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倉區,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位於陝西省西部,西與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相鄰。 陳倉區地處秦嶺山地、關中平原、黃土高原過渡區,地貌由山、塬、川組成。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截至2016年,陳倉區下轄15鎮、3個街道,常住總人口60.400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78億元,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315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9.9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0.88億元。 陳倉區名勝古蹟眾多,漢劉邦暗度陳倉,諸葛孔明兩伐祁山,吳玠吳磷兄弟大敗金兀朮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先後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著名的有唐代初年出土的石鼓,清代出土的“虢季子白盤”、“散氏盤”,以及建國後出土的“何尊”、“夨王簋蓋”等。

歷史沿革

陳倉區釣魚台 陳倉區釣魚台

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滅西虢,於今虢鎮設虢縣。戰國秦在今區東置陳倉縣。

秦屬內史。

東漢虢縣廢入雍縣。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今虢鎮為武都郡治,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於長蛇鎮(今區西北縣功鎮附近)設長蛇縣,於今區西北香泉鎮設南由縣。西魏大統四年(公元538年)廢南由縣,十三年於今虢鎮設洛邑縣,屬武都郡。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復置南由縣,並移治金陵河東岸(今縣功鎮北),屬隴東郡。

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長蛇縣移治縣頭鎮(今縣功鎮),十八年因縣西有吳山,長蛇縣改名吳山縣,後廢;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洛邑縣改名虢縣,屬扶風郡;義寧元年(公元617年)復置長蛇縣,後又改名吳山縣。

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廢虢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復置;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陳倉縣南陳倉山(今雞峰山)傳說有石雞啼鳴為祥瑞,改陳倉縣為寶雞縣。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降南由縣為鎮入吳山縣,屬隴州。

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分禥陽縣地於南由鎮設隴安縣,金初廢,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復置。蒙古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降虢縣為鎮入寶雞縣,七年廢隴安、吳山2縣入禥源縣。後境內大部為寶雞縣地。

民國(1912—1949.9),寶雞縣屬陝西省關中道、直隸陝西省、陝西省專員公署轄,縣城駐今寶雞市。

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解放寶雞縣城(今寶雞市),28日撤離,此間設寶雞縣人民政府;1949年7月14日,寶雞縣城第二次解放,遂設寶雞市與寶雞縣,縣人民政府遷至石羊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寶雞縣人民政府由石羊廟遷駐虢鎮,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管轄;1950年1月1日,寶雞縣屬寶雞分區管轄,10月11日陝西省寶雞分區改名寶雞專區,寶雞縣屬寶雞專區管轄。

1956年寶雞專區撤銷,寶雞縣直隸陝西省管轄;1958年11月9日,撤銷寶雞縣,其地併入寶雞市;1961年9月10日,復設寶雞專區、寶雞縣。

1971年12月28日,寶雞地區撤銷,轄區劃歸寶雞市,寶雞縣隸屬寶雞市轄;1979年3月1日,恢復寶雞地區,寶雞縣屬寶雞地區轄。

1980年8月1日,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併,設省轄寶雞市領導縣、區體制,寶雞縣屬寶雞市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7月以寶雞縣的城區及郊區為其行政區域設立寶雞市,與寶雞縣化歸新設立寶雞分區管轄;寶雞縣駐地遷往石羊廟。11月,寶雞市的虢鎮區劃歸寶雞縣。

1950年7月將寶雞縣駐地由寶雞市市區的石羊廟遷至寶雞縣虢鎮

1953年6月,設立太白中心區(縣級),寶雞縣的終南區劃歸。

1954年10月,鳳縣的仙龍峪鄉(3個自然村)劃歸寶雞縣。

陳倉區行政區劃 陳倉區行政區劃

1955年8月,寶雞縣的馬營、譚家村、渭濱、古橋4鄉全部及相家莊、清水、雞峰、馮家原、任家灣、八魚、高家村、臥龍寺等8鄉的部分地區,共76個自然村劃歸寶雞市。

1956年9月,將原屬寶雞專員公署領導的寶雞縣由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

1961年8月,恢復寶雞縣,以合併於寶雞市的原寶雞縣行政區域為寶雞縣的行政區域;鳳翔縣陳村公社汧河以西的花園生產隊劃歸寶雞縣;寶雞縣劃歸新設立的寶雞專員公署管轄。

1962年1月,寶雞縣虢鎮車站西閘口以西、石羊廟及汧河管區的川道地區、金陵和陵南管區的南部劃歸寶雞市。

1964年6月,寶雞市西虢區及馬營、八魚、汧河、石羊廟4公社,譚家村、金陵、益門、長壽、石壩河等公社的部分地區劃歸寶雞縣。

1970年8月,寶雞縣渭河以南的馬營、李家河、太平莊、高家村、甘峪、晃峪6個公社,渭河以北的金河、陵原、峽石、坪頭、固川、拓石、顏家河、胡家店、鳳閣嶺、通洞、香泉、赤沙、新民13個公社劃歸寶雞市。

1971年10月,寶雞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市寶雞管轄。

1971年12月,寶雞市的坪頭、固川、顏家河、胡家店、拓石、通洞、鳳閣嶺、赤沙、香泉、新民、馬營、甘峪、晃峪、峽石、金河、陵原16個公社劃歸寶雞縣。

2003年3月,撤銷寶雞縣,設立寶雞市陳倉區,將原寶雞縣的胡店鄉、虢鎮、天王鎮、拓石鎮、坪頭鎮、賈村鎮、縣功鎮、陽平鎮、橋鎮、千河鎮、周原鎮、香泉鎮、鳳閣嶺鎮、慕儀鎮、新街鎮、磻溪鎮、赤沙鎮、釣渭鎮劃歸陳倉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虢鎮。將原寶雞縣的金河鄉、陵原鄉、硤石鄉、蟠龍鎮劃歸寶雞市金台區管轄,晁峪鄉、八魚鎮劃歸寶雞市渭濱區管轄。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陳倉區下轄3個街道:虢鎮街道、千渭街道、東關街道,11個鎮:陽平鎮、周原鎮、慕儀鎮、賈村鎮、縣功鎮、新街鎮、坪頭鎮、香泉鎮、赤沙鎮、拓石鎮、鳳閣嶺鎮,238個行政村、1581個村民小組。陳倉區政府駐虢鎮街道人民街6號。

2017年增設天王鎮、磻溪鎮、釣渭鎮、千河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陳倉區位於陝西關中八百里秦川西端,介於東經106°18′24″—107°34′58″,北緯34°7′24″—34°44′38″之間。南依秦嶺與太白縣、鳳縣毗鄰,北靠隴山余脈與隴縣、千陽縣、風翔縣接壤,西沿渭水與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清水縣隔河相望,東與岐山縣相連,三面環圍寶雞市金台區、渭濱區二區,東西長約119.49千米,南北寬約67.78千米,總面積2057平方千米。西距寶雞市中心區22千米,東距省城西安147千米。

地形地貌

陳倉區地處中國大陸槽—秦嶺北麓、隴山支脈、黃土高原和渭河地塹交吻區。南、北、西三面環山,中部低凹向東敞開,西高東低。渭河自西向東從中穿過,地形山、川、原皆有,可分為南部秦嶺北麓山地和西部(西北部)隴山山地,東部渭河和千河河谷平原、黃土台塬,丘陵溝壑區四種類型。山地占80.2%,平原占19.8%。境內秦嶺北麓山地和隴山南麓山地最高海拔2706米,最低1200米;渭河、千河兩岸川道地區最高海拔600米,最低海拔507米。

氣候特徵

陳倉區地處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屬中緯度大陸季風區域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因境內地表結構複雜、海拔高度差異較大,各地氣候差異亦很明顯,東北部為川原氣候,西南部及秦嶺北麓為山地氣候。又因位於青藏高原東側偏北,受東亞季風環流控制,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盛偏北風,空氣乾燥,氣溫較低,常有霜凍,寒潮侵入;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偏南風,空氣中水氣含量增大,降水較多,氣溫高,天氣炎熱,春、秋為過渡季節,3—5月氣溫回升較快,降水量不足,易形成春旱。秋季降雨較多,常出現秋霪雨。多年平均氣溫12.8℃,1月平均氣溫零下0.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8.4℃(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5.3℃,極端最高氣溫41.7℃(2006年6月17日)。最低月均氣溫零下7.8℃(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3.6℃(199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5.5℃。無霜期年平均224天,最長達254天,最短為19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13.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47.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0天,最多達126天(1988年),最少為77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985.6毫米(2011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83.0毫米(197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8月最多。

2016年,陳倉區平均氣溫14.6℃,較常年偏高1.5℃。年極端最低氣溫-13.2℃,年極端最高氣溫38.2℃。全年總降水量431.2毫米,總日照時數為2164.7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耕地保有量63.3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60.02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4萬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總戶數16.5844萬戶,戶籍總人口60.7024萬人。年末常住總人口60.4008萬人,城鎮化率46.03%(按城鎮人口占比計算)。全年出生人口4298人,出生率9.62‰;死亡人口2436人,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長率4.17‰;出生人口性別比106.83。

民族

陳倉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蒙古族,滿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白族、朝鮮族、壯族,藏族、侗族、土族等11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陳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7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3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91.93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47.12億元,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6:55.8:28.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315元,折合3938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6.937元人民幣)。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9.93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0.65%。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陳倉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0.8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23.64億元,增長25.6%;跨區和農戶投資7.24億。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32.05億元,增長24.1%;第二產業投資106.73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投資184.85億元,增長39.6%。

財稅收支

2016年,陳倉區地方財政收入2.84億元,同口徑比2015年下降25.4%。稅收收入1.95億元,下降3.9%;非稅收入0.89億元,下降49.9%。全區財政支出20.81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3億元,下降10.5%,教育支出5.68億元,增長0.2%;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3.88億元,增長26.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12億元,下降8.4%。

人民生活

2016年,陳倉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2元,同比2015年增長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5元,增長7.7%;城鎮居民人均生產消費支出21836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8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生產消費支出8883元,增長7.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5.1平方米。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2:1,較2015年縮小0.02。

第一產業

2016年,陳倉區完成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4.9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20.37億元,增長2.8%;畜牧業產值21.62億元,增長2.6%。

種植業

2016年,陳倉區糧食總產量達到22.67萬噸,同比2015年下降2.9%,其中夏糧產量12.62萬噸,增長2.8%,秋糧產量10.05萬噸,下降3.0%;蔬菜全年產量19.72萬噸,增長1.3%;水果產量12.19萬噸,增長4.7%。

2016年陳倉區主要種植業產品產量
指標產量(萬噸增速(%
糧食 22.67 -2.9
夏糧 12.62 2.8
秋糧 10.05 -3.0
蔬菜及食用菌 19.72 1.3
園林水果 12.19 4.7
其中:蘋果 9.63 2.9

林業

2016年,陳倉區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造林3962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299公頃,封山育林1133公頃。全社會綠化造林超過1333公頃。林業生產總產值達到10.9億元,乾雜果經濟林產值達到8.0億元。

畜牧業

2016年,陳倉區肉產量5.38萬噸,同比2015年下降3.1%;蛋產量2.26萬噸,增長0.7%;奶產量5.67萬噸,下降14.1%。

農業基礎

2016年,陳倉區農業機械總動力38.18萬千瓦,同比2015年下降10.9%。拖拉機5636台,增長55%,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596台,增長5.5%;小型拖拉機3040台,增長158.5%。拖拉機配套農具14478台,增長2.6%。聯合收割機1275台,增長9.6%,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1170台,玉米聯合收割機105台。

第二產業

工業

2016年,陳倉區全部工業增加值60.2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19億元,同比增長14.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01億元,同比增長24.3%。從輕重工業和控股情況看:輕工業完成總產值115.37億元,同比增長1.7%;重工業完成總產值110.64億元,增長61.8%。國有控股企業完成57.93億元,增長14.2%;非公有工業完成167.3億元,增長28.6% 。13戶企業入駐機器人及智慧型製造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24億元。

建築業

2016年,陳倉區建築業增加值31.7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2%。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2.03億元,比2015年增長23.6%,房屋施工面積219.8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33.4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陳倉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2.6%。按銷售區域劃分,城鎮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1億元,增長15.9%,鄉村實現零售額6.79億元,下降8.5%;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零售額8.22億元,下降1.1%,商品零售額55.01億元,增長14.8%。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7.83億元,增長34.9%。

對外經濟

2016年,陳倉區外貿進出口總額25231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10.4%。

房地產業

2016年,陳倉區房地產開發企業年內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3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2.3%。商品房施工面積22.89萬平方米,下降54%;商品房銷售面積11.18萬平方米,增長1.3%。

郵政電信

2016年,陳倉區郵電業務總收入3.4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6.8%。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42億元,增長16.7%;通訊業務收入3.03億元,增長5.6%。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7.47萬戶,行動電話40.9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26.3萬戶,3G行動電話用戶12.6萬戶。電話普及率80.08部/百人。年末網際網路用戶9.22萬戶,比2015年增加1.77萬戶。

旅遊業

2016年,陳倉區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474.9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81億元。現有旅遊自然景區5個,其中,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1個 。成功創建陝菜之鄉,大水川景區盛大開園,完成旅遊綜合收入31.8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96.07億元,同比2015年增加10.56億元,增長5.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7.42億元,增長8.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83.27億元,同比增加5.1億元,增長6.5%,其中,短期貸款20.94億元,增長2.4%;中長期貸款54.17億元,增長10.1%。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陳倉區組織爭取中、省、市科技項目14項,爭取財政資金37萬元。全區企事業單位科技研究與開發投入4.6億元。專利申請397件(發明34件,實用新型217件,外觀設計146件),認定登記技術契約2.165億元。年內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戶,陝西省民營科技企業6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年審3戶。創建省級企業創新研發中心2個,市級技術中心2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共有職業高中和中等專業學校6所,招生2592人,在校學生8800人;普通高中4所,招生2487人,在校學生7708人;普通國中20所,招生3938人,在校學生11758人;普通國小51所,招生3746人,在校學生19792人;幼稚園57所,入園幼兒4111人,在園幼兒1119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11人,在校學生63人;全區共有教職工5262人,其中,專任教師443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共有專業文藝團體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區級文化館1個,農村鎮街綜合文化站14個,電視台1座。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國家級1個、省級8個、市級14個、區級5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22人。全區共有各類文物保護點451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6處。全區館藏文物13324件(組)。全年組織城鄉周末廣場文化活動165場,“虢鎮城區月月有秦腔”演出12場,鎮、街公益性送戲下鄉演出170場,周周有電影放映38場,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放映3984場,安裝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1760套。

體育事業

2016年,陳倉區全年共組織實施民眾體育健身工程47個,投資215萬元夯實體育公共服務陣地。舉辦陝西省“美麗鄉村·文明家園”農民籃球聯賽等各級各類賽事活動23次,協辦廉政書畫展、健身舞大賽、陳倉春晚大舞台節目錄製等文化娛樂活動5次,各類活動民眾參與人數逾萬人。承辦了2016年陝西省射擊射箭年度賽等各級各類賽事。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服務機構364所,其中:區級公立醫院3所,區級公共衛生單位3所,區級計生服務單位2所,中心、鎮衛生院2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所,村衛生室248所,駐區企業職工醫院6所,企事業單位衛生所(門診部)18所,個體診所55所,民營醫院1所。全區共開放床位2367張,比2015年增長6.24%。全區共有衛生人員2993人,增長6.78%,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590人,增長9.24%。執業(助理)醫師775人,增長16.02%;註冊護士875人,增長14.38%。2016年全區總診療量為209.30萬人次,出院7.18萬人次。

勞動就業

2016年,陳倉區城鎮新增就業745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完成創業就業培訓211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260萬元。

社會保障

2016年,陳倉區累計發放社會保障卡25.9萬張。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0.58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3283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保7732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4413人,城鎮居民和少兒醫療保險參保40876人,工傷保險參保35021人,失業保險參保11238人。全區新農合參合居民502917人,平均參合率99.37%。新農合住院補助97736人,補助金額23005.43萬元。城市低保戶1439戶264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城市低保金1907.06萬元;農村低保戶3906戶10867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農村低保金3935.5萬元;農村五保戶719戶789人得到政府救濟,全年撥付五保供養金448.1萬元,其中集中供養256戶256人;實施臨時救助1128人,救助金額471.5萬元;全面落實老齡工作政策,共發放老齡補貼29450人2162.5萬元;積極落實優撫政策,發放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資金1299.34萬元。全年實現7158戶,26417人脫貧。實施貧困戶扶貧移民易地搬遷680戶2476人,醫療救助32637人,教育扶持7792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有敬老院2個,床位數500張,入住256人。救助站1個,全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18人次,發放救助金14.8萬元;救助孤兒55名,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和監護人勞務補貼71.3萬元。

基礎建設

2016年,陳倉區建成區面積14.5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20085人,城區道路長度60.8千米,人均道路面積7.86平方米,路燈3866盞;城區供熱管網10.6千米,供熱面積252萬平方米;城鎮居民用氣總戶數3.32萬戶,燃氣普及率94.5%;城區供水管網總長度40千米;建成區綠地率32.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6平方米。

環境保護

2016年,陳倉區環境空氣品質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239天,空氣品質優良達標率65.48%。PM10濃度均值111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均值59微克/立方米。全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3.69%、2.58%、7.5%,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污水集中處理率91.16%,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7%。

安全生產

2016年,陳倉區共發生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9起,死亡7人,受傷18人。其中:未發生3人以上較大安全生產事故,未發生農機生產安全事故和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公路總里程3043.39千米。其中縣道241.65千米,鄉道206.15千米,專用公路56.83千米,村道2538.75千米。陳倉區境內高速公路62.7千米,國道92.2千米,省道60.4千米。

陳倉區境內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寶成、寶中鐵路通往南北,310國道和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北、中、南線穿境而過,距鹹陽國際機場130千米、省城西安150千米,城內路網呈現“七縱五橫”框架,交通便利。

運輸

截至2016年末,陳倉區有客運線85條,11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通客車率100%,238個行政村通車率95.8%。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117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976萬人千米;貨物運輸量674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74140萬噸千米。擁有營運載貨車輛4939輛,營運客車372輛,計程車322輛;全區共有客運公司7戶,計程車公司3戶。

歷史文化

陳倉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是中華民族文明和周秦文化的發祥地。在距今10—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定居,史有“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黃帝所都”之載。新石器時期這裡已成為高度發達的原始農耕文明地區,中華始祖炎帝在這裡誕生,開創了中國農耕文明史。堯、禹、夏時期,這裡是黃帝後裔雍州陳國的屬地,相傳伏羲遷徒沿經陳倉,黃帝曾建都於陳。商周時是一等諸侯大國——西虢的都城和京畿要地,春秋戰國時是秦國兩次建都處,秦漢嚴王朝時中國神權中心,北魏時期是武都郡址,北周時是朔州州府,隋、唐、宋、元時是虢縣縣治,明清時是西北重鎮。在這神奇的土地上,商未姜子牙隱居垂釣;秦末韓信“暗度陳倉”;唐宰輔楊炎(字公南)創立“兩稅法”,達800餘年。

陳倉區名勝古蹟眾多,不僅有姜太公隱居垂釣的釣魚台,簫史弄玉吹簫引鳳的鳳女樓,秦王兵養馬的馬跡山,元國師邱處機養生傳道的磻溪宮等名勝古蹟,還是著名的秦晉泛舟之役,漢劉邦暗度陳倉,諸葛孔明兩伐祁山,吳玠吳磷兄弟大敗金兀朮等重大歷史事件的主要陣地;這裡是唐代著名理財家、兩稅法創製者楊炎,清朝“大清律”的制定者黨崇雅(俗稱黨閣老)的故鄉;也是唐末叱吒風雲、稱雄西北的秦王李茂貞、元末割據一方的顯赫人物李思齊的百年之地。這裡先後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唐代初年出土的石鼓,其石刻文字是迄今所見的最早的石刻文字,被視為我國石刻的鼻祖;清代出土的“虢季子白盤”、“散氏盤”,以及建國後出土的“何尊”、“夨王簋蓋”為研究西周的歷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社火

陳倉區泥塑 陳倉區泥塑

社火屬於祭祀文化範疇。人們期待新的一年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家業興旺,人丁健康,逢正月十五前後,裝扮成各路神仙、歷史名人的小故事,在街道庭院游轉,以避邪驅鬼圖大吉大利。社火游演陣容龐大,百面鑼鼓震天動地,千面彩旗獵獵舞動,火銃鞭炮轟鳴震撼。社火必須以社為單位組織,但往往在晚間進行,需點上火把照明,所以民眾很自然地把這類活動稱之為“社火”。幾千年來社火表演不斷豐富、完善、發展、不光晚上進行,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馬社火、車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社火、血社火等等。

陳倉區是社火藝術之鄉,各村都有耍社火的傳統和服裝道具。對傳統的民間社火進行了藝術創新,使這項古老的藝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絕,不只是春節時表演,現已成為舞台和廣場表演的藝術形式,先後應邀赴德國、泰國、香港等地演出,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熱烈歡迎。

社火馬勺臉譜

李繼友製作的馬勺臉譜色彩鮮亮、線條明快,地域色彩濃厚、審美價值高。曾獲“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特別獎,“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創作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家及院館收藏。

泥塑

衛紅指的泥塑作品以精製細膩的描繪展現出人物面部表情,提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讚嘆。他的作品曾獲陝西省首屆民間藝術絕活大賽一等獎。其中《陝西風情系列》、《七十二行系列》獲寶雞市“藝林杯”、“多新杯”工藝美術作品特等獎、一等獎。

其它工藝品

張翠香的刺繡作品、楊清俊的布製品、王衛東的剪紙作品也遠銷海內外,這些精品成為陳倉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

風景名勝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姜子牙釣魚台 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的磻溪河谷中的釣魚台是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系姜太公隱居垂釣之處。據《呂氏春秋》、《史記》、《水經注》等典籍記載,此地曾是商末周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姜太公隱居垂釣之地,歷史上“姜子牙釣魚、周文王訪賢”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釣魚台,亦名磻溪、茲泉、璜河、璜溪,在周人滅商的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距寶雞30公里,景區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6.5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地形呈帶形,南部為葫蘆形石台,北部為開闊的川道,伐魚河貫穿其中。據《漢書·地理志》載:釣魚台自漢代始設神修廟,至唐代盛極一時,經宋、元、明、清歷代多次重修、擴建,共有廟宇、祭堂殿、樓、亭台古建築百餘間,形成了以文王、太公廟為主體的廟宇建築群。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九龍山 九龍山位於陳倉區坪頭鎮,距寶雞市區45千米,北連千北公路,東應雞峰山,西托方山塬。景區地勢險峻,山清水秀,九峰匯集,相依相抱,狀如蓮花盛開,又似九龍騰空。山水林木崖峰窟洞混合集中,突顯秀美。玉皇洞、無量洞、藥王洞、三仙洞、八仙洞、穿天洞、蓮花峰、妖桃崖、雷神池各有天地,無一雷同,自然風光美不勝收,九龍山古建築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古就是關中西部佛,道教文化聖地之一。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安坪溝 安平溝位於陳倉區坪頭鎮,秦嶺山脈廟王山下,總面積約20平方千米。景區為條帶形溝壑,寬敞平坦,東西被茂密的森林掩映,民風淳樸,景色優美。織女河水常年清澈,河灘慧星石層疊起伏,周圍山花叢生,雲霧飄浮,氣候濕潤涼爽,環境嫻秀宜人,是修身養性的絕佳去處。庵坪旅遊資源的特點是:自然風光四季如畫,農特產品品種繁多,名貴藥材遍地叢生,野生植物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庵坪還有眾多民間傳說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如黑虎山、臥龍嶺、湘子洞、觀音殿、雙龍河、猴頭石、鮮桃洞、將軍台、玉女潭等,每逢古歷廟會唱戲、敬神、朝山、遊人如織。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南昌宮 南昌宮位於西秦村五組北約200米處的台地上,地勢北高南低,呈緩坡台地狀。南昌宮始建於元代,清道光年間重葺,民國時修繕。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40米,占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通明閣,兩側有武司殿、三娘殿、武三司殿、文三司殿,玉皇殿。後院為東西對應的武三司殿和文三司殿,均為清代建築。玉皇殿位於南昌宮院內最北端,為2003年新建建築。南昌宮為清代建築群,對於研究陳倉區清代建築風格及式樣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關桃園遺址 關桃園遺址位於拓石鎮拓石村關道塬(自然村)內外,地處渭河北岸二級台地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緩坡狀。遺址東至澗溝河西岸,南至渭河北岸,西北至駱駝山根兒。遺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約400000平方米。關桃園遺址曾在2000年因鐵路建設由寶雞市考古工作隊、2001年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聯合組隊進行過搶救性發掘,採集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缽、陶罐、尖底瓶等殘片,龍山文化的陶罐殘片,紋飾有繩紋、線紋、籃紋等。關桃園遺址為研究陳倉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大水川景區 大水川草場位於陳倉區香泉鎮,海拔1900-2300米,總面積60平方千米。景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森林茂密,草場廣闊,植被極好,風景如畫。大水川有各類高等植物2100多種,有蕨類植物110種,林中有雲杉、白皮松、白樺等40餘種珍貴林木,還有160多種野生中草藥。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國家保護的錦雞、血雉、冠鹿、青羊、獐子、獾、狐等動物隨處可見,河谷中的國家二級保護魚類——秦嶺細鱗鮭,隨手就可以捉到幾條。林區一年內溫差不大,酷暑時山外氣溫高達三十幾度,這裡仍然涼風習習,是一處可供遊人騎馬、射箭、打獵、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吳山 西鎮吳山位於陳倉區新街鎮,距寶雞市區四十多千米,為中國五大鎮山之一,既是吳姓氏族發源地,也是中國最早祭祀炎、黃二帝的地方。景區總面積33.4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069米,林木覆蓋率達95%,為省級森林公園。吳山有大小山峰十七座,其中以鎮西峰、會仙峰、大賢峰、靈應峰、望輦峰最為壯觀,清康熙欽頒“五峰挺秀”牌匾。吳山風光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黃山之奇於一身,與西嶽華山並稱“二華”。陝師大、西安美院、寶雞文理學院、寶雞國畫院等院校已把吳山作為寫生基地。陳倉區先後2次成功舉辦了“中國五大鎮山——西鎮吳山文化旅遊節”。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靈寶硤 靈寶硤自然風光景區東距寶雞市45千米,位於寶雞市陳倉區香泉鎮石堯村境內,總面積10平方千米。靈寶峽峽體為赤色陸相沉積沙岩石質,狀如天門巨壁逼空,古時為隴州八景之一,也是隴東通往關中的要道——回中道的交通咽喉,歷史上許多戰爭都在這裡發生。靈寶硤的自然景觀有:深硤絕壁、滿壁峰洞、靈寶倒影、激流險瀑、神奇鼓聲、龍誕神泉、仙硤雲霧、鎮水寶珠、果老仙洞、皇后棲身岩、御林軍駐兵處、鑽龍洞穴、麥磊山等13處景點。人文景觀有白音古寺、皇后行宮、二王古廟、駐軍遺址、孤魂廟、魁星閣、五聖廟、關樓等8處景點。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禪龍寺 禪龍寺位於陳倉區陽平鎮北1.5千米秦家溝渠南,是陳倉區規格最高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建於隋朝,興盛於唐。據舊志記載,該寺占地53.3公頃,常住僧眾500餘人,僧房和客堂300餘間。該寺屬皇家寺院,當時平陽公主常來該寺朝拜禮佛,後經戰亂,毀於明末。清初康熙八年(1669年)修復,解放前和“文革”時期遭到破壞,荒草叢生,一片廢墟。1988年開始,民間人士籌集資金修復禪龍寺。1994年陳倉區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在該寺內成立了陳倉區佛教協會並批准該寺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4月27日舉行三聖殿佛像開光慶典。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秦嶺森林雪山洞 雪山洞位於寶雞市區東南39公里的秦嶺北麓的磻溪鎮,總面積1335公頃,最高海拔1850米,植被覆蓋率為89.9%。雪山森林公園,由雪山洞和石階溝兩部分組成。雪山洞洞窟自然形成,洞深23米,高5米。相傳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道教全真派代表人物丘處機在此洞隱居修煉六年有餘。現有洞外廟群是朝觀者1997年後自發修建的,其七層洞窟樓閣倚山而築,外形似塔,秀美壯觀,具有道教文化價值和特有的建築風格。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磻溪宮 磻溪宮在陳倉區虢鎮城南3公里的磻溪鎮楊家店村之地,南依秦嶺,北擁渭水,被譽為陳倉八景之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磻溪宮是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七真之一丘處機修行的道觀,古為寶雞第一道場,後因成吉思汗頒詔改觀為宮。為彰其德,元代官吏楊文葆大興土木,營造殿堂,環繞鳳女樓,遙對鳳凰台,建成二郎廟、玉皇廟、三清觀等大小廟宇百餘間,後被毀,唯蕭史弄玉吹蕭引鳳之鳳女台猶存。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黃梅山 黃梅山在陳倉區橋鎮北部,俗稱黃米山,相傳周穆王西巡馬死,葬於此,又稱馬跡山。她北依千陽縣界,南傍橋鎮北灣村,東畔馮家山水庫,西望西鎮吳山。相傳,秦穆公曾在此居住數年,故遺蹟甚多。至今尚存的有閱兵台、一桿旗、聖旨溝、放馬灘、跑馬嶺、秦王洞、飲馬泉、老爺嶺、菩薩殿、妖崖十八洞。其中有一洞長達4.5公里,直通至千陽縣的陳家山村,相傳唐僧取經路過此地。

風味小吃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寶雞[原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縣]
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陝西省西府地區(即今天寶雞市鳳翔縣)漢族傳統風味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調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饃在寶雞一帶非常流行。

著名人物

虢叔:西周初人,文王母弟,封於虢(今虢鎮),亦稱西虢。《左傳》載: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賈逵云:“虢仲封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制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

徐敖:西漢虢人(今虢鎮),為右扶風椽,受《尚書》於胡常,又受《毛詩》於解延年。故,舊志有“敖一人然已兼通二經”之載。徐除精通《尚書》、《毛詩》外,還授《毛詩》於王璜和塗惲子真,子真又授予桑欽君長⋯⋯是為徐敖在漢代古文化交流方面,起承前啟後作用。

楊炎:字公南,天興縣石鼻寨(陳倉區千河鄉魏家崖)人。楊青年時好學,在千、隴一帶有“小楊山人”之稱。唐天寶十年(751),任河南節度使呂崇賁慕下掌書記。大曆十四年(779)五月,唐德宗李适即位,宰輔崔佑甫薦楊入相,鏇即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楊從儀:南宋抗金將領,字子和,天興(今陳倉區)人。初補鳳翔校尉執天興縣事。1130年,在吳玠部下領兵,鳳翔一帶作戰,升秉議郎遷副將。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拒金兵於仙人關。紹興十三年(1143年),出御愛山,抵大池原,斷金兵糧道。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奪大散關,占和尚原,升安康郡開國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