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檀

小葉檀

紫檀屬檀香紫檀,紫檀木中的精品,俗稱小葉檀。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主要在印度邁索爾邦,其餘各類檀木則被歸納在草花梨木類中。小葉檀生長緩慢,數百年才能成材,最大的紫檀直徑僅二十公分左右。明末,南洋各地的紫檀木幾乎被採伐殆盡,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這是紫檀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本信息

簡介

檀木佛珠檀木佛珠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主要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地區,其次是交趾。我國廣東、廣西也產紫檀木,但數量不多。印度的小葉紫檀,又稱雞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貴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級的。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複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紫檀是一種稀有木材,亦稱“青龍木”。豆科,常綠大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蝶形花冠,黃色,圓錐花序。莢果扁圓形,周圍有廣翅。一般分為大葉檀、小葉檀兩種。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稱“紫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紫檀的生長期極其緩慢,每100年才長粗3厘米,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長成材。

常見檀木

檀木檀木
檀,梵語是布施的意思,世界上僅存有沈檀、檀香、綠檀、紫檀、黑檀紅檀等,而且數量極其有限。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小葉紫檀首飾,除了以兒孫福為代表的三大名檀外,多為民間古老的製作粗造小葉紫檀家具而販制,大部分為假冒小葉紫檀商品,這點尤其要注意!其質地緊密堅硬、色彩絢麗多變、香氣芬芳永恆,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所以人們常常把它作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
1、綠檀
因其特性高貴,在我國古代宮廷極為流行,大官貴族都普遍佩戴。
檀木放置時間的越久顏色越綠,木質散發出獨特的檀香味;因自然生長極慢,自然存量極為有限,比一般的紅木更為稀少。 
鑑別防偽:世界上的檀木只有沈檀,檀香,綠檀,紫檀,黑檀,紅檀幾種;綠檀密度在檀木中居中,置於水中紫檀在最下面,綠檀在水中,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著。在密閉的薄膜下還會在木材表面形成晶瑩剔透的絮狀結晶物,這是因為其含有豐富有機質無法揮發而成結晶物,只要將密封的薄膜打開,絮狀結晶物遇風逐漸消失。
2、紫檀
亦稱青龍木,屬蝶形花科,亞熱帶常綠喬木,主要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我國湖廣、雲南一帶也有少量出產。紫檀的材質緻密堅硬,體重,入水則沉,一立方米木材可達703公斤。色調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澤美麗的回紋和條紋,年輪紋路成攪絲狀,棕眼極密。無痕疤。用酒泡則紫色出,並可粘到碗上。其樹脂或木材削片和銼末入藥,可治瘡毒。紫檀木主要用作製造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製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
鑑別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頭的表面輕輕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也可以從木頭上刮下一點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現一道道血紅色的絲條,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顏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後掉色,打上顏色不掉。
與紫檀木同類的木材還有檀香木,為常綠灌木,產於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木質堅重、清香,有黃、白兩種。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類小件器物,木質不如紫檀木。
3、黑檀
黑檀木屬柿樹類,主要產於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黑白相間,直至淺交錯,結構緬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是一種十分稀少的珍貴家具及工藝品用材。

主要產地

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
1、紫檀屬
a、紫檀木類
檀香紫檀(印度)即印度小葉紫檀,只有這一種屬於紫檀木類,其他紫檀皆屬於花梨木類,非真正紫檀
b、花梨木類
越柬紫檀越南、高棉、泰國)
達曼紫檀(印度、安達曼群島
刺蝟紫檀(熱帶非洲
印度紫檀(主產於印度、緬甸、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引種栽培)
大果紫檀(緬甸、泰國、寮國
囊狀紫檀(印度)
鳥足紫檀東南亞中南半島)
2、黃檀屬
a、香枝木類
降香紫檀(中國海南)
b、黑酸枝木
刀狀黑黃檀(緬甸)
黑黃檀(東南亞及中國雲南)
闊葉黃檀(印度、印尼的爪哇
盧氏黑黃檀(馬達加斯加)
東非黑黃檀(非洲東部)
巴西黑黃檀(巴西)
亞馬孫黃檀(巴西)
貝里斯黃檀(貝里斯)
c、紅酸枝木類
巴西黃檀(熱帶亞洲)
賽川黃檀(巴西)
交趾黃檀(越南、泰國、高棉)
絨毛黃檀(巴西)
中美洲黃檀(墨西哥等中美洲)
奧氏黃檀(緬甸、泰國、寮國)
微凹黃檀(中美洲)
3、崖豆屬、鐵刀木屬
a、雞翅木
非洲崖豆木(非洲剛果盆地
白花崖豆木(緬甸、泰國)
鐵刀木(東南亞、中國雲南、廣東引種栽培)
4、柿樹屬
a、烏木
烏木(斯里蘭卡及印度南部)
厚瓣烏木(熱帶西非
毛藥烏木(菲律賓)
蓬賽烏木(菲律賓)
b、條紋烏木
蘇拉威西烏木(印尼蘇拉威西島
菲律賓烏木(菲律賓)

套用歷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紫檀之風,是最早認識和開發紫檀的國家。紫檀之名,最早出現於1500年前的晉朝,崔豹《古今注》云:紫檀木,出扶南(指東南亞),色紫,亦謂之紫檀。到唐朝的時候,已有詩為贊。王建宮詞之九七云:“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孟浩然之涼州詞也云:“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可見,唐代已經知道紫檀是做琵琶槽板的好材料。
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為皇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寵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採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
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中國古代宮廷使用紫檀始於唐代

1.一寸紫檀一寸金
紫檀這種良材,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中國古代最早關於“檀”的記載,始見於《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
明人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論》中記述紫檀這種木材:“紫檀木出交趾、廣西、湖廣,性堅好,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濕浸之,色能染物,作冠子最妙。”紫檀木主要產自熱帶地區,在中國生長不多,由於這種木材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極難得到,且木質堅硬,緻密,適於雕刻各種精美的花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故被視為木中極品,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
2.紫檀在唐代詩書畫樂中的出現
“紫檀”名稱雖然早就見諸晉代文獻,但有關以紫檀木打造器物的記載卻是始於唐代。全唐詩卷四孟浩然《涼州詞》詩云:“混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里,哪堪馬上送明君。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另外《全唐詩》卷十五李宣古《杜司空席上賦》:“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觱篥調清銀象管,琵琶聲亮紫檀槽。”又《全唐詩》卷二十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二首》:“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而據史料可查,在中國古代宮廷中最早使用紫檀,也是在唐代這一時期。
3.武則天打造紫檀棺材葬鸚鵡
在明代文人李栩所著的《戒庵老人漫筆》里,記載了一則唐代女皇武則天為其寵禽打造紫檀棺材的典故:“唐武后畜一白鸚鵡,名雪衣,性靈慧,能誦心經一卷。後愛之,貯以金籠,不離左右。一日戲曰:‘能作偶求脫,當放出籠’。雪衣若喜躍狀,須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以禿衿,別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女,常念南無觀世音’。後喜,即為啟籠。居數日,立化於玉球紐上,後悲慟,以紫檀作棺,葬於後苑。”
·元代宮廷紫檀使用考
1.元代海外貿易的舶來品
唐代以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手工業技術水平較之以前也有了進一步提高,以後迭經發展,到了元代,我國手工業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朝的貴族、官吏多經營海外貿易。在對海外貿易的過程中,來自殊方異域的特產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內,許多舶來品甚至進入了元朝宮廷,除了犀角、象牙、珍珠、寶石、香料等所謂的專供皇室貴族、權門豪強消費的奢侈品——“細貨”外,也有一部分是手工業產品所需的珍貴原料,這其中不能不談到元世祖近臣亦黑迷失及其進獻給元代宮廷的珍貴木材“紫檀木”。
2.元代宮廷內的紫檀器用
元代皇宮中不僅有以紫檀木為構架棟材建造的“紫檀殿”,元代禁宮大內的一些家具器用陳設等也都採用紫檀木製成。元代立國之初,國力強盛,四海來朝,八方入貢,來自殊方異域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流入元代宮廷以內。元代紫檀的使用,較之元以前唐代宮廷里的“紫檀軸”、唐武后為寵禽鸚鵡打造的紫檀小棺等範圍更廣,涵蓋面包括紫檀寶座、紫檀畫軸以及雕飾紫檀福海龍紋的鹵薄儀仗等。
元代宮廷內紫檀器用家具的記載見於元末文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一書,該書記載元朝大內延春閣的寢殿之內,就設有紫檀御榻。“寢殿楠木御榻,東夾紫檀御榻。”《南村輟耕錄》里所記的延春閣寢殿內的“紫檀御榻”,是中國古代文獻中首次明確出現以紫檀木製成坐具的記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