬謝端午佳節,這裡有美酒歌舞陪伴。監獄裡的草長的深,公堂上也靜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擺宴、遊玩。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五月,是蘇軾被貶黃州後的第二個端午節。此時,蘇軾心情稍為平靜,與徐君猷(蘇軾貶官黃州時的好友)同賞五月的風光,飲酒開懷,作該詞以答謝之。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寫黃州端午節一派清新昇平氣象。“銀塘朱檻麴塵波,圓綠卷新荷”,描繪宜人的美景。一“銀”,一“朱”,一“麴塵”,一“圓”,一“綠”,一“新荷”,組綴成五月百色爭妍的風景圖,頗有“晴沙金居色,春水麴塵波。紅簇交枝杏,春含卷葉荷”(白居易《春江閒步贈張山人》)的神韻。“蘭條薦浴,菖花釀酒”,筆鋒一轉,由寫大自然進入到寫民俗生活:綠蘭枝浸水而浴,綠菖蒲釀酒而飲。整個生活,沉浸在濃郁的節日氣氛中,身心愉快。最後一句為點睛之筆,將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為“天氣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昇平的。

下片,寫蘇軾與徐君猷一起歡度端午節日。“好將沉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開頭三句,承上啟下,將酬節“沉醉”,伴之以“歌”,將歡欣諧趣的兩位官員描繪得十分傳神。“好將”二字,起到貫連上片與下片的主脈作用。“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是蘇軾承上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後真言:太守治州有方,無人犯罪,遺愛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稱之為“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清泰政治。這正是蘇軾借題抒發愛民思想的用意。自然,這次端午酬節超過正常性的游宴就沒有什麼可吝惜的了。字裡行間滲透蘇軾與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誼與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詞,名為寫端午酬節風俗,欣賞五月自然風光,實是借題發揮,歌頌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樂的功績,表露蘇軾自己的忠君愛國憂民的願望。上片結尾處“天氣尚清和”,收而未盡,為下片留出餘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將沉醉酬佳節”的過片句,由詠景而轉向寫人,起了承遞作用,景情融合。

名家評論

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劉乃昌《一曲陽關情幾許》:蘇軾在這首贈和詞中,期望徐君猷實行開明的邑政,省刑罰,減獄囚,做到政通人和,然後就可以無優無慮地歡度佳節。“獄草煙深,訟庭人悄”,寄託著蘇軾清平政治的理想。

山東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於培傑《蘇東坡詞選》:詞描寫了端午節的昇平景象,稱讚了徐君猷的政績。詞上片重在寫風俗,下片重在寫政績,全篇仍反映了蘇軾“厚風俗”以治國的政治理想。

作者介紹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