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台北.上海.面對面

它就在對面,可能我們已經在面對了,但是卻不了解它;台北市對上海人而言,也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對面》由一個外地人透過陌生化而產生的獨特眼光,將上海尋常巷弄的活力、城市看板的文化意涵,甚至施工銘牌上畫的上海男人,生動而口語的描述出來。 黃百箬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很不自量力地企圖在上海與台北之間發現某些共同的聯繫,冠冕堂皇的使命之下,其實自己是要透過這樣的對面,讓自己面對自己內在的那一面。

內容介紹

簡介:媒體的大陸熱,永不脫政治與投資;市井小民關注的也從早年的探親到今日的旅遊;作者序寫得有趣:「這是一個三十而『慄』並且充滿好奇的人找答案的行動藝術。」跨越此岸到彼岸,從對面到「面對」,移動方式、符號、媒體與文化、生活與休閒、生活環境、語文、飲食,到兩岸的人,都可以被作者拿來抽絲剝繭、相互較量一番。新鮮的觀點從閱讀本書開始,回過頭對我們熟知的環境發酵擴散。
出版社推薦:
城市觀察有兩類,一入世,一出世;入世者深入城市,出世者界限模糊,城市觀察很主觀,卻沒有對錯。
上海市,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它就在對面,可能我們已經在面對了,但是卻不了解它;台北市對上海人而言,也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它就在對面,可能他們已經在面對了,但是他們也不了解……本書從人、城市、符號、文化、休閒等大項製成左右座標來比較兩地異同,作者以手繪圖以及相片的呈現方式,圖文並茂地解說眼中所見的陌生上海和一向熟悉的台北市,全書左頁是上海,右頁是台北,讓台北和上海真正面對。
《對面》由一個外地人透過陌生化而產生的獨特眼光,將上海尋常巷弄的活力、城市看板的文化意涵,甚至施工銘牌上畫的上海男人,生動而口語的描述出來。
作者簡介
黃百箬
學土木工程,又學商業設計;從販賣創意的設計到啟發兒童的教育到服務大眾的書店乃至於溝通情感的書寫。一個住在台灣超過三十年的女子,不是台商,不是眷屬,不是高科技人才,也不是留學生。黃百箬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很不自量力地企圖在上海與台北之間發現某些共同的聯繫,冠冕堂皇的使命之下,其實自己是要透過這樣的對面,讓自己面對自己內在的那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