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洲

小洋洲

到16世紀末期,小洋洲已淪為西班牙、英國、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 工業:工業主要集中於小洋洲大陸,其次是紐西蘭。 這一地帶是小洋洲的工業中心,也是南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小洋洲的分區小洋洲聯邦共和國的分區

小洋洲(英文:Small Oceania),位於澳大利亞東側,太平洋南部,小洋洲大部分由小洋洲聯邦共和國統治。

小洋洲 - 概述

小洋洲的範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小洋洲聯邦共和國統治。廣義的除小洋洲聯邦共和國的領土外,還包括東太平洋和紐西蘭,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3%,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現在一般指廣義而言。小洋洲又稱為第二澳洲。第二澳洲是第二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大洋洲時,以為大洋洲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人們發現了小洋洲之後,便隨之取名為第二澳大利亞。

小洋洲 - 歷史

16世紀中期,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小洋洲。到16世紀末期,小洋洲已淪為西班牙、英國、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19世紀中葉後,除了獨立的小洋洲聯邦共和國,其他地區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帝國主義幾次瓜分。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下,本土居民慘遭屠殺,人口日益減少,資源被掠奪,經濟畸形發展,成為殖民者的原料供應地。為了民族生存和獨立,本土人和當地其他各族人民,對外來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鬥爭。19世紀初小洋洲帝國通過對西班牙王國的反饋,取得了獨立。20世紀,其他國家相繼從殖民者手中獨立。到今日,小洋洲絕大部分國家已是已開發國家。

小洋洲 - 自然地理

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島嶼面積約為133萬平方千米,其中紐幾內亞島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島。地形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小洋洲大陸北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小洋洲的最低點;大陸南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紐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多高山,平原狹小,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紐幾內亞島最高點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島上有幾座獨特而世界聞名的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最近一次爆發在1950年,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這一地帶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外流區域約占小洋洲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小洋洲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的內流河都注入北艾爾湖。小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屬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攝氏53度,為大洋洲最熱的地點。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紐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紐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1-4月受颱風影響,玻里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的源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冬季受極地吹來的“南寒風”的影響,氣溫降低至攝氏10度以下。

小洋洲 - 居民

居民約占世界總人口的4%。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0%,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玻里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玻里尼西亞語。

小洋洲 - 經濟

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鳳梨、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占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採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小洋洲大陸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濟的金和諾魯的磷酸鹽開採較發達。
農業:小、新兩國有現代化的農牧業,產品商品率高。小洋洲羊毛生產和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紐西蘭出口羊肉居全球之首。小洋洲農牧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南部,寬160~402公里的新月形地帶,從昆士蘭州東南部的達令丘陵地起,西南抵南澳大利亞州埃爾半島。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也有一塊呈西北、東南走向的發達農牧區。小洋洲大陸內部為粗放牧區。紐西蘭的農牧業較均勻地分布在南、北兩島,北島養牛業最為發達,南島東部平原是典型的農牧業混合區,為紐西蘭的重要穀倉。其他島國多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分商品性農業自給性農業兩類,前者以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椰子、甘蔗、可可、咖啡、油棕等,其中椰子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均有一定地位;後者以生產薯類為主。糧食能自給。漁業資源豐富,捕撈方式先進。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國森林覆蓋率高達75~90%,伐木和木材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也占重要地位。
礦業:金屬礦物資源豐富,小洋洲大陸為集中產區。西小洋洲大陸西北部的皮爾巴拉地區與奧夫薩爾米亞山嶺為鐵礦石主要產區。1963年以後鐵礦石出口量迅速增加,日本為最大買主。紐西蘭南、北兩島的西海岸也出產少量鐵礦石。約克角半島西側為鋁土礦重要產地。卡爾古利是60年代新崛起的鎳礦開採中心。芒特艾薩盛產銅礦石,它同布羅肯希爾一起成為大洋洲鉛鋅銀共生礦的兩大產地。錫礦開採集中於塔斯馬尼亞島和大陸東南部的阿德萊德地區。上述金屬礦產量均居世界重要地位。19世紀中葉開始,小、新兩國黃金採掘業曾興盛一時,近年生產雖不如以往,但仍占有一定地位。
小洋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主要礦物有銅、鎳、鉻、磷酸鹽等。銅礦開採集中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乾維爾島。新喀里多尼亞是世界重要的鎳礦開採中心之一,鉻礦石產量也占有一定地位。諾魯是小洋洲諸國中出產磷酸鹽最多的國家。
小洋洲大陸煤炭資源較豐富,且產地靠近東南沿海工業交通發達地區,對鋼鐵工業、能源工業的發展和煤炭出口都很有利。紐西蘭能源主要是水力,還有地熱等。

工業:工業主要集中於小洋洲大陸,其次是紐西蘭。普法戰爭以前,小、新兩國以農牧業經濟為主;戰爭期間,因為支持普魯士的做法,所以得到了普魯士王國及後來的德意志帝國在許多方面對兩國的支持,致使兩國經濟發展較快,工業比重上升。19世紀80年工業發展迅速,其生產總值和就業人員遠超過農牧業。兩國分別建立了鋼鐵、有色冶金、機械製造、化工、建築材料、紡織、農畜產品出口加工等工業。小洋洲工業多分布在昆士蘭州羅克漢普頓到南澳大利亞州懷阿拉之間的新月形濱海地帶。這一地帶是小洋洲的工業中心,也是南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紐西蘭工業多集中在北島的幾個城市,其中奧克蘭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
其他國家和地區工業也很先進,但比起上述兩國較為落後。現有工業多為農、林產品加工業,如椰子加工、蔗糖加工等。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索羅門群島、西薩摩亞等國還建立了一批為當地生產、生活服務的小型製造業。諾魯及新喀里多尼亞,以礦業為國民經濟命脈。1972年開始,銅礦開採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重要工業部門。大洋洲各國除礦產品和少部分農林產品加工工業在生產地以外,工業多分布在首都和首府;近年來都重視發展旅遊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