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栓塞

1.靜脈血流淤滯, (一)治療 ③經溶栓和其他積極的內科治療無效者。

基本信息

概述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徵的總稱。既往觀點一直認為兒童PE在臨床少見,但國內外大量資料及屍檢證實本病並非罕見病,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存在PE發生的高危因素,是造成兒童PE的主要病因,如先心病合併感染性心內膜炎,腎病綜合徵合併高凝狀態等。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兒童PE的栓子來源與成人不同,由於兒童的下肢DVT和盆腔血栓較少見,故來自這些部位的栓子脫落引起的PE並非常見原因,小兒的栓子來源較為分散,與成人相比,因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鐮狀細胞貧血等)或醫源性因素(如留置靜脈導管,胃腸外營養)引起者更為常見,肺栓塞90%起源於下肢靜脈(股靜脈及盆腔靜脈)的血栓,某些疾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心肌炎,腎病綜合徵激素治療後,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減少症,或五官,尿路,腸道感染後的併發症,以及靜脈點滴,心內插管檢查,外科手術後的併發症等,還可見於長期臥床,營養不良,腹瀉脫水的患兒,偶可發生於鐮刀狀細胞性貧血,脂肪性栓塞多見於骨折後。
(二)發病機制
靜脈血栓的形成與下列3種誘因有關:1.靜脈血流淤滯,2.血管內皮或上皮細胞受損傷,3.血液的凝度增高,血栓形成後由於某種原因致凝塊脫落,從周圍靜脈系統順著血流入右心室腔,再入肺動脈,並嵌入與阻塞大小不等的肺動脈,由於血流的阻斷,導致局部肺組織發生肺泡無效腔,肺萎陷及表面活性物質的喪失。

治療

(一)治療
1.內科治療
(1)一般處理:對高度疑診或確診PE的患兒,應進行嚴密監護,對大面積PE可收入ICU病房;為防止栓子再次脫落,要求絕對臥床,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對於有明顯煩躁的患兒適當鎮靜;胸痛者可給止痛劑;對於發熱、咳嗽症狀可給予相應的對症治療。
(2)呼吸和循環支持治療:有10%的急性PE病例在疾病出現的1h內死亡,因此在抗凝和溶栓治療之前,快速穩定血流動力學、維持恰當的氧療和通氣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懷疑PE的患兒都有實施心肺復甦措施的可能。但應避免作氣管切開,以免在抗凝或溶栓過程中局部大量出血。
(3)溶栓治療:溶栓治療適用於新鮮血栓或5天內的肺血栓栓塞,適用於大面積PE患者、有休克和低血壓的患者。常用的溶栓藥物有尿激酶(UK)、鏈激酶(SK)和重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
(4)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為PE和DVT的基本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復發,同時機體自身纖溶機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目前臨床上套用的抗凝藥物主要有普通肝素,安全性高,臨床用藥時可不用實驗室常規監測凝血功能。
2.外科治療
(1)外科血栓切除術:適用於以下3類病人:①急性大面積PE患者。②有溶栓禁忌證者。③經溶栓和其他積極的內科治療無效者。
(2)靜脈濾器的適用:用於預防PE,適用於有下肢靜脈血栓者,防止栓子脫落入肺,兒童套用經驗不多,Cahn等對放置下腔靜脈濾器的兒童長期隨訪顯示,其預防P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較好,與成人相似。
(二)預後
患兒一旦診斷明確後即積極正規治療,以防復發。極大或廣泛的肺栓塞病例,採用外科栓塞切除手術,但外科手術死亡率仍高。此外,急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亦常是造成患兒死亡的原因,不要忽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