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

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

《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什麼都可以等待,唯獨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是一本別具一格的家教訪談錄,匯

作者簡介

魚朝霞(筆名蕭於),女,1984年6月月生。中一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雜誌《希望月報》執行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特邀記者。長期關注中國親職教育問題,致力於家教問題的採訪報導,與國內眾多教育專家進行過近距離交流。其採訪報導大量發表於《家庭》《少年兒童研究》《婦女生活》《中華家教《家教指南》《中國校外教育》《家庭庭與家教》《婚姻與家庭》《現代女報》《女報》等與親職教育有關的雜誌。

目錄

《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

寫在前面的話

一 關於自主教育

世紀是孩子自主選擇的世紀

要培養聽話的孩子,更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讓孩子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用胸懷接受不可以改變的

尊重自己,發現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死啃書本啃不出傑出人才

先做自己該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真正的“最好”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用情商換智商,這種“優秀的代價”很可怕

天才的全部秘密,就在於“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讓你的聰明投錯了方向

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

中國家長的“早學多學”並不是好方法

中國教育培養“考生”,歐美教育培養“學生”

要從小培養孩子批判性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別做妨礙孩子成長的家長

“玩”是孩子情感發育的實踐基地

要重新認識“自我表現”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教是為了不教”與“不教是為了教”

自我教育的條建議

要聰明的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自我教育

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膚淺的教育造就了膚淺的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要讓孩子養鹹事後反思的習慣

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二、關於早期教育

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孩子的身心健康遠比一紙文憑更重要

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

要讓孩子養成過內心生活的習慣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而去培養高貴的靈魂

教育應該為孩子的生長提供陽光

順應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則

無論什麼教育都應該適於其時

越原始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錄音機里的歌比媽媽唱的好,但還是要聽媽媽唱的

電視、電腦等現代電器都是孩子的“感覺剝奪器”

給孩子的生活強加節律是必要的

讓文化和自然裝點孩子的童年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後才是學業問題

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

並不是孩子的任何體驗都是值得提倡的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

體驗自然,體驗生活,體驗關愛

孩子體驗的過程比體驗的結果更重要

不要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兒童問題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城市化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別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獨生子女的一些問題,可以在群體生活中得到解決

要從小培養好孩子的精、氣、神

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為孩子瞎操心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地享受自我

三、關於青春期教育

群育是防治獨生子女病的最好方式

獨生子女缺乏獨立性的責任在於家長

要滿足孩子最原始、最本能的心靈需求

讓孩子走進群體的關鍵是家長要走進群體

讓孩子在群體中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

交往讓孩子既發現外部世界,也發現自我

孩子間的糾紛讓他們自己解決,家長不要去評理

培養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同樣有一個關鍵期

孩子是在同伴交往中長大成熟的

同伴交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內在需要

沒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試不及格還要讓人擔憂

如何看待孩子同伴交往中的地位差異

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攻擊性需求問題

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

讓孩子成為自身隋緒的主人

負面情緒並非就是不良情緒

中國小生的不良情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家長要做孩子的心理諮詢師

對於不良情緒,任意宣洩或壓抑都是不對的

要讓孩子學會一些排解不良情緒的具體方法

考試時如何幫助孩子排解緊張、焦慮情緒

把愛和性的真諦告訴孩子

早戀是一種純潔、美好的感情

“愛”和“喜歡”是不一樣的

愛情很難尋覓,友誼卻無處不在

如何回答孩子具體的性問題

愛美不分男女

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的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性衝動期

如何幫助孩子抵御黃色文化的侵害

四、關於學校教育

培養思維力是早期智育的核心

學習知識和開發智力並非一回事

家長天天向上,孩子才會好好學習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你愛讀書,你的孩子才會愛讀書

要關注分數,更要關注孩子的態度、方法和習慣

考進理想的大學不應該是家長和孩子的最高目標

如何克服閱讀障礙,提高閱讀能力

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

閱讀障礙不可怕,關鍵是要幫助孩子克服它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識字障礙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寫字水平

如何幫助孩子充分理解套用題

如何幫助孩子當眾朗讀

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聯考狀元的家教秘訣是什麼

家長更需要得到教育指導

聯考狀元的家長們有哪些家教秘訣

變孩子的“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狀元距離成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附:提高學習成績的秘訣

後進生同樣具有發展的潛力

後進生同樣是有發展前途的學生

即使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瞧得起

後進生有許許多多優等生所沒有的優點

市場經濟為後進生提供了和優等生一樣的職業機遇

後進生家長要注意的是:別讓孩子交上壞夥伴

“後進生”的稱呼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

成才沒有“標準化”的道路

有文憑、有工作,並不意味著就有好前途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貴的“富礦”

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其發展的道路

既然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就沒有完美的孩子

像根雕家那樣因材施教

給孩子減壓不等於不提要求

五、關於家長教育

富裕時代怎樣教孩子

不要用厚墩墩的票子把好端端的孩子“燒”壞了

錢買不來教育,更買不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在孩子面前,寧可裝窮也不可露富

給孩子機會而不是剝奪其成長的機會

父親不能在親職教育中缺席

親職教育呼喚男性教育

男性教育的優勢有哪些

父親不能以犧牲孩子前途為代價換取事業成功

父母同心協力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把說理權和話語權還給孩子

家長和孩子不要成為親子戰爭的犧牲品

第三種家庭暴力——強理

不給“醒面”的工夫,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死疙瘩”

跟孩子交流的底線,就是別傷著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對孩子的絕大多數批評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改變“強勢家長”的形象

成長中的問題要靠成長來解決

教育也要計算成本

不計成本地讀名校會誤了孩子

要像保護藏羚羊一樣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的多樣性

我也曾是個和孩子較勁的失敗母親

數位化生活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智力爆發期

孩子的成長,常常是不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的

千萬不能因分數傷了孩子的心

後記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寫在前面的話

一、關於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戀人”

有愛的撫養一定是有“嘮叨”的

對孩子說“不”的時間一定要早

金錢買不來教育,教育需要親力親為

父母、家庭出問題,受傷最重的是孩子

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廈的地基

體驗生命的艱辛、快樂和幸福

給將做父母或正做父母者的忠告

父親,請把夜晚留給孩子

父親僅僅具備提款機的功能是不夠的

媽媽像空氣,而爸爸則像陽光

先忙事業後顧孩子是很愚蠢的

既然當了父親就應自覺地把心收回來

為了家庭和孩子拒做“三桌爸爸”

爸爸回家吃晚餐是家人倍感幸福滿足的事

分享和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值得提倡的陶宏開

父母在愛孩子上存在著太多的非理性因素

不要讓孩子變成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人

物質刺激會讓孩子感到考好成績是有條件的

非理性教育會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

心理素質培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讓孩子自立自強是西方人的父愛和母愛

把孩子培養成理性的人

精神財富不僅用不完,還會讓孩子創造財富

堅持主流文化不動搖,推動主流文化向前進

二、關於早期教育

親職教育講科學,不講“神話”

人的成人成才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早期教育首要的是身心健康發展

學前孩子應該掌握四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神童與其說是培養的,不如說是被發現的

教育這個複雜的問題一定得用複雜的方法來解決

家長不信神話,不去上鉤,就沒有騙子的市場

媒體強勁宣傳的成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成功

我們究竟要有什麼樣的兒童美術教育

以獲獎、拿證書為目的的教育對孩子的危害極大

不要讓你的目光成為鐮刀

關於繪畫敏感期

創造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感受、思考、創造比知識、技術更重要

智慧型人才的培養與教育

如何才能做到“快樂”和“贏”的統一

“快樂”和“贏”是可以統一的

每個生命都是有能量的,都是能散發自己芳香的

只要孩子愛學習,不管成績怎樣都是值得讚賞的

奮鬥是苦的,但卻能讓人體驗到充實的快感

正確認識自己,要有正確的期望值

愛和責任感的教育比應試教育更重要

給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就是給他幸福人生

三、關於成長問題

表揚和批評是一門大學問

表揚和批評都得用對地方

對於孩子,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該附耳細說

表揚、批評都應該是有原則、有限度的

不能唯分數表揚或批評孩子

對“淘氣包”孩子該如何教育

好學生我們要愛,差學生我們更要去愛

我愛孩子,這愛能溶化一切堅冰

挽救差生需要老師的“五心”

對“淘氣包”的表揚也深有學問

錯誤之後的教育對孩子更為現實有效

師生情同母子,還有什麼難題不能解決呢

對於聰明的“淘氣包”則“長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從來沒有對我的兒女動過一個手指頭

如何幫助孩子抵禦外部誘惑

不要讓孩子沉迷於搞笑文化、庸俗文化

要讓孩子成為自己心靈的監護人

追星,要讓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於明星的精神氣質

要培養孩子追求卓越追求高貴的品質

把每天不願做但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好

為孩子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色”

要允許孩子在相應的年齡犯相應的錯誤

孩子不經歷挫折就不會成長

不同的情緒體驗會使孩子更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讓孩子體驗一些挫折、痛苦、懲罰不是什麼壞事

早戀,交什麼樣的朋友比早戀本身更值得關注

青少年把崇拜對象從父母身上移開是必然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還是得按規則辦事情

四、關於創新教育

改變,從閱讀開始

排斥課外閱讀的人必將成為精神發育不良的人

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

童年讀過的書會給人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竭力鼓動親子共讀共享

讓閱讀和考察、遊歷、體驗、創造並行不悖

閱讀應成為生活和生命中享受的一部分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創新能力培養

脫離實踐的學習難以帶來綜合能力的提高

人文素養的缺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

考場上的成功者往往不善於自由地創造性地活動

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及大膽嘗試的精神

隱性知識的重要性在於它有很強的獨創性

創造力取決於質疑精神、探究意識、批判能力

“常青藤”的教育從家庭開始

體育與精英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提倡“常青藤原則

建好“精神帳戶”對一生都管用

靈魂、品格和能力都離不開家長的培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常青藤”教授

兩種不同的教育,兩種不同的結果

孩子要寵但不要慣

“正負向心理循環”對孩子的作用

對孩子不僅要愛,還要敬畏

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孩子領袖能力的培養

美國人世代相傳的是創造財富的技能和素質

對社會要感激而不要怨恨

五、其他

理財教育從給孩子的零花錢開始

理財教育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和人格的培養

既可給一定的零花錢,也可鼓勵孩子適當打工

引導孩子儲蓄、購物都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積極、樂觀、節儉是金錢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讓“上班”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力

“上班”是當今家長、孩子的必然選擇

興趣班: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課外班:功夫在課外

補習班:差生可以成為優等生

銜接班:每個一年級都很重要

復計班:讀高四、高五沒什麼不好意思

“上班”沒錯,但關鍵是要讓孩子選對班、上好班

我是怎么用中西結合法教育孩子的

我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但也沒放棄中國人的傳統

在任何地方,放任自流都是行不通的

數學永遠是最重要的

英語永遠是要提高的

從模擬投資到立志從事金融投資事業

外國孩子考高分進名牌大學同樣不容易

後記

附一:“中國家教高端訪談”邀請函

附二:“中國家教高端訪談”課題研究介紹

附三:“中國家教高端訪談”課題研究相關機構、人員介紹

附四:“中國家教高端訪談”課題研究已嘉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