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光桂湖

寶光桂湖

桂湖公園位於新都城區中間地帶,對面就是新都區政府,門口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一邁入桂湖公園高高的門檻後,一陣夾雜著荷花香氣的微風拂面而來,門外的喧譁一下也減弱了許多,似乎被擋在了公園那兩扇厚厚的紅門之外,而茂盛的植物也擋住了大部分的烈日,幽靜得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裡仿佛世外桃源般的安寧。 桂湖公園還有一個名字,叫升庵桂湖。之所以叫升庵桂湖,是因為這裡曾是明代著名學者楊升庵家族的私家園林,現在,楊升庵的祠堂也在裡面。但其實追溯起來,桂湖的歷史可以上推到隋朝,比楊升庵早多了。走進升庵桂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碧葉連天的荷塘,碩大的圓葉和含苞待放的荷花,在微風中搖曳,映襯著遠處刻在石碑上的“荷塘月色”幾個大字,動人無比。

基本信息

寶光桂湖位於成都市新都區。是全國唯一一座保存了隋唐園林遺蹟的隋唐園林。其湖池開鑿於隋開皇十八年,其目的原是為修築城牆時取土之用,隋唐城牆在園內至今還保留了880餘米。園中植物以桂花、荷花最享有盛名,分別為中國五大桂花觀賞地和八大荷花觀賞地之一。 新都桂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初唐,原名“南亭”,明代著名學者楊升庵改名為桂湖,為中國官署園林典範作品。全園占地七十餘畝,以湖為中心,四周布景,繼承了早期園林一池三島的傳統,園中無大的建築、明顯的中軸線。園林景觀以植物見長,“六月荷花八月桂”是桂湖最大特色。桂湖荷花始栽於唐代,至今已成為全國十大賞荷勝地及全國五大賞桂地之一,園內明代紫藤被譽為中國最大紫藤。桂湖有升庵祠紀念楊升庵,楊升庵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明代偉大的民族豪傑,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新都桂湖自明代以後即成為紀念楊升庵的處所,是全國收藏楊升庵文物資料最豐富的地方。桂湖園內至今尚保存有隋朝古城牆和唐代山石湖池遺存,有著名的桂湖碑林,還存有東漢石刻“石門關”,漢代說唱俑、畫像磚、唐代金杯、巴蜀銘之戈等近千件館藏文物精品。新都桂湖園林自然簡練,人文歷史豐富,夏秋兩季粉荷凌波,桂蕊飄香,是人們休閒旅遊觀光的勝地。
在四川省新都區有一座建於初唐,歷時一千三百餘年持續保存至今的珍貴早期古典園林---桂湖。
許多對中國古典園林感興趣的遊覽者,都很困惑於桂湖的園林特點,它既不同於明清江南私園的匠意經營、小巧玲瓏。它的園林風格就是與四川當地的古典園林也有很大的區別。 桂湖占地七十餘畝,結構非常簡練,就是以湖為中心,在四周布景點,再以廊橋將岸島相連,形成視覺隔斷,形成三個大的景觀變化,全園無大的建築群和建築中軸線。園林景觀以植物見長,桂花和荷花占極大的份量(為全國“五大桂花”和“八大荷花”觀賞之一),顯現出一種不事藻飾,唯求自然的樸素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桂湖的歷史是密切相關的。
桂湖的早期歷史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當時的桂湖還是一個天然湖,它的所在地是一個漢代的行政單位“亭”。隋開皇十八年新都區城由古蜀國舊都遷到現址後,因湖正處於城區之南,所以命名“南亭”。最遲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南亭”以形成園林景觀,當時初唐宰相張說在此為另一初唐名臣郭元振等送別,寫下了《新都南亭別郭元振、盧崇道》。詩中說:“竹徑女蘿深,蓮洲文石堤。靜深俗人斷,尋玩往不進。碧譚透初月,素林驚夕棲。褰幌納 影,理琴聽猿聲。佳會改宿昔,勝寄坐睽攜。長懷賞心愛,如玉復如 。”
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南亭”的景觀已是:曲徑通幽,翠竹成蔭,滿湖紅蓮,文石壘堤,樓台臨水,憑窗邀月,宴客聽琴,鳥語花香。另外唐代詩人歐陽詹、駱賓王也對南亭之景進行了描寫。南亭在宋代改名為“新都驛”,直至明清時才定名為“桂湖”。
中國園林若從建園方式及其環境基礎著眼,則大致有兩種:憑藉天然景物構成的自然山水園林和主要依靠人工建造的寫意山水園林。唐代園林“輞川別業”(王維)、“廬山草堂”(白居易)、“永興寺東丘”(柳宗元)、“午橋莊”(裴度)、“平泉山莊”(李德裕)等都和“南亭”一樣屬於前一類。與屬於後者的明清園林不同,它們的結構與明清園林相比是很簡單的,在現有自然風景的基礎上稍加改造,再增加植物花草和幾間建築,就是一個園林。這種簡樸的園林結構我們還可以從保留在西安碑林的宋刻唐《興慶宮圖》(圖一)和日本平安時代(784-1185)的“寢殿式園林”、“淨土庭園”(圖二、圖三)里看到,如果把圖中的宮殿、寢殿和寺廟除開,它們的園林本身是自然簡樸的,與現在桂湖(圖四)的構園理念是完全一樣。
桂湖園林結構中的“一池三島”,是秦漢以來把神話意念作為構園模式的傳統,漢武帝在昆明池設方丈、瀛洲和蓬萊三島,一直到唐代都是皇家園林的典型模式。這種神話理念也是中國園林產生的文化催生劑。
翻開中國建築史,除了園林以為幾乎所有的建築布局都是將對稱的。園林列外的原因除了文化因素外,我認為“亭”這種建築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唐以前“亭”的功能主要是地方下級政府和驛站,常建於道旁、山口、河邊,從唐代開始,我國建立了完備的驛站制度,“亭”這一級機構也已取消,一部分驛亭被人取門下窗作為行人歇腳的公共處所。由於唐代修建各種園林蔚然成風,正好把這種已廢棄的建於野外供人歇息的“亭”移用於園林,並將其改造成為一種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使之成為我國園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建築。“亭”字的這一詞義到盛唐時已成為它的主要義項,如杜甫的《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桂湖的前身“南亭”也隨之改名為“新都驛”,一直沿用到明末。
正因為有了“亭”這種需要與自然環境相配合,才能完成其功能的建築,中國園林才能夠打破中國古代建築講究絕對對稱的強大定式,保持一種自由的建築模式。雖然南亭之亭非今日之亭,但是直到今天桂湖的建築還是以亭最為有特點,如建於大門附近湖邊的交加亭,是有兩個亭子相互銜接而成,銜接處省掉兩根柱子,並且一高一低,一岸一水,建築設計非常奇特。湖心樓由一樓兩亭組成,樓亭相連,渾然一體,頗有創建。亭亭作為重檐草亭,亭亭玉立,象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觀稼台亭台結合,建於古城牆上,可以俯借園外之景。此外還有枕碧亭、綠漪亭、問津樓的樓亭等。
明代著名學者和文學家楊升庵住家距新都驛很近,他經常遊憩其間,並“沿湖遍栽桂樹”,寫下了詩歌《桂湖曲送胡孝思》,為新都驛起了個美麗的雅號----桂湖。到了清代,由於明末之亂,唐宋以來的建築被毀,驛站遷到湖外,改名“廣漢驛”。原湖則 於嘉慶十七年正式更名為“桂湖”,保留了除建築以外的“南亭”景觀,作為專門紀念楊升庵的古蹟保留至今。
桂湖從唐代南亭至今歷時一千三百餘年,在明以前的一千餘年中,一直作為區府對門的驛站園林,有官方的驛站經費和專門的驛丞進行管理,這是它能保存下來的物質基礎。桂湖現在還保存有千餘米的古城牆,它最初是隋代的土城牆,與湖蓮岸桂相映成趣。雖然南亭在唐代不是最有特色的,但它能夠長期保存下來,作為今天能夠完整保存早期園林風格的桂湖,這就是它的特色,這也是中國園林界的奇蹟。
位 置:
出成都北門,沿川陝公路前行約18公里,即是成都北門重鎮-新都。桂湖公園即在新都城內。
景區特色:
明代狀元新都人楊升庵,曾在他的花園中,“沿堤遍種桂樹”,於是有了新都桂湖。受其影響,新都人種桂蔚然成風,每年中秋前後,桂蕊飄香,到此游湖賞桂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一年一度的桂花節。
管理機構:新都桂湖公園管理處
地址:新都縣城
電話:(028)3961122
門票:桂湖公園5元/人,升庵桂湖5元/人
當地特產:
壽星柑、樟州柚、柳煙、葉兒粑、銀絲面、新繁泡菜桂花肉絲、桂花糕、薑糖、寶光素齋、刺繡、藥枕
交通指南:
距成都18公里,在成都火車北站、城北客運中心,梁家巷等地有公共汽車和個體中巴前往,或乘201路公共汽車即可到達新都,車票約為3.5元,到新都後再轉乘人力三輪車(1元)可至。
成都-新都交通圖湖光山色桂湖公園楊升庵祠沿途路況:
成都至新都為108國道,全程路面較寬,路況良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