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生就業

專科生就業

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但由於畢業生供給增速超過經濟增速,市場消化超量供給的人才需要時日。

專科生就業"人肉市場"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2007年全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然有100萬沒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明年預計將突破600萬人。與經濟增速的放緩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學生人數,給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增加了許多就業壓力。

馮媛媛介紹,她接觸過的很多大企業都在裁員,她的一位同學在證券公司實習了很長時間,但終因單位不招人而沒能留下。“今年到學校招聘的企業數量明顯減少,招聘人數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與往年相比,有些單位僅招一兩個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小連明顯感受到今年就業形勢比往年嚴峻。

據報導,武漢市今年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首場大型招聘會,有350多家單位提供了3萬多個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題招聘會,共有450家企業提供崗位5萬多個。今年招聘單位數和崗位數都出現“縮水”現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巨觀經濟與此前相比適度放慢,就業崗位的需求相對減少,再加上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整體比較嚴峻。

多方面原因造成就業難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目前大學生不僅就業難,而且還沒有擇業的空間,這與我國人才結構有關。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

然而,大學教育和大學生並沒有很好地適應市場的要求。一方面就業能力不足導致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另一方面,系統性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的缺乏導致許多學生有專業能力而無“市場能力”—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等。

據了解,當前的金融危機不僅給低端勞動力市場造成影響,也逐漸波及到高端勞動力市場,一些破產倒閉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業的行列,成為應屆大學生強有力的競爭者。

解決就業難需要全社會努力

“這樣一來工作太難找了,感覺壓力特別大,自己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科院博士王雷說。面對學生的無奈,專家認為,大學生不僅要研究產業結構變動的規律,找準自己的定位;還要打破民營、外資、國企等“身份”意識,轉變就業觀念,積極把握各種就業機會。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紀玉山認為,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等傳統產業結構受到衝擊,高附加值企業則會迎來契機,大學生在這些崗位面前具有優勢。另外,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自主創業的門檻已經很低。

王德文認為,學校、政府勞動保障部門不僅要加大對大學生崗位需求信息的指導,也要做好勞動力雙方溝通渠道的服務工作。同時,他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在貸款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以及拉動內需的措施,為企業解決資金困難,恢復和發展生產經營活動創造了條件,也為就業創造了機會。

《勞動契約法》和《就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台實施給大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專家建議,政府應消除對高校畢業生供給與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實施大學生自由就業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對大學畢業生(含高職畢業生)的一切戶口指標限制和人事指標限制以及各種各樣顯性或隱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行政分割。

我國地區間與城鄉間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難以形成大學生的有效需求。“中央提出一村一個大學生,大學生走向農村、走向西部是很好的選擇。”天津科技大學校長曹小紅表示,機遇將永遠給予那些有準備的同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