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市人民法院

宜興市人民法院

始建於1950年5月20日,位於江蘇省宜興市教育西路52-53號,占地面積40畝,現有25個職能部門,在編幹警209名,下轄人民法庭7個。

法院簡介

宜興市人民法院位於宜興市宜城街道城南河南岸、岳堤橋西側,宜興市人民法院始建於1950年5月20日,前身為原宜興縣人民政府司法科,1974年1月1日恢復建院。2001年6月,先後成立中共宜興市人民法院黨委和中共宜興市人民法院紀委。現有編制209個,在職幹警196名,中共黨員178人,大學本科學歷171人,法律碩士28人。內設25個職能部門,其中庭、室、科、處、隊16個,人民法庭7個。

機構設定

宜興法院現設有政治處、紀檢監察室、辦公室、審判監督庭、審判管理辦公室、訴訟服務中心、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簡易案件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執行局(內設綜合科、執行裁決科、執行實施科)、司法鑑定辦公室、行政裝備科、司法警察大隊(直屬機構)、丁蜀、和橋、張渚、官林、周鐵、徐舍、開發區七個人民法庭(派出機構),總計25個部門。

法院建設

宜興法院以“崇法、尚德、清廉、務實”立院,近年來,每年收案數量均在2萬件以上。在經濟成長減速、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宜興法院切實保護金融生態,全力助推轉型發展。於2013年8月在無錫地區率先成立金融、破產專業法庭,強化力量配備,建立健全排查預警、應急處理和風險管控機制,切實推行專業化審理,加快對倒閉企業的破產清算和執行清償。在國內首次發出保護紫砂智慧財產權的司法建議,建議紫砂行業協會建成“宜興紫砂名家名作信息平台”,打造名人名作的專利和商標資料庫,構建了紫砂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保護體系,為地方特色產業的高效有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度重視涉民生案件的執行工作,深入開展“打擊惡意逃廢債務”專項行動,在市區商圈集中公布執行“老賴”名單,接連推出限制“老賴”出境、限制高消費禁令、移送公安刑事偵查等雷霆般的手段,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營造誠信的司法社會環境。

所獲榮譽

多年來,該院堅持 “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切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幸福和諧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受到上級法院、地方黨委、人大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與好評。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江蘇省人民滿意法院、優秀法院、文明法院,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二等功和集體一等功。法院主要庭室都先後獲得省以上先進榮譽,官林法庭受到江蘇省委、省政府表彰,記集體一等功,並被評為“全省最佳法庭”。2008年2月,該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模範法院”榮譽稱號。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