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高氨血症

基本信息

概述

先天性高氨血症是由於尿素合成的先天性代謝異常,致血氨增高,造成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疾病。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尿素循環中的酶有遺傳性缺陷,致尿素合成障礙,血氨增高。
(二)發病機制
1.尿素循環體內胺基酸分解而產生的氨,以及由腸管吸收的氨,是體液的正常成分,但過量的氨具有神經毒性,人體對氨的主要解毒方式是在肝內將氨合成尿素,再隨尿排出,合成尿素的代謝途徑稱為尿素循環(ureacycle),通過尿素循環和其他解毒方式,血氨得以維持於正常水平,一般為27~82μmol/L(50~130μg/dl),尿素循環必須有6種酶的參與:
(1)形成氨甲醯磷酸:首先,線上粒體內,氨與CO2在氨甲醯磷酸合成酶(carbamylphosphatesynthetase,CPS)和變構激活因子N-乙醯谷氨酸的作用下形成氨甲醯磷酸。
(2)合成瓜氨酸:氨甲醯磷酸在鳥氨酸氨甲醯基轉移酶(ornithinetranscarbamoylase,OTC)的作用下與鳥氨酸縮合成瓜氨酸,然後通過線粒體膜進入細胞質。
(3)形成精氨醯琥珀酸:在細胞質中,瓜氨酸和天冬氨酸經由精氨醯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synthetase,AS)的作用形成精氨醯琥珀酸。
(4)分解成為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醯琥珀酸由精氨醯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inase,AL)分解成為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5)分解成鳥氨酸和無毒尿素:然後,精氨酸酶(arginase,ARG)將精氨酸分解成鳥氨酸和無毒尿素,前者又被轉化為瓜氨酸,後者由腎排出。
(6)N-乙醯谷氨酸合成酶(N-acetylglutamatesynthetase,NAGS):尿素循環所需的N-乙醯谷氨酸(NAG)系由谷氨酸和乙醯輔酶A經過N-乙醯谷氨酸合成酶(N-acetylglutamatesynthetase,NAGS)催化而成。
2.酶缺陷當該循環中某一種酶有先天性缺陷時,由氨合成尿素的過程發生障礙,游離的氨蓄積體內,形成高氨血症,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腦功能障礙。

治療

(一)治療
遺傳性疾病,無特效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是:糾正患兒的生化代謝異常,但同時又應保障其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
1.急性高氨血症性昏迷的治療
(1)清除致病因素:靜脈滴注葡葡糖和胰島素,以補充熱卡,減少體內蛋白分解。禁蛋白攝入。做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以清除過多的氨。
(2)藥物治療:
A)苯甲酸鈉:靜脈注入苯甲酸鈉0.25g/kg,隨之0.25~0.5g/(kg?d);或用同量的苯乙酸鈉。苯甲酸鈉親油性較大,易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胞體內,干擾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胞膜對胺基酸的吸收。
B)鹽酸精氨酸:0.8g/kg即刻給,以後0.2~0.8g/(kg·d)。需注意滴注速度。若滴注太快,可能會引起流涎、潮紅、嘔吐等不良反應。
2.尿素循環缺陷時的高氨血症常需長期治療。
(1)飲食療法:長期控制飲食。給低蛋白飲食。OTC缺乏時,蛋白入量0.6g/(kg?d),補充必需胺基酸0.5~0.7g/(kg·d),瓜氨酸0.18mg/(kg·d),精氨基琥珀酸尿症時,蛋白入量1.2~1.5g/(kg?d),補充精氨酸0.4~0.7g/(kg·d)。
(2)建立代謝旁路:用藥物建立代謝旁路,以排出過多的氨,使血氨近於正常。可用的藥物有:A)苯甲酸鈉:0.25g/(kg·d),可與甘氨酸結合,形成馬尿酸,很快由尿排出。B)苯乙酸鈉:可與谷醯胺結合為苯乙醯谷醯胺,很快由尿排出。C)精氨酸:是尿素循環的底物,可促氮產物(氨)的排出。一般0.4~0.7g/(kg?d)。D)氨甲醯谷氨酸:可提供N-乙醯谷氨酸,以活化尿素循環第一步所需的CPS酶。
3.其他治療應避免應激反應和間發感染,以防高氨血症加劇。有驚厥者,不宜套用丙戊酸鈉(一種不含氮的廣譜抗癲癇藥,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因可能誘發嚴重的高氨血症。肝移植對CPS缺乏和OTC缺乏有一定效果。
(二)預後
本症為遺傳性疾病,需終生治療,神經系統損害常持續加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