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中外官名]

將軍[中外官名]

將軍是一個消歧義的詞條名稱,它的含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釋,有軍銜等級,也有象棋術語,有菸草品牌,也有中醫釋義,有地名含義,也有遊戲名稱。作為高級軍事統帥,“將軍”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見《國語·晉語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

古代官職

古代的將軍古代的將軍
將軍:中國古代官名。
將軍:軍銜,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乃至大將等將級軍官之統稱。
征夷大將軍:日本幕府時代實際掌握政權者,俗稱為“幕府將軍”。
將軍:官銜,乃古雅典城邦的軍事統帥官員。

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見《國語·晉語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戰國時代始為正式官名,而卿仍稱將軍。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置前後左右將軍。秦因之。漢置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位次上卿。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西漢還有“中將軍”,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晉朝有驃騎、車騎、衛將軍,有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不開府者秩二品。三品將軍秩二千石,《晉書·職官志》

晉諸州刺史多以將軍開府,都督軍事。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極多,權位不一。自唐以後,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明清兩代,有戰事出征,置大將軍和將軍,戰爭結束則免。清朝,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駐防各地的軍事長官也稱將軍,《通典·職官十·武官上·將軍總敘》

宋代吳地衙門隸卒小蒼頭為將軍。見宋洪邁《容齋隨筆七·將軍官稱》。

東周
大將軍——官名。起於戰國,歷代多沿用,而以漢代地位最尊。漢初以韓信為大將軍,其後又稱為大司馬大將軍,位最尊貴,霍光、王鳳等皆曾任之。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大將軍——漢時軍職最高勛銜。東漢時最高的官職,在朝廷掌有實權。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三國時魏、吳並增置上大將軍,位在大將軍之上;唐宋於十六衛皆置大將軍;明初徐達為將軍;清初年羮堯及諸王也曾授予大將軍等號,督師出征,禮遇殊異,然並非常設,事畢則廢。參閱《通典.職官十一》。大將軍:位在三公上,掌征伐。屬有主簿(記室)、列曹掾(都督)。
將軍——指將軍。將軍——官名。春秋時諸侯國以卿為將軍,始有將軍之稱。戰國時用為武官名。漢代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臨出征之統帥亦有別加稱號者,如樓船將軍、度遼將軍等。魏晉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極繁,除沿用漢代舊稱外,又有龍驤、驍騎等名號,其常置而有專職者僅為少數。唐代,十六衛、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等軍,均於大將軍下設將軍之官。自唐至元也以將軍為武散官。明代總兵官有掛印並帶將軍號者。此外,宋、元、明亦稱殿廷武士為將軍。清代的將軍有四種:一為宗室爵號之一。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專由滿人充任。內地各省將軍掌駐防軍事及旗籍民事,在黑龍江、吉林、伊黎等邊疆地區,將軍即為全區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三為臨時出征統帥的稱號,如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四為正一品到從二品武官封贈之階。
西漢
車騎將軍——漢制,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其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 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的父親蘇建伐匈奴有功,封為“游擊將軍”、“右將軍”。 平東、西、南、北將軍——漢置。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三品。右將軍——官名。右將軍:漢有此職,金印紫綬,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如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可宿衛皇帝。參與中朝議、決定軍國大事。三品。 護軍將軍——保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 前將軍——常設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於九卿,而高於設其他臨時設定的雜號將軍。三國時品級下降。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三品。輕車將軍——雜號將軍之一。 上將軍——主將,統帥。 後將軍——將軍有前、後、左、右的名號,位上卿。 中將軍——將軍的一種號。 左將軍——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綬,掌京師兵衛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 鎮軍大將軍——位在大將軍之下,不常置,位比三公。二品。 鎮東、西、南、北將軍——位次四征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二品。
東漢
蕩寇將軍——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五品。奮武將軍——漢末曹操、呂布曾任是官。魏吳有置,蜀未見。 奮威將軍——西漢始置。三國均置。四品。 輔國將軍——漢獻帝時伏完任此官。三國時均置此號。 揚武將軍——東漢有此職,三國均置。五品。 三國魏 折衝將軍——三國魏吳所設雜號將軍五品。
將軍——魏晉以後,中央軍官逐漸形成兩類。一類是實職,掌軍隊。在西晉即領軍與護軍將軍(資格淺的叫中領軍、中護軍)、左衛、右衛、驍騎、游擊各將軍,總稱“六軍”。此外還有“四軍”、“五校”。南朝領軍將軍下屬有外監、制局監,掌兵器、兵役,多以寒門充任,一度得皇帝信任,權力膨脹,“領軍拱手而已”。一類是虛的榮譽銜,並不領兵。地位最高的為驃騎、車騎、衛諸將軍,還有四征(征東、征南……)、四鎮(鎮東、鎮南……)等將軍。他們雖不領兵,卻“開府”,即建立將軍府,設屬官(長史、司馬及諸參軍),以為榮寵。如系實職都督(見下)帶將軍號,這些屬官就要在都督指揮下承擔軍務。
次將——職位次於主將的將軍,即副帥。 安東、西、南、北將軍——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魏吳有置,蜀無。三品。 安東大將軍——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魏吳有置,蜀無。三品。 安遠將軍——雜號將軍。 虎威將軍——雜號將軍。魏吳有置。 建武將軍——三國曹魏置。五品。 建威將軍——三國魏置,吳蜀亦置。四品。 昭武將軍——三國魏置雜號將軍。 昭德將軍——三國魏置雜號將軍。 討逆將軍——東漢雜號將軍。曹魏沿置。五品。 討寇將軍——魏、蜀置雜號將軍。五品。 衛將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二品。 武衛將軍——曹操置武衛中郎將。曹丕改為武衛將軍,許褚任之,都督中軍宿衛禁兵。四品。牙門將軍——三國魏黃初年間始置,無定員。蜀、吳亦置。五品。

討虜將軍——東漢雜號。蜀亦置,吳因孫堅曾任此職,後不復置。 右大將軍——蜀漢建興十三年初置大將軍。景耀初分置右大將軍。 吳 橫江將軍——僅三國吳置。以魯肅任之,鎮守沿江轄地,用以橫掃來犯之敵,故名之。 平戎將軍——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上大將軍——吳孫權黃龍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陸遜任是職。
五代
輔國大將軍——後漢時設立的高級將軍職位,在“四鎮”大將軍之上。 清 按清制,將軍有四類——一是宗室的封號如輔國將軍之類;二為各地駐防旗兵長官;三則為臨時出征的統帥;四是正一品到從二品武職封贈的官階。

地名解釋

將軍澳嶼將軍澳嶼
將軍鄉:有幾處地名為將軍鄉。將軍鄉(台灣),台灣台南縣下轄的一個鄉。

將軍澳嶼:台灣島嶼名,位於澎湖縣望安鄉。將軍澳嶼與望安島隔水相望,最近距離僅300公尺,該島長為3.2公里,寬為1公里,面積約1.5578平方公里。全島僅將軍村一個村落,面積雖比望安島小,人口卻較多,由於早年開採珊瑚,且漁業進步,島上一派繁榮富足,故有“澎湖小高雄”或“小香港”的雅號。村中有數座古廟,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后宮,廟宇頗具規模,廟中立著一株珍貴的海樹,前埕海灣澄藍剔透,白色沙灘迤邐綿延,各式美麗的貝殼、珊瑚,尋拾不盡。從將軍國小到船帆嶼一帶的海岸線多海崖,自然景觀相當精彩;山頂矗立著一塊巨大玄武岩,當地居民深信此為三將軍化身的靈石,對其禮敬有加。而北方大礁山下,有一石滬延伸至西側金瓜仔礁,退潮時可行走其上,踏浪直達金瓜仔礁拾貝。

將軍澳:香港地名。將軍澳是香港的新市鎮之一,屬於西貢區,位於觀塘和清水灣之間。雖然它是一個新市鎮,但不少人把將軍澳視為九龍的一部份。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的東陲,提供土地給不同行業設廠,它是香港第三個工業村,於1995年啟用。香港飛機工程、壹傳媒及無線電視均於此建立廠房。將軍澳新市鎮包括將軍澳、坑口、調景嶺、大赤沙、小赤沙、百勝角等地。百勝角現時設有混凝土廠及瀝青廠。小赤沙設有捷運將軍澳車廠。於將軍澳的東陲的大赤沙,則設有將軍澳工業邨及將軍澳堆填區。

象棋術語

將軍象棋術語將軍
帥、將:中國象棋中最重要的棋子
將軍:即對局中一方的下一著棋要將對方的帥、將(中國象棋)或者王(西洋棋)吃掉。

(1)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2)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3)[putsb.onthespot;mate;challenge;embarrass]∶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也稱“照將”。簡稱“將”。象棋術語。比賽時,一方下一步棋要吃對方將(帥)時的稱謂。如走動一步棋而可使兩個棋子去吃對方將(帥),則稱“雙照將”。被“將軍”的一方採取保衛著法,稱為應將。無法應將者稱為“被將死”。

將軍為象棋術語,意思是對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著棋把對方的將(帥)吃掉,稱為“將軍”,簡稱“將”。而下過象棋的都知道象棋中的“將”“”是最為關鍵的棋子,不管對局雙方損失有多大,只要這兩個棋子還在,雙方就必須繼續對局,直至一方主動告負。而一旦哪方的這個棋子先被對方吃掉,那就意味著被先吃掉“將”或“帥”的一方滿盤皆輸。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詞語來用形容這兩個棋子在象棋中的作用最為恰當。不過在象棋對局中,很多時候都只用“將”這一個字來代替“將軍”,這倒並不是為了省力,實則是為了借音。“將”與“僵”是同音,這樣就直截了當地提醒對方,你現在的局面很僵,已陷入了被動不利的境地。所以“將軍”亦可理解為“僵軍”,這裡的“軍”意指三軍,其實就是一方包括將或帥的所有象棋棋子。後人逐漸將“將軍”一詞活用,意為利用對某人來說最為關鍵或最為顧忌的事物、時機等來刁難、阻撓、牽制或影響某人,使這個人一下子處於相當被動難堪的境地。

菸草品牌

將軍將軍菸草旗下產品
將軍菸草集團成立於1993年1月,是中國菸草行業首家企業集團。將軍菸草集團實行母子公司制,母公司將軍菸草集團有限公司包括濟南、新疆兩家捲菸廠,華英、中國菸草哈薩克斯坦兩家合資菸草公司,擁有經貿、投資、紙業、復烤、香精香料、金融等多家控股、參股公司,資產總值63億元。主要生產“將軍”、“大雞”、“雪蓮”等三大系列捲菸。“將軍”、“大雞”牌捲菸被評為省優、行優名牌產品,其中“將軍”牌捲菸為國優產品。企業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有行業級技術中心和現代化的科研、生產、檢測設備。2003年生產捲菸96.08萬箱,銷售捲菸96.36萬箱,實現銷售收入42.55億元,稅利22.07億元。

將軍菸草集團有限公司骨幹企業濟南捲菸廠建於1928年,是國有大型企業,2003年生產捲菸83.58萬箱,銷售捲菸83.29萬箱,實現銷售收入36.52億元,工業稅利19.54億元,經濟效益居濟南市各企業前列。濟南捲菸廠連續多年被評為山東省文明單位,優秀政工企業,1996年被評為中國菸草行業先進企業、中國優秀政工企業和中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

企業貫徹“內外一流、內外滿意、鍥而不捨、不斷追求”的質量方針,1997年1月通過法國和上海質量管理認證機構ISO9002國際標準認證,2001年12月5日通過上海質量管理認證機構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同時建立了標準化管理體系,使企業管理登上新的台階。“十五”期末,將軍菸草集團將發展成為年產銷能力140萬箱捲菸,實現銷售收入84.7億元,稅利40億元,其中利潤7.2億元的跨地區、跨國的大型企業集團。

其他解釋

人體器官名。即。肝主謀慮,其性勇,故喻為將軍。《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王冰註:“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萌,故謀慮出焉。”

中國的十大將軍

中國的十大將軍: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將軍(漫畫):王小洋原作漫畫作品
終極動員令:將軍:前Westwood Studios製作的一款RTS遊戲。
將軍:前台灣大聯盟球員。

電視劇將軍

百科名片

影片名稱:將軍
將軍將軍
影片類型:國產劇影片主演:黃海波陳數巍子張少華楊志剛江濤馬境影片導演:未錄入出產地區:內地上映時間:2010對白語言:未知更新時間:2013-06-16

劇情介紹

1938年,日本侵略者瘋狂地踐踏著祖國大地。許大膽回來了,他已經是中共粵北游擊隊“黃敬章大隊”的大隊長,在革命隊伍中,他已經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許大膽回到廣州的任務就是要刺殺潛入廣州城的日本女特務東野裕美。可是東野裕美偏偏正是虞小白當年在日本人的情人,她帶回了虞小白當年留給她的虞家祖傳的金簪子。虞小白不知道東野裕美的真實身份,他覺得必須保護這個和自己曾經有過感情的女人,這讓許大膽認定虞小白要當漢奸。
東野裕美巧妙地設定了團套,讓虞小白與許大膽相互誤會,都以為對方要當賣國賊!兩個昔日兄弟,誓不兩立了!一場激戰,許大膽打中東野裕美胸口三槍,東野裕美從樓上掉了下來。許大膽追到樓下,卻被有找到東野裕美的屍體……
追許大膽回到廣州的小油菜在街上發現了一個渾身是血的女人,便救回了家,這個女人就是東野裕美。她穿了防彈衣,身上的血,是嘴裡吐出來的。日軍即將攻進廣州,許大膽接到組織的命令,要求他撤離!許大膽回家與小油菜告別,小油菜為了和爺們親熱,把救回來的女人用個布帘子隔了起來,隔著布帘子的東野裕美,清晰地聽到了許大膽的聲音。
傷愈以後的東野裕美化妝成共產黨,騙取小油菜的信任,小油菜答應幫他找到組織。小油菜帶著東野裕美找到許大膽的時候,她們的身後跟了日軍的一個團。許大膽的黃敬章大隊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