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並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宿駱氏亭”所見所聞是“寄懷”的憑藉,“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後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於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 李商隱是開一代詩歌風氣的天才。在李杜韓白這些大師的後面,創造是極難之事。也許可以說,李商隱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獨特選擇。較之前輩而言,他也許不夠開闊宏大,不夠積極樂觀,但是他終究開闢了一條新路。

作者

李商隱

詩詞正文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譯詩

竹林如屏,無纖塵,
青青欄桿,池水漾,
碧波澄,空際啟思神,
遙想那,崔家兄弟,
城關疊疊,相隔阻重深。
散不盡,似愁秋雲,
更那堪,晚來霜風淒緊
留幾扇,殘葉敗荷,
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

鑑賞

讀李商隱的詩,只能是體會和品味。力求把握詩作的審美意象 ,並且調動讀者自己類似的心理經驗,才可能溝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辦法是無能為力的。譬如說,這首詩中崔雍、崔袞是何許人?家世如何?與詩人的關係怎樣?這類問題完全不必去尋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該問。憑藉詩人提供的文字語碼,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一處鳳尾森森的竹塢,清幽之至,遺世超塵。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靜的處所,思緒卻偏偏象插上了雙翅而飛翔起來,哪怕思念的對象隔著幾重山水,幾重城池。濃重的陰雲沉積不散,寒霜的遲到才留下了幾枝枯萎的荷葉在風中舞動,聽上去仿佛是秋雨瀟瀟。
在這首詩中,詩人並沒有用一字一詞來直接抒發他的情感,標明自己的情感狀態究竟如何,只使用了一個非常平常的中性詞——"想思 ",而其他則全是關於自然物象的描寫,是竹塢,是水檻,是秋陰,是枯荷。不過,這諸多物象竟然像是在黃連般苦澀的汁液中浸泡多時,等到嵌入這首感懷詩時,依然發散出沉重痛楚的傷感情調。這哪裡是在寫物?明明是在寫心 !可是我們又不能不看到 ,這首詩又不是浪漫放肆,它的內部結構又充滿了審美的秩序。紀昀解釋這首詩時曾經指明 :"‘秋雨不散'起‘雨聲',‘飛霜'起‘留得枯荷',此是小處,然亦見得不苟。"也就是說,物象滲透了心聲,而心象卻又不侵凌物象,兩者之間達到了一合二,二合一的那種和諧境界。李商隱是開一代詩歌風氣的天才。在李杜韓白這些大師的後面,創造顯然是難事。也許可以說,李商隱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獨特選擇。較之前輩而言,他也許不夠開闊宏大,不夠積極樂觀,但是他終究開闢了一條新路。這不僅意味著他撥轉了詩歌的創作方向,使之內心化與個人化了,更意味著他在心象的馳騁與物象的駕馭之間,尋求到了一種新的審美的均衡,一種新的創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則可以說李商隱的詩,盡得曲涵含蓄之美,而這正好體現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藝術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