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蘊縣經貿局

富蘊,原名可可托海,“可可托海”為哈薩克語,意為“綠色從林”。
據漢文史書記載:秦代已發展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遊牧在本地區的部族,是從現今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遷移來的塞種人。塞種人有首領“塞王”,這是一種政權標誌。兩漢時期稱這裡為“金微山”,實屬匈奴管轄領地。西嚴明時期稱此地為“金山”。隋唐屬西突厥,此期間設過金山都護府。宋、遼、金時期,遊牧在本地區的部族有克烈、乃曼等。西遼於此設西部招討司,隸上京道,並稱這裡為“阿勒坦”。元代為蒙古諸王封地,稱這裡為“阿勒台”或“按台山”。清代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與節制。1903年,科布多參贊大臣屬下的科布多辦事大臣移駐阿爾泰視事。是年,設定了布倫托海屯局和哈巴河屯局。1906年科布多與阿爾泰分治,改屬阿爾泰辦事大臣管轄,劃歸中央直轄。清朝稱這裡為“阿勒泰”或“阿爾泰”。民國初年與清未的設定大致相同。阿爾泰作為特別區,隸屬北京中央政府,設辦事長官。1919年阿爾泰改隸新疆省,置阿山道,設道尹,並於是年設縣。至1922年布爾津縣、承化縣、布倫托海縣等。此地屬布倫托海縣管轄。1937年由布倫托海縣析軒可可托海設治局。1941年,伊犁、塔城、阿山三區革命爆發。1945年三區革命政府,同國民黨新疆省政府合作,實際控制著富蘊、福海、青河三縣。

(一)辦公室

協調機關政務工作;負責文電、會務、機要、財務、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督查督辦、信訪、後勤保障等工作;承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承擔政務公開、宣傳報導、新聞發布等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研究富蘊縣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問題;組織研究工業、信息化、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提出政策建議;組織起草工業、信息化、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草案;負責起草重要的綜合性文稿,負責機關有關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相關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和普法工作;組織擬訂富蘊縣工業產業政策並監督執行,提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聚集、產業集群發展、工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及管理創新的政策建議;承擔市政府減輕企業負擔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三)規劃發展處

組織擬訂富蘊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組織富蘊縣工業技術改造工作,推進富蘊縣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出富蘊縣工業、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國家和省、市財政性資金安排的建議,經市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負責城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推進工業項目向基地和園區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