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人

寒人

(1).門第低微的人。《宋書·羊欣傳》:“ 會稽王 世子 元顯 每使 欣 書,常辭不奉命, 元顯 怒,乃以為其後軍府舍人。此職本用寒人, 欣 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見色,論者稱焉。”《南史·齊紀下·廢帝鬱林王》:“ 武帝 以 暨陽縣 寒人給事中 綦母珍之 代 仁祖 , 剡縣 寒人 馬澄 代 天翼 。”《新唐書·方技傳·桑道茂》:“ 桑道茂 者,寒人,失其系望。”(2).貧苦的人。 宋 葉適 《劉建翁墓志銘》:“市里寒人,必知名數,雨雪凍仆,計口與錢米。”

簡介

東晉南北朝的一個社會階層﹐往往與士族對舉。東漢末首先出現寒門一詞﹐西晉廣泛使用。寒﹐即官位低微之意﹐寒門大體和孤門﹑單家的身分相近﹐和大姓﹑冠族相對而言。他們宗族弱小﹐社會政治力量單薄﹐得不到把持鄉議的大姓﹑冠族的品第﹑推薦﹐往往仕進困頓﹐沉滯下位。東晉劉毅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便是這一差別的反映。不過這時無論士庶﹐只要家族在一段時期中仕宦不達﹐都可被稱寒門。
寒人作為一個階層﹐是東晉以後隨著門閥制度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他們屬於地主階級﹐有的在經濟上還很富裕﹐但沒有士族那樣的豁免兵役﹑徭役的特權﹔在中正品第中只能得下品(見九品中正制)﹐一般充任低級官吏﹑武官﹑濁官﹔不能與士族通婚﹑交往﹐所以有“士庶天隔”之說。
進入南朝﹐士族靠擁有大量莊園而沉於享樂﹐精神腐朽﹐菲薄吏治又不樂武事﹐雖把持高位卻脫離實際政務。而江南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寒門的地位。寒人的代表人物或由軍勛升遷﹐或由長於案牘見拔﹐表現了治國的才幹。南齊武帝曾說:“學士輩(士族)不堪經國﹐唯大讀書耳。一劉系宗(寒人)足矣。”寒人之中有的致位將帥﹐任專方面。有的受到皇帝的寵信﹐出任宗室諸王鎮將的典簽﹐實際上掌握上軍府﹑州郡的權柄。皇帝利用他們監視諸王的行動﹐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在中央政權中﹐寒人充當中書省的通事舍人﹐參預機密﹐出納王命﹐權勢更加顯赫。梁代朱異由中書通事舍人歷任顯職﹐居權要三十餘年﹐凡“方鎮改換﹐朝儀國典﹐詔誥敕書﹐併兼掌之”﹐權勢最盛。但是﹐寒人的社會地位畢竟不高﹐他們力圖通過各種途徑﹐包括賄賂官吏﹐將戶籍改成士族。在北朝﹐寒人與士族的對立不如東晉南朝顯著﹐而且由於鮮卑貴族的存在﹐他們一般沒有機會享有南朝那樣的大權。到南北朝後期﹐門閥制度逐漸瓦解﹐寒人力量進一步壯大﹐與士族界限基本泯滅﹐寒人的稱呼也從歷史上消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