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炫技經典小品

小提琴炫技經典小品

小提琴炫技經典小品是收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薩拉薩蒂、克萊斯勒等傳世名作的專輯。

概述

專 輯:小提琴炫技經典小品
歌 手:黃蒙拉 
語 言:純音樂專輯1CD
公 司:天韻文化
日 期:2005.09.28

專輯背景

“中國製造”小提琴超炫演奏家
帕格尼尼一脈傳承的浪漫琴韻
第49屆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帕格尼尼隨想曲演奏獎
繼李雲迪、郎朗後加盟環球,“東方帕格尼尼”黃蒙拉奪獎後首張唱片震撼登場
小提琴炫技經典,收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薩拉薩蒂、克萊斯勒等傳世名作,超值特別版 Bonus DVD:聖-桑 圓舞曲隨想曲 MV,該曲技巧華麗、有難度,很能體現黃蒙拉純熟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而且其靈活嫵媚、略帶傷感的鏇律更能為 MV 的畫面感做完美的襯托。
演奏:黃蒙拉,小提琴
 喬凡尼,鋼琴
在成功簽約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環球唱片”九個月之後,才華橫溢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黃蒙拉於9月28日正式推出精心製作的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小提琴炫技經典小品》。這張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個性化的獨到理解和嚴謹的演繹風格而完成的唱片,不僅成為今年內地古典樂壇最華彩紛呈的演繹作品之一,更是黃蒙拉這位中國本土培養的年輕小提琴演奏家邁向世界頂級演奏家行列的起步見證。
⊙帕格尼尼演繹高手中國製造小提琴家
2002 年10月的義大利熱那亞成就了一個中國青年的夢想和屬於中國的音樂榮耀。當時剛從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畢業的黃蒙拉,隻身參加第 49 屆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在這項世界頂級小提琴專項賽事中,黃蒙拉一舉奪得了金獎、最佳帕格尼尼隨想曲演奏獎和紀念馬里奧羅·明內里獎,成為繼呂思清、黃濱之後中國第三個帕格尼尼金獎得主,而且這是中國人連續八年折戟帕格尼尼賽後,首次由本土培養的選手在世界古典樂壇爭得的頂級榮譽。在三位曾獲金獎的中國選手中,黃蒙拉是唯一沒有留學經歷,也是得獎年齡最小的一位。
黃蒙拉 1980 年出生,四歲起跟隨當時上海電影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張欣學習小提琴。八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國小畢業後,以第二名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並於 1998 年順利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在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麗拿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黃蒙拉練就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伴隨著對音樂敏銳的感悟力和無窮的享受欲,他開始嶄露頭角。1999 年,在俄羅斯楊波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三等獎、觀眾獎、最佳浪漫派技巧型樂曲演奏獎:2000 年在波蘭盧布林維尼亞夫斯基及利賓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青年組銀獎;2001 年獲得日本仙台國際小提琴協奏曲比賽金獎,同年獲得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優秀表演獎。在獲得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後,他被破格錄取為上海音樂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雖然沒有留學經歷,這絲毫沒有桎梏黃蒙拉對音樂的理解和詮釋。尤其以高難度而聞名的帕格尼尼作品不僅演奏技巧紛繁複雜,飄逸的浪漫主義色彩重現也是考驗樂手的關鍵。而黃蒙拉自幼接受俞教授的嚴格訓練,鍛造出“緇銖必糾”的嚴謹。大量的閱讀和對著名樂手表演的透徹研究,培養了他獨特的領悟力和應變力。在帕格尼尼賽上,他就是以臨時排練了三天的曲目征服了評審,充分展示了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造詣。
⊙環球“黃標”榮譽加身音樂品質不言自喻
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環球唱片在古典音樂界的聲譽是有口皆碑的。DG、DECCA 和 Philips 這三大久負盛名的古典樂廠牌,都是音樂家與樂迷公認的品質象徵。尤以 DG 的黃色商標代表了古典樂壇的頂級水準。DG,全稱為 Deutsche Gnammophon- Gesellschaft (德國留聲機公司),是環球唱片古典樂的旗艦廠牌。它的前身為 1898 年德國人E貝納林在漢堡成立的德國留聲機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政府將英資 DG 公司接收,使它走上獨立經營之路。1941年,西門子公司取得 DG 公司經營權,並改名為 Polydor International,1962 年西門子與飛利浦將其下屬的 DG 與 Philips 合併成為 DGGlPPI 集團。1972年,DG 與 Philips 兩家唱片公司正式合資組成了日後享譽全球的唱片帝國——寶麗金 (Polygram) 集團。現在 DG 為人所熟悉的長方形黃標是由著名商標設計大師漢斯·多米茨拉夫在 1949 年設計的。這個黃色鬱金香花冠幾乎已經代表了 DG 的精神,也成了這個百年老牌的驕傲。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DG 見證了百年來所有樂壇的重要人物,是一致公認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溫床。
繼著名青年鋼琴演奏家李雲迪朗朗,著名大提琴家王健之後,去年12月黃蒙拉正式加盟“環球·天韻”。這使環球唱片積聚起華人古典樂壇最新銳的音樂勢力,並以全球化品位和質量,開始塑造中國的世界級演繹作品。這張由環球天韻製作的《小提琴炫技小品集》是黃
蒙拉傾力演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在它的封套上赫然印著象徵古典樂華彩的“黃標”,這不僅代表了這張唱片的品質,也是一個世界百年品牌對這位年輕的中國小提琴演奏家的肯定。
⊙超難技巧駕輕就熟提琴炫彩約爛繽紛
黃蒙拉的演奏以技術見長,擅於把握高難度作品,穩定的心理表現和全情投入的表演情緒,使他的演奏既彰顯一絲不苟的嚴謹,又融滙豐富的個性元素。聽他演奏高難度曲目,沒有向技術挑戰的捉襟見肘,那份遊刃有餘的從容會從琴弦里撲面而來。這也成為這張新專輯最凸
現的特點。
專輯的全部曲目由黃蒙拉親自選取,從他參加帕格尼尼賽的獲獎曲目到個人演奏會的壓軸保留曲,首首都是對演奏者技術能力和音樂感染力的苛刻考驗。這 12 首小品樣式的獨奏作品,風格跨度大,音樂景致繽紛多姿,炫技表演隨處可見。既有技巧華麗、靈活嫵媚的由伊薩依改編的聖·桑“圓舞曲隨想曲”;也有不張揚技巧繁復,展現古典樂派典雅風格的貝多芬的“G大調浪漫曲”。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揮灑出小提琴無限的表現力,而帕格尼尼的“‘我心惆悵’引子和變奏”的超高難度,則是把黃蒙拉全面的演奏技巧,纖毫畢現得展現在飛鏇的音符里。……之所以首次出碟就選擇錄製這樣挑戰小提琴演奏極限的作品,既是黃蒙拉超強自信的展露,也是把自己對音樂最本真的享受欲望,用征服技術難度的形式表現到了極致。
這張唱片的整體感協調,以嫻熟的技術駕御能力,演繹出輕快優美、令人賞心悅目的鏇律。擔任唱片中鋼琴伴奏的是義大利演奏家喬凡尼。卡塞拉,他也是黃蒙拉參加熱那亞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的官方鋼琴伴奏。所以,這也是一次帕格尼尼賽奪冠最原汁原味的還原。專輯的
錄音製作由發燒大碟《阿姐鼓》的錄音師蘇前操刀完成,音色表現忠於本色,空間感通透,音樂層次豐富,保證了 DG “黃標”的高品質。
黃蒙拉《小提琴炫技小品集》也是環球天韻製作的第一張古典樂專輯。以極具親和力的鏇律和充滿個性魅力的演繹,塑造適合現代人欣賞的古典音樂,將成為環球天韻的訴求。更多環球天韻旗下的傑出音樂家將被激發出獨特的才情,演繹出最具環球品質的音樂作品。
⊙有感於黃狡拉的新錄音
距青年小提琴家黃蒙拉羸得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近三年之後,由“環球·天韻”唱片為他製作的首張專輯終於擺在我們的面前,這是很多人所翹首以盼的。拿到唱片,封面上赫然印著黃色的 DG 商標,這也意味著他成為首位受到這一國際著名唱片品牌親睞的華人小提琴家,其實力已是有目共睹。
當我看過整張唱片的曲目之後,更為黃蒙拉感到高興,這位年輕的提琴家居然在自己的第一張錄音中就選擇了那么多首考驗自己音樂修養的小品,而且其中諸多是海菲茲、米爾斯坦等前輩大師的拿手好戲。從格魯克、貝多芬、帕格尼尼至薩拉薩第、拉赫瑪尼諾夫、克萊斯勒,跨越幾個世紀,音樂風格包羅萬象。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他對自己發出的巨大挑戰。
何況,如今這些小提琴文獻中的“可口甜點”正被他的很多同行所輕視、忽略,認為不能展示自己全面的實力。這真是天大的誤解,殊不知這些小品對演奏家而言是真正的“試金石氣有時將它們演繹好,其難度甚至不亞於演奏一部協奏曲或奏鳴曲。幸而黃蒙拉深知這一點,
將它們重又帶回聽眾面前。
聆聽唱片之前,腦海中浮現出這些年中現場欣賞黃蒙拉演奏的點點滴滴。在他演奏的諸多優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音樂中的那份“真”,正是他的“真”,曾打動了我多次。相比青年音樂家中愈演愈烈的“作秀”趨勢,他的演奏顯得如此自然,一切著眼於音樂,這顯然也是最難能可貴的。相信音樂外的黃蒙拉也是同樣的樸實,這一點,只需看看印在唱片內頁中的他的那份藝術簡歷就可得知。相比一些寫的天花亂墜的簡歷,他的那份顯得異常簡短而直白,但卻是含金量十足、沉甸甸的。而他在這張唱片中的演奏也就成了最好的證明。
作為帕格尼尼比賽的奪魁者,在自己的錄音中自然少不了演奏這位作曲家的作品,黃蒙拉選擇了《鍾》((b小調協奏曲》第三樂章)和《我心惆悵主題與變奏曲》。前者恐怕是帕格尼尼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黃蒙拉的琴聲顯得晶瑩剔透,將鐘聲的音效模仿的惟妙惟肖。後者是部具有高難度技巧的無伴奏作品,它的難,不僅是從單純的技術角度來看,就音樂而言亦然。由此,它歷來令很多提琴家望而生畏,但這恰巧是黃蒙拉當年的參賽曲目之一。
從那帶有隨想性質的引子開始,他的演奏頓顯扣人心弦,讓人對以下將發生的一切充滿期待接連而來的六個變奏同樣應對自如,幾處高難度的技術片段,也完全是信手拈來。聖桑一依薩伊的《隨想曲,圓舞曲式練習曲》,不僅有著華麗的技巧,更有著豐富多變的音樂性格,過去曾是奧依斯特拉赫、柯岡等提琴大師的最愛,但近年來卻少見優秀的演繹。黃蒙拉在此的演奏無疑又令人為之一震,這首作品到了他的手中仿佛成了一顆精美的糖果,其中閃電般的琶音經過句、換指八度、大量的三度和十度、疾飛的頓弓等等在他拉來得心應手、毫不含糊,且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讓我們再將視線集中到他演奏的幾部帶有典型民間色彩的作品上來。他演奏克萊斯勒《中國花鼓》風格很是純正,對比明顯,既有著持續不斷的熱烈、喜慶的氣氛,也帶有幾分抒情與沉思。在薩拉薩第的《哈巴涅拉》和《納瓦拉霍達》中,他注重對其中複雜多變的舞曲節奏的把握,有很好的分寸感,正因如此,他的演奏顯得頗為生動,讓聽者興致盎然。遺憾的是,他沒有將以上兩首的優點保持到瓦克斯曼《卡門幻想曲》中,整首作品的演奏顯得過於冷靜,有時甚至略顯拘謹,音樂情緒缺乏變化,少了幾分作品中所蘊涵的炙熱、狂放。唱片中還收有格魯克《鏇律》、貝多芬(G大調浪漫曲》、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等多首抒情作品,線條流暢,氣息控制得當,感情流露自然,但仍顯得過於工整,音色單一,不足以令人過耳不忘。
從這第一張唱片聽來,黃蒙拉己漸漸走出比賽的光環,朝著真正成熟的方向邁進,他音樂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相信他一定不會讓對他充滿期待的聽眾們失望。
—— 李嚴歡
⊙關於黃蒙拉
1980年1月8日出生於上海,4歲開始學琴,師從原上影樂團張欣女士。
1989年考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國小,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教授。
1992——1998年就讀並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1998年考人上海音樂學院,多次獲得傅成賢獎學金,並於2002年獲得本科文憑。
2002年保送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並於2005年獲得碩士研究生文憑。
專業成就:
1998年中國第六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青年組二等獎
1999年俄羅斯楊波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三等獎、觀眾獎、最佳浪漫派技巧型樂曲演奏獎
2000年日本 Aspen 音樂節最高獎學金
2000年波蘭盧布林維尼亞夫斯基及利賓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青年組二等獎
2001年日本 Aspen 音樂節最高獎學金
2001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優秀表演獎
2001年日本仙台國際小提琴協奏曲比賽金獎、觀眾獎、法國大使特別獎
2002年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帕格尼尼隨想曲演奏獎、紀念馬里奧·羅明內里獎
⊙關於 Giovanni Casella 喬凡尼·卡塞拉
Giovanni Casella 喬凡尼·卡塞拉 1964 年出生於義大利的費拉拉,在都靈的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音樂學院跟隨 Maria Golia 修完他的鋼琴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該學院。
他多次在國內的鋼琴比賽中榮獲桂冠,並於 1994 年在義大利甘都城舉辦的國際鋼琴競賽中獲得季軍的殊榮.他也曾出席過多屆義大利各地重大的音樂盛典如都靈 RAI 音樂節,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節,貝爾加莫音樂節,熱那亞蒙特卡洛音樂節,弗羅倫薩音樂節,羅馬梅迪奇音樂節,塞提瑪音樂節,帕爾瑪音樂節,卡麥利諾音樂節,還有各個如雷吉亞市,拉提那市,羅維利多,拉維羅等城市舉辦的音樂節,同時還以獨奏者的身份參加了國際上的盛典 (如倫敦 St.John Smith 廣場音樂節,瑞士沃爾夫斯堡音樂節),並在觀眾和評論家中獲得盛譽。
在二重奏方面,他曾和黃濱,Soovin Kim,庄司紗矢香,Mariusz Patyra 和黃蒙拉等多位重要的小提琴家在本國和國外多次聯袂演出。
獨奏演出中,他曾和來自義大利羅馬、法國馬賽、艾可斯普羅旺斯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管弦樂隊合作演出,此外在羅馬尼亞和 Brasov 愛樂樂團也過有同台演奏的經歷。
他在義大利熱那亞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擔任官方的鋼琴伴奏。

⊙黃蒙拉小提琴唱片曲目簡介

★ 01 鍾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OP.7) 的第三樂章,作於 1826年,由於該樂章的小提琴獨奏部分三次出現模仿鐘聲的音效,故名“鍾”。樂曲採用迴旋曲式寫作,生動呈現了小提琴的多種高難度演奏技巧。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將此曲改編
為同名炫技鋼琴曲。
★ 02 中國花鼓
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作於1911年,是題為《原作》的十三首小提琴小品中的第三首。據說這首東方風味的樂曲是在演奏家旅居美國時,有感於中國藝人的演奏而作,並於 1923 年訪問中國時演奏了此曲。樂曲採用 ABA 結構寫作,A 段模仿中國鑼鼓節奏,熱烈歡快;B 段轉為抒情沉思的徐緩段落,與 A 形成對比;再現部 A 在歡騰活躍的氣氛中結束。
★ 03 哈巴涅拉舞
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所作《西班牙舞曲集》中的第二首 (OP.21),d小調。哈巴涅拉原是非洲舞曲,經古巴傳人西班牙,成為一種富於民族特色的舞曲,典型節奏為 2/4 節拍的附點節奏。樂曲在鋼琴奏出的附點節奏背景上,依次呈現出三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加以變化反覆,反覆時逐漸加上撥奏、雙弦等技巧,使鏇律繁複華麗,最後在奔放的高潮中結束。
★ 04 卡門幻想曲
《卡門幻想曲》是由德國作曲家瓦克斯曼,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音樂所改編。卡門是美麗放蕩的吉普賽女郎,她誘惑軍官唐·何塞,又拋棄了他,最後被唐·何塞殺死。《卡門幻想曲》根據歌劇《卡門》的六段音樂進行加工發展而成:第一段來自於歌劇第四幕民眾歡呼鬥牛士上場的音樂,第二段是卡門表達愛情觀念的著名唱段“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用“哈巴涅拉”舞曲節奏寫作,第三段是“阿拉貢舞曲”,是西班牙東部一種活躍的三拍子舞曲,第四段採用第一幕卡門把一朵鮮花扔給唐·何塞時描寫愛情的音樂,第五段是卡門為引誘唐·何塞邊歌邊舞的“塞吉迪亞”舞曲,第六段採用了歌劇第二幕的吉普賽舞曲。作者在變化發展各個主題時,充分發揮了獨奏小提琴的華麗技巧。以歌劇《卡門》音樂寫作的幾部《卡門幻想曲》里,瓦克斯曼的這首是流傳最廣泛的。
★ 05 圓舞曲隨想曲
聖桑於 1878 年為鋼琴寫作了“六首練習曲” (OP. 52),每首樂曲採用的體裁樣式不同,有練習曲形式、前奏曲形式、前奏曲與賦格形式,第六首是唯一的圓舞曲形式,由比利時小提琴家伊薩依改編為小提琴與鋼琴的隨想曲。樂曲採用迴旋曲式寫作,主題富於圓舞曲特性,技巧華麗、靈活嫵媚、略帶傷感,第一插部與主題具有相同的性格,技巧上多運用滑奏和雙音跳進,第二插部為歌唱性主題,鏇律樸素而優美,鋼琴也時時模仿獨奏小提琴的鏇律,經過由慢至快的漸進段落後,再現主題,但加人大量裝飾,速度也更快,具有詼諧幽默的戲謔性。樂曲性格多變,饒有趣味,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小提琴的各種高難技巧。
★ 06 孩子的夢
比利時小提琴家伊薩依 (1858-1931) 為小提琴和鋼琴寫作的樂曲。採用搖籃曲體裁寫作,6/8 節拍的慢板,舒柔輕緩的鏇律,帶有冥想性質,似乎是孩子在搖籃里恬靜的睡姿,使人不忍打擾。樂曲為 ABA 的三段式結構,A 段建立在 Ab 大調上,B 段在 G“大調上,形成一個小高潮,形容孩子夢境的變化,但很快又恢復甜蜜靜謐的狀態,在平靜中結束。
★ 07 那瓦拉霍達舞曲
這是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創作的《西班牙舞曲集》中的一首 (OP.22,NO.2)。霍達是西班牙北部的一種舞蹈,又以阿拉貢地區的最著名,多為適中的快速,3/4 或 3/8 拍子,節奏生動,情緒活躍,由兩對舞伴高舉雙臂,邊歌邊舞,並以吉他、響板、曼陀林等伴奏,與波列羅具有相似的熱烈氣氛。樂曲建立在兩個基本主題上,進行了幾次變奏,每次變奏都融人大量華麗的炫技,中間有一個柔媚的慢板插段,最後回歸到第一主題,以震音結束。
★ 08 進行曲
《三個橘子的愛》是普羅柯菲耶夫的四幕喜歌劇,根據義大利作家戈奇的童話劇而作,首演於 1921 年,劇情敘述王子帶著三個橘子去沙漠,每隻橘子中各有一位公主,兩位公主渴死,第三位公主得以倖存,與王子結婚。1923 年作曲家選擇歌劇音樂,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由六首樂曲組成,第三曲便是“進行曲”,它根據歌劇第二幕的間奏曲寫成,節奏活潑清新,帶有壯麗的色彩,是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曲。
★ 09 練聲曲
“練聲曲”指沒有歌詞的聲樂作品,常指聲樂練習,有時也指音樂會作品或歌劇中的段落,較多為帶器樂伴奏的女高音所作,稱為音樂會練聲曲。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首練聲曲是該體裁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原為藝術歌曲 (OP.34,N0.14),作於 1912 年,充分展示了拉赫瑪尼諾夫式寬廣優美的如歌鏇律。此曲有鋼琴版本、大提琴版本和小提琴版本。
★ 10 鏇律
這是克萊斯勒改編自格魯克的“鏇律”。格魯克是 18 世紀具有不朽聲譽的歌劇改革家,在《奧菲歐》中創立了新的義大利歌劇風格,限制傳統繁複且割裂戲劇的人聲花腔炫技,追求深刻的戲劇性和質樸感人的音樂表達,對後世影響巨大。此曲是格魯克作品中最著名的樂曲,作於 1762 年,為歌劇《奧菲歐》第二幕的芭蕾音樂“精靈之舞”,這是歌手奧菲歐為喚回早逝的妻子尤麗狄茜,用動人的歌聲感化了看管地府之門的精靈們,進人到尤麗狄茜所在的幸福之谷時,由長笛和小提琴奏出的優雅而傷感的舞曲,經克萊斯勒之手,成為獨奏小提琴曲目中的精品。它寬廣、抒情、悠長、略帶哀愁,表達了奧菲歐對妻子的深情,也忠實體現了格魯克音樂創作的審美觀:質樸、感人、渾然天成。
★ 11 G 大調浪漫曲
貝多芬作於 1802 年的《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 (OP.4O),G 大調,行板,用迴旋曲式寫作。迴旋曲主題由無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寬廣深沉的雙音鏇律,樂隊加以重複,此後由兩個插部與主題相交替,第一插部溫柔親切,第二插部活躍歡快,每一個插部之後再現主題。“浪漫曲”原是來自於西班牙的抒情聲樂曲,因具有悠長優美的鏇律,易引起聽者遐思和浪漫情懷,故名。18、19 世紀產生大量器樂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創作,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聲樂特性寫作,主題和插部都為抒情、富於歌唱性的鏇律。
★ 12 我心惆悵” 引子與變奏
此曲是主題及其七個變奏,又名“G大調隨想曲”,主題來自帕伊謝羅 (1740-1816) 歌劇《磨坊女》 (1788) 中的詠嘆調“我心惆悵”。帕伊謝羅為 18 世紀著名的義大利喜歌劇作曲家,寫有 100 多部歌劇,在羅西尼出現以前,他的《塞維亞理髮師》是風靡一時的歌劇佳作。詠嘆調“我心惆悵”在音樂史中也小有名氣,因貝多芬曾據此主題譜寫過變奏曲。帕格尼尼步貝多芬後塵,亦取此主題寫作變奏,但他是為獨奏小提琴而寫,並在每一個變奏中採用了一種主要的技巧。樂曲的引子是隨想性質,樂句短小,較為自由,帶有歌劇宣敘調的特點,行板主題陳述後,依次進行變奏,第一變奏以上下滑音和開放性和弦為主,第二變奏為震音,第三變奏為大幅度跳躍,第四變奏為撥弦,第五變奏為下弓和弦,第六變奏為四弦的分奏和弦。

曲目

01 鍾 (原作者:帕格尼尼,選自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02 中國花鼓 (原作者:克萊斯勒)
03 哈巴捏拉舞曲 (原作者:薩拉薩蒂)
04 卡門幻想曲 (原作者:瓦克斯曼,根據比才歌劇的主鏇律改編)
05 圓舞曲隨想曲 (原作者:聖-桑,選自圓舞曲練習曲,伊薩依改編)
06 孩子的夢 (原作者:伊薩依)
07 那瓦拉霍達舞曲 (原作者:薩拉薩蒂)
08 進行曲 (原作者:普羅科菲耶夫,選自歌劇《三個橘子的愛》,海菲茲改編)
09 練聲曲 (原作者:拉赫瑪尼諾夫)
10 鏇律 (原作者:格魯克,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迪茜》的“精靈之舞”,克萊斯勒改編)
11 G 大調浪漫曲 (原作者:貝多芬)
12 “我心惆悵” 引子與變奏 (原作者:帕格尼尼,G大調隨想曲,改編自帕依謝洛歌劇《磨坊女》中的“我心惆悵”)
隨碟附送 DVD MV:
01 圓舞曲隨想曲 (完整版)
02 圓舞曲隨想曲 (4’30”剪輯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